【摘要】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將傳統文化滲入其中,學生對于教學知識的掌握不再局限于教材本身,而是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知識面向傳統文化擴展,運用傳統文化理解語文教學內容。學生可以領會到語文的文化韻味,還有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本論文針對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展開研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 ?滲透 ?傳統文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0-0052-01
引言
高中語文教學內容中,古詩文和文言文都比較多。教師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對于教學內容難以理解,而且感到語文知識枯燥乏味。為了讓學生對語文知識有正確的理解,將傳統文化滲入其中,讓學生以傳統文化為背景對語文教學內容深入理解,而且還可以起到傳承傳統文化的作用。
一、當前高中語文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一)沒有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高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閱讀能力不夠,對于教學內容難以深入理解。特別是古詩文閱讀,學生不會斷句,對于字詞的理解不正確,就必然會影響學習效果。
(二)語文教學中沒有發揮傳統文化的情感傳遞作用
長期以來,中國的高中教學都是采用傳統的應試教育模式。學生主要學習字、詞和句子,對語文知識死記硬背。由于沒有對語文知識的深入理解,也會缺少知識的應用能力,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難以有所提高。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傳統文化,教學不再局限于教材內容展開,而是從傳統文化傳承的角度展開教學。但是,教師在應用傳統文化的過程中,依然沒有擺脫應試教育,主要是將傳統文化用于練習題中,重在對學生的解題訓練,不利于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培養。
(三)語文教學中沒有對傳統文化高度重視
高中語文教學的應試環境下,更為注重學生的高考成績,教學中除了按照教學大綱要求傳遞語文知識之外,還讓學生掌握一些答題技巧。學生在課堂上除了聽課之外,就是機械地接受訓練,即便在語文教學中融入了傳統文化,也沒有發揮培養學生素質的作用。
二、高中語文教學問題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語文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多閱讀經典著作
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就要引導學生多閱讀,多方面掌握知識,特別是國學經典著作,教師要鼓勵學生多閱讀。
語文教師要注重國學經典讀物的篩選,為學生推薦有助于語文知識的學習的讀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語文知識準確吸收。
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詩經》、《論語》等讀物,培養學生對文學的興趣。詩詞方面,教師推薦學生閱讀李清照的詞、王維的詩歌、李白的詩歌等等。
對傳統經典作品,教師要指導學生精讀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知識,當學生掌握之后,讓學生略讀,對教學知識全面了解,學生的文化品味也會有所提升。
(二)高中語文教學中要營造人文氛圍
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打破傳統的教學環境,營造人文氛圍,做到教學方法多樣化,提高語文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
比如,在講《蜀道難》的時候,要注重對學生思維的引導,讓學生感受到登上蜀道是何其艱難,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進一步擴展,將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熱情激發起來。
傳統文化與品質修養教育之間存在關聯性。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關乎到培養學生道德修養的文章,教師將荀子的《勸學》內容融入其中,讓學生認識到永遠不放棄對于人生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可以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三)高中語文教學中將傳統文化滲入其中
高中語文教學中將傳統文化滲入其中,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就接觸更多的傳統文化,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基于此體現出傳統文化的對于語文知識學習的重要意義。
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設置教學任務,要注重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在教學計劃中對傳統文化安排到課時中,使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受到重視,并發揮著重要作用。
將傳統文化與教材的內容相融合是比較好的方法,學生在接受語文教育的時候,就能對傳統文化進行吸收。教師不僅要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還要具有很高的文化素養,能夠根據學生語文知識的需要將傳統文化知識挖掘出來,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中國的高中語文教育改革中,教學體制更新速度加快,學生的綜合素質明顯提高,諸如學生的閱讀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語文寫作技巧等等都有所進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將傳統文化融入其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品質,對于高中學生而言是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聞波.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分析[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12):58.
[2]藍芳麗.論我國高中語文教育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36):124—125.
[3]田守兵.淺析高中語文教學改革的有效性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7(07):122.
作者簡介:
高歌(1989-),女,漢族,河北曲陽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