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來,隨著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情境體驗式教學逐漸被應用到實際的課堂當中。情境體驗式教學在高中的地理課堂教學中已占有一席之地,通過情景來設置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體驗了情景又獲得了新知,使得高中的地理知識對學生來說學好的可能性更大。來實現教學目標,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學中情境體驗式教學的應用進行研究。
關鍵詞:情境體驗式教學;高中地理教學;應用研究
情境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當中的實踐運用,以其獨有的魅力,逐步突破傳統式的地理教學模式,學生真正意義上參與到地理課堂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對于地理事物的理解和認知程度加深,對學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特征、地理過程,掌握地理原理及規律促進很大。
情境體驗式教學和傳統的那種“死記硬背”式的學習模式有所不同,它是通過設置情境來讓學生體驗高中地理教學的知識或內容,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都有所提高。
一、 高中地理教學中情境體驗式教學的重要性
(一) 促進高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當中應用情境體驗式教學,使高中生在課堂學習中發揮主體作用,學習興趣得到激發,促進學生主動去學習和探索地理。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提高是顯而易見的。
(二)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研究和探索能力
目前,大部分高校選拔人才還是通過高考,高中為了適應高考仍采取應試教育,所以高中的教學模式要為提高成績服務,在應試教育的模式下很多學生學習成績很好,分數很高,但其實并不了解和掌握高中地理的真正內涵,單純依靠超強的記憶力去死記硬背知識點和答題模版,學生為了提高成績,好在高考中勝出,導致沒有太多的時間對知識進行探索和研究。知識是掌握了,但是并不懂得應用,理論與實際是脫節的,更別指望能用所學知識來指導生產生活。而情境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有效運用,使得學生既能研究和探索地理內涵又能掌握和理解地理原理及規律,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認識到地理課程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產生活是緊密相關的。如,在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一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中可根據大氣的受熱過程原理,設置以下教學情景,讓學生結合所學原理加以解釋:1. 近地面大氣氣溫隨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下降;2. 玻璃溫室的運用原理;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增多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再如,熱力環流這一知識點可結合生活中的實際:孔明燈升上天的原因;空調(制冷)安裝在窗戶上方、取暖器安裝在窗戶下方、火災發生時逃生要彎腰并且盡可能往低處逃生等都可以用地理原理來解釋,借此還可以對學生滲透“學習地理的有用性”的理念,對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很有幫助。
二、 高中地理傳統模式教學存在的弊端
(一) 學生極低的學習效率
在以往的傳統、灌輸式的地理教學模式下,學生比較麻木,每一天的學習任務都緊緊圍繞提高學習成績,大多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很低,再加上高中地理老師的教學手段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沒有新意。使學生學習興趣進一步下降。有些學生會選擇睡覺、有些則會選擇看小說或者玩手機游戲等等,對于地理知識的學習沒有任何激情,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效率下降,師生之間的糾紛及矛盾也由此激發,這對于課堂的和諧發展也是不利的。
(二) 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低
高中學生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過分依賴書本,對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很少存在自己的獨立思維和研究能力。此外,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填鴨式”的,學生們很好思考與地理知識有關的問題,老師也不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維與能力得不到鍛煉和培養,所以,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低。
三、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情境體驗式教學的有效運用
(一) 重視高中地理教學的體驗性
在情境體驗式教學中,通過情景的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對知識能更深地理解和掌握。如:在必修2第一章第二節人口遷移時,可結合本校生源實際課先做個調查(如我校的學生中有很多屬于外來務工子女,課前讓學生回去調查自家、親戚、朋友、鄰居的人口遷移情況);再如,講述工業地域這部分知識的時候,讓學生先到當地的工業區去體驗,教師事先收集一些相關材料、圖片等課上用,讓學生對工業地域有個更直觀的認識,同時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地理;這樣自然而然地就將地理理論原理與生活實際相對應,這對學生更好掌握地理原理規律幫助非常大。此外,為了能夠更好地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地理,還能活躍課堂氣氛,高中地理老師可以做一些多媒體課件,改善乏味枯燥的課堂氛圍,如地理老師在講述天體行星內容時,可以將不同的星體圖片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這樣既能夠激發學生們對天體行星等地理知識的學習興趣,通過形象生動的天體的圖片能夠讓學生們真真切切地了解各個星體的樣子和內容,使得學生對星體知識的內容更加深刻;再如:學到《地球的運動》中的太陽直射點的移動及晝夜長短變化時可以播放視頻幫助學生理解,使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化。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也促進了教學效率。
(二) 用圖表的方式將抽象化知識具體化
在高中的地理教學中,有一大部分的內容課標要求的內容抽象到老師無法用語言來表達清楚的,但是學生又必須掌握,因此就要將這些知識融于一種特定的情境之中,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掌握。老師利用地理圖表展示地理事物,學生借助圖表對地理事物的認知比較直觀,學起來不僅輕松而且記憶深刻。如地球自轉速度的地理知識,可通過圖表形式讓學生通過讀圖一一得出:赤道、南北緯30度緯線、南北緯60度及南北緯90度緯線的線速度和角速度,然后再通過表格得出地球自轉速度的分布規律。通過這種方式來組織教學能夠讓學生學習能力有所提高,還能夠培養學生的讀圖、析圖能力,更好地引導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用圖表方式來將所學知識的脈絡理清楚,易掌握,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endprint
(三) 問題與提問相結合
在實際的情境體驗式教學當中,老師可以引入問題與提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在地理課堂上先設置幾個問題,然后提問學生們來回答。很多高中生很害怕在課堂上被提問,一來是沒有學好地理知識,二來是對自己沒有信心。將問題與提問相結合的情境體驗式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還能夠激勵學生上課好好學習、認真聽講,否則地理老師在提問課堂上所授課的地理知識時很多學生怕答不上來。而回答問題是學生聽課的重要環節,所以老師得想辦法讓學生開口。如:老師可以通過案例設置問題。問題的設置技巧:由表及里、有一定的梯度、可以做一些留白。提問也要有一定的技巧性,簡單的由基礎較一般的學生來回答,難度較大的及省略留白部分可由基礎較好的學生來回答。這樣既照顧了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同時也照顧到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僅使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在課堂上能解決一部分問題掌握一部分知識,同時照顧那部分需要拔高的那部分學生的學習需求。再如:也可以讓學生互相提問,如上完地球運動中晝夜長短的變化這一知識點后,讓同桌兩個學生畫一幅地球平面圖,然后其中一個學生拿書本遮住圖模擬光照圖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并提問由對方回答。這可以提高課堂氛圍,也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愛學,進一步促進師生互動,形成良性循環,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也能培養學習能力。
四、 結束語
總而言之,隨著這種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在體驗情景中的同時獲得知識的掌握,是一種比較理想的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能將武裝在頭腦中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有效的對應和結合,還能更加充分地認知地理特征、掌握地理原理和規律,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參考文獻:
[1] 李家清.原理、方法與案例:高中地理有效教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2] 張鮮鮮.基于地理信息服務的高中地理教學情境設計[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5.
[3] 呼霞.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D].延安:延安大學,2015.
[4] 姜靜.淺析情境體驗式教學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學習(下).2015,2(10):122-125.
作者簡介:
王秀梅,福建省廈門市,福建省廈門市內厝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