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轉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注重分析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能力,在課堂上呈現數學本質,構建集數學知識、數學核心概念、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系文化于一體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促進數學教學更好的發展。本文主要探究了基于數學本質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以供參考交流。
關鍵詞:數學本質;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標
一、 引言
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傳統教學模式及評價體系已經不能滿足需要,新課改要求數學課堂教學在進行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以外,應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素質。但是當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還停留在教學內容、手段、目標等表面的形式上,教師沒有從數學本質上思考如何去教學,這樣難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數學學習水平也難以提高。
二、 數學本質的分析
數學本質,就是研究“數學是什么”的問題。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數學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這里面涵蓋了代數和幾何知識內容,由于數學這門學科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很強,教師在教學中只有把握住這個數學本質,深入開展教學改革,返璞歸真,才能讓數學教學活動更加有效。
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來說,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年齡幼小、思維能力不成熟的孩子,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營造活躍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習興趣,還應該由外及內,聚焦到數學本質上來,把數學這門學科的最核心的思想內容傳達給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收獲,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培養數學核心素養,切實踐行新課改理念。
三、 基于數學本質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
1. 呈現和理解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深入挖掘和領會教材知識,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創建呈現知識的教學方法,并且要不斷地優化調整,在實現課堂知識教學的同時,為學生提供聯想創新的空間,在這樣高伸縮度的環境中,才能讓學生去理解數學知識。數學知識具有很嚴密的邏輯性,教師自身要掌握其內在聯系,這里面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縱向聯系,即所學知識與已有知識之間的聯系,這是貫穿初級數學教學中主線,比如對于數系來說,要經過一個從自然數到整數、有理數、實數、復數等的過程;二是橫向聯系,也就是數學知識與方法之間的聯系,比如對于圖形知識的學習來說,包括“圖形的認識”、“測量”、“圖形與位置”等多角度的內容,因而教師要對這些聯系有個明確的認識。
2. 把握數學核心概念
新課標中提出了數感、符號意識、運算能力、模型思想等十個數學核心概念,它們是數學內容與數學教學活動之間溝通的橋梁。小學數學教師要學習和把握這些核心概念,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最本質的一個或幾個核心概念,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滲透到教學中。例如在進行“大數目估算”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嘗試估算一本書有多少頁,全校有多少名學生等,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數感,也讓他們認識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在見到生活中的事物時,可以自然地與數字建立起聯系,數字感知能力不斷提高。
3. 提煉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知識的本質認識,是開展相關數學活動的理論指導,它是對數學知識和方法的高度抽象的概括,包括抽象、推理、模型等。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更加關注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比如“分數”的學習,是學生對數域的第一次拓展,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方式,先讓學生把自己畫的各種圖形,如一個圓、一條線段等,平均分成若干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拋開形狀、大小等因素,觀察提煉出共同特征,抽象出某個分數的含義,從而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 數學文化的滲透
數學知識也是一種獨特的文化,是現代文明的一種表現形式。數學文化的內容非常廣泛,如數學史、數學與生活、數學美等,教師在教學中要讓數學文化走進課堂,展現課堂教學的人文價值,讓學生看到數學的應用性與和諧美、簡潔美等,激發學習興趣,產生對數學學習的向往和熱愛之情。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九宮格的來歷和神奇,學習傳統數學歷史,再如在“軸對稱圖形”學習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展示蝴蝶、剪紙、五角星等,讓學生感受到對稱的美感,領悟數學文化內涵。
四、 結語
總之,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要革新教學觀念,教學中要把握數學本質,從數學知識、數學核心概念、數學思想和數學文化等多個教學評價指標出發,促進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升,培養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魏悅心,馬云鵬.基于數學本質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價指標[J].教育測量與評價,2015(01):29-34.
[2]鄭壽寶.對小學“數學本質”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2):50-51.
作者簡介:
田海濤,山西省汾陽市,汾陽市教師進修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