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玲
摘 要:語文教育不僅教語言文字與邏輯,還傳遞價值觀和信仰,關(guān)乎每個學生的認知與審美、人格與心靈。語文教育要與時俱進、立德樹人。群文閱讀,便是語文閱讀課程改革的產(chǎn)物。[1]群文閱讀教學也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到中小學,由個體學習走向集體建構(gòu)[2],以此來提升學生閱讀的興趣和能力。
關(guān)鍵詞:群文閱讀;教學能力;農(nóng)牧區(qū)初中
2017年3月20日,本人有幸在四川省康定市參加了由甘孜州教科所舉行的“全州初中語文群文閱讀種子教師”培訓活動,通過本次培訓活動不僅讓我對什么是群文閱讀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與了解,也讓我在本次培訓后產(chǎn)生了“該如何有效提高農(nóng)牧區(qū)學生群文閱讀教學能力”的想法。眾所周知,我縣學生絕大多數(shù)都是來自于農(nóng)牧民家庭,因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的制約致使學生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有所欠缺,加之他們本身過多地依賴于本民族語言,也間接導致了他們對漢語學習的積極性有所欠缺,更別提對閱讀的興趣了,這簡直可以用“天方夜譚”來形容,作為一名長期從事高海拔地區(qū)語文教育工作的我來說豈是著急二字能形容的,通過本次群文閱讀培訓讓我看到了眼前的曙光,猶記得何立新老師在培訓《基于問題解決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嘗試》中講到的“破解當前閱讀教學難題的群文閱讀解決策略”讓我覺得深入人心,那么關(guān)于什么是群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的意義是什么?群文閱讀教學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我覺得在這里首先有必要做個解釋讓大家了解一下。
“群文閱讀教學”是指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nèi)指導學生閱讀相關(guān)的多篇文章,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它更關(guān)注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和速度,更關(guān)注學生在多種多樣文章閱讀過程中的意義建構(gòu),可以使閱讀教學形態(tài)更加多樣化,更加豐富多彩,全新的閱讀理念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個理念的提出,讓我們看到了兒童閱讀的希望之光,用這樣一種全新的思想來打造閱讀課堂,將是一件特別美妙的事情,進入課堂必將掀起一場語文教學的變革。
對于當前從事一線農(nóng)牧區(qū)語文教育的我們來說,群文閱讀教學工作又面臨著哪些實質(zhì)性的困難呢?
(一)閱讀目的不夠明確
隨著群文閱讀在全國的深入推進,群文閱讀已在小學課堂上得到了廣泛實踐,近年來,全國各地的專家、教師結(jié)合小學群文閱讀有益經(jīng)驗,開展了初中階段的研究與實踐,2016年也是初中群文閱讀全國性盛典的第一年。但因為我們所處的地理位置偏遠,很多教師到目前還沒有認識到什么是群文閱讀和群文閱讀在教學與生活中帶來的根本性問題有哪些,這是需要我們?nèi)プ龅模劜簧蠋ьI(lǐng)學生去讀、去學了。
(二)閱讀眼界窄,不懂拓寬視野
群文閱讀教學推廣至今差不多已有兩年了,而我們的教師和學生還有好多沒有從傳統(tǒng)單一的閱讀模式中轉(zhuǎn)變思維與方法,仍舊采用“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這也是群文閱讀教學面臨的困難之一。
為進一步提升群文閱讀教學能力,又該從哪些方面來解決這些問題呢?在這次培訓過程中,有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種子教師經(jīng)驗分享專家點評答疑互動”,本人有幸也向何立新老師提到“如何對農(nóng)牧區(qū)學生在漢語方面簡單、有效、直接且有意義地開展群文閱讀,讓他們有興趣地去讀、去學、去分析?”
在我個人看來,農(nóng)牧區(qū)群文閱讀的教學還需要大家不斷地努力與摸索,或許因為怕我們沒有更好地理解到,何立新老師是這樣解釋的:作為高海拔地區(qū),學生的來源都是以農(nóng)牧區(qū)家庭為主,首先就以藏語文課本為主選議題,再整合,選實用類文本,如應用文、說明文等;其次選文以全文、原著為主,課時安排在三篇及以上,便于他們能更好地吸收,最后圍繞議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我認為老師是耐心、細心地為我做了解答,也讓我對群文閱讀選材不再那么陌生了。
所以,在文本使用上,教師能根據(jù)議題內(nèi)涵、學習需求適當加工、重構(gòu),為學生學習提供精當?shù)拈喿x文本,那么在文本使用這一塊,我個人覺得就群文閱讀選材范圍來看還是挺廣的,為了讓大家對群文閱讀的議題不再那么陌生,同時為了更好地提高群文閱讀教學能力,我在此推薦幾個議題供大家參考;群文議題1:轉(zhuǎn)益多師——不一樣的“老師”,例文:《有些人》《我的老師們》《我的老師》《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風格》;群文議題2:蜀風雅韻——地方文化的個性化符號,例文《四川老茶館賦》《天回鎮(zhèn)趕場》《巴山秀才》《都江堰放水節(jié)》;群文議題3:小說中的核心物件——玩味作者的用心,例文:《女巫的面包》《一串紅瓔珞》《最后一只紅富士》《駱駝祥子》《帶傘的女人》等。
群文閱讀對于在農(nóng)牧區(qū)從事教育的工作者來說它不僅只是教與讀的關(guān)系,它對于我們也是一種挑戰(zhàn),讓我們能夠?qū)W會轉(zhuǎn)換思維方式,嘗試新的教學方式的挑戰(zhàn),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群文閱讀能更好地推廣到偏遠地區(qū)的各個地方中學校園中,讓孩子們真的在讀中學,不再是那么單一的教學方式伴隨著他們,也讓更多的老師熟知群文閱讀,用更好的教學方法來詮釋群文閱讀,這樣不僅提高個人教學能力,也讓閱讀變得更加多元化。
參考文獻:
[1]于澤元.群文閱讀:從形式變化到理念變革[J].中國教育學刊,2013(6).
[2]群文閱讀·新群文讀本編寫組.新群文讀本[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
?誗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