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首東
摘 要:合作學習是當前基礎教育階段重要的學習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團隊力量得以發揮,學習效率得以提升,同時也能發掘學生潛力,落實他們的主體地位。結合高中數學教學實踐,探討了“合作自學”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高中數學;合作自學;課堂教學;合作探究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理論不斷地發展,在廣大一線教師的努力下,采用了很多全新的教學方法,如翻轉課堂、先學后教等等。這些教學方法一方面落實了新課改以及高中數學新課標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促進了基礎教育理論的完善。然而,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法,其應用的基石都需根植于“教”與“學”這一最基本的教學關系。因此,在當前教育理論不斷完善的背景下,學生的“學習理論”也需隨之完善,從而促進兩者的和諧統一,創造更大的教學效益。提高學習效率的根本在于發揮學生的團隊力量,即合作學習、合作探究。基于此,本文結合高中數學教學實踐,以促進教學關系的和諧統一為研究目標,探討了高中生“合作自學”學習模式的構建。
一、學生“合作自學”模式構建的前提
嚴格來說,要想發揮學生的團隊力量,幫助學生創設最優化的學習模式,教師需把握好兩個基本前提。其一是“自學”的方式與途徑。在實踐中,學生應怎樣合作自學才能實現效果最大化?筆者通過實踐調研發現,“合作”的方式以小組合作為主,而“自學”的途徑則主要表現于課堂與課外,是構建合作自學模式的重要前提。其組織形式為:圍繞一個教學(學習)主題,師生各司其職,基于課堂與課外兩個角度探尋解構主題的要素,其中教師職責為統籌教學環節,確立教學目標,而學生職責為課前(課后)合作制作學習素材,以及課堂合作探究新知內涵。其二是學習小組的劃分。劃分小組是實施“合作自學”的基礎,在實踐中,教師需根據所在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習意識、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等作為評價指標,將學生劃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分別用A、B、C來代表。繼而利用A、B層學生的力量,采用“幫扶帶”的方式,將他們按照“A1人+B2人+C3人”形式劃分成數個小組,從而為合作自學奠定基礎。
二、“合作自學”學習模式的實施
綜合來說,學生的合作自學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一是課前和課后的合作自學與探究,但在實踐中,一堂課的課前同時也是另一堂課的課后,因此可以將兩者合并;二是課堂的合作自學。筆者現以蘇教版高中數學必修三3.2“古典概型”一課為例,對合作學習模式的實施進行實踐探討。
首先,在課前,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內容,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教師可讓他們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教學活動的設計,如學習素材的采集和制作,教師可為他們指明大致方向,讓他們用自學的理念、借助團隊的力量,來做好充分的學習準備,從而體現合作價值,落實他們的主體地位。
例如,本課教學前,筆者通過四個提示,引導學生進行合作
自學。
提示1:結合上一課“隨機事件及其概率”的學習經驗,思考本課學習是否用到實驗。
提示2:查閱資料,了解“古典概型”名稱的由來及其應用實例。
提示3:閱讀教材中對本課的描述,確立本課的學習目標。
提示4:要實現學習目標,需要準備哪些學習素材?
綜上,四個提示大致概括了三個“古典概型”一課的學習方向,即學習的方法(實驗)、學習的目標以及學習的拓展,這種提示幫助學生確立了課前合作自學的基本方向,由此,也提高了他們的合作效率,為課堂學習奠定了基礎。
其次,從課堂層面來看,課堂是學生合作自學的主要場所,在實踐中,教師可將課堂教學劃分為數個環節,讓學生充分利用自己在課前準備的學習素材,在各個環節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自學。
在實踐中,筆者將本課教學劃分為三個環節,在課堂開始環節,筆者首先提出問題: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古典概型”,那么,它為什么被稱作古典概型?能否舉例說明它在生活中的應用?在問題情境下,筆者讓學生結合課前準備的學習材料,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自學,最后回答問題。
在第二個環節,筆者引導學生用實驗概括古典概型的定義。
實驗1:擲一枚質地均勻的硬幣
實驗2:擲一枚質地均勻的骰子
提出問題:
問題1:兩個實驗分別會出現哪些結果?兩個結果之間存在哪些關系?
問題2:結合實驗和“隨機事件”的定義,概括“古典概型”的定義。
在第三個環節,筆者首先板書:古典概型的公式是什么?
帶著問題,首先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根據課前采集的學習素材進行自學,進而提問。
問題1:在上述實驗中,哪些數字代表了基本事件的總數?哪些代表了它的個數?
問題2:古典概型的公式是什么?
如此,通過這種引導,使學生通過合作自學這種模式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學習素材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進而也體現了教學價值,提高了教學效果。
嚴格來說,無論是課前、課中還是課后,都是學生的“主場”,都屬于他們表演的舞臺,而教師僅是他們學習的協助者,只是在必要時給予他們提示,大部分時間都應“退居幕后”。在這樣的教學理念下,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團隊的優勢,通過合作自學解決問題和獲取知識,從而讓他們發揮主體作用,發掘自我潛力,體現自身價值,推動他們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王志霞.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及對策探析[J].電子制作,2013(24):167.
[2]曹進文.高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問題及對策探析[J].新課程(下旬),2015(2).
?誗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