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萃
摘 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師在教學時也需要做一些改變。不僅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上的基本知識,還要著重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更應當注意到這個問題,要設計一些符合小學生心理的教學方案,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學的問題,讓他們更容易去接受所要學習的知識。在教學中不斷更新自己的策略,讓我們的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有效。就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做出了一些探討,分析一些實際可行的有效方案。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興趣培養
數學是一門比較基礎的學科,它的應用十分廣泛。在我們平常的學習中,很多學生都表示自己在數學的學習上會有一定的困難。這已經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了,在小學教學中表現得更加明顯。小學生是一個活潑好動的群體,注意力容易被一些好玩的東西所吸引,在我們的教學中,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感到十分的無趣,對課本的知識感到厭倦。因此,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使用一些較為有效的方式,讓學生對學習數學充滿興趣,并在實際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他們在學習中占據主導的地位,讓學生可以在數學的學習中更加主動,并且能夠不斷地發展自己的思維,提升自己的創造能力。
一、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一門課有了興趣之后,我們可以發現他們學習就會變得十分的主動,是找著老師,找著問題不斷學習,而不是以往的被動學習。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數學課堂上往往氣氛比較壓抑,教師對著課本的知識點在課堂上逐一舉例講解,并做了大量的課堂板書,要求學生對黑板上的知識逐一做筆記。但是對于學生而言,大量的課堂筆記的記錄是十分枯燥的,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去考慮實際的問題,而是把更多的時間耗在了重復的記憶中。也許對于某一道題目來說,學生能夠把題目做得很好,但是在后面遇到類似的問題的時候,學生往往就解決不了了。這對于我們的學習是毫無用處的,對于數學的教學也是十分失敗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當首先注意到學生的興趣問題,我們可以根據他們的興趣做一些簡單的教學改變。比如,在學習測量的時候,我們可以設計一些課堂互動的教學模式。學生在上這門課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準備一些測量必備的工具,如尺子、紙、筆等。在我們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對自己身邊的一些東西用尺子量一量它的各個邊的長度,并將數值都記錄下來。通過對比學生測量的數據,看看是否存在較為明顯的誤差,再次驗證看一看這些誤差出現的原因。通過這種互動的方式,學生掌握了最正確的測量方式,并在與他人的對比中自己找出了問題的所在。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測量的理解會更加的深刻,并能夠在之后的學習中掌握這種互動的方式,讓學生能夠更加獨立自主地去學習,并且對于數學的課堂十分有興趣。
二、設置課堂疑問,引導學生思考
在我們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導,在教學中涉及知識點的方面,多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學習中帶著問題去思考,并能夠在思考的過程中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面,讓自己對于學習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學習和思考自古以來就是分不開的,學習缺少了思考就會顯得十分的疲乏。在我們進行面積教學的時候,先選一道實際的例題讓學生計算出原有圖形的面積,這時候,我們不妨將題目中的一些數值變一下,將長方形的長增加兩厘米,寬減少兩厘米,問這時候得到的面積是否與之前的面積相同?學生首先會提出猜想,它的長寬總和沒變,是否面積也一樣呢,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很多的學生都會覺得是一樣的。但是通過實際的計算,我們會發現,所得的面積是不一樣的,并且會有較大的差距。這時候我們可以得出結論,長方形的面積與周長無關。這是學生通過實際的探討得出的答案,更加有力地證明了命題的正確性。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進行著不斷的思考和猜想,對于問題的本身有一個探索的過程,能夠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能夠更加有效地對數學進行更好的學習,不僅是知其然,更是知其所以然。
三、總結交流經驗,共同進步發展
我們的學習是需要在不斷的交流中取得進步的。教師在教課的過程中應當充分注意到與學生的互動環節,對于學生的想法要首先提出鼓勵,并在實際的教學中分析學生想法的可行性,提出其中所欠缺的一些想法,讓學生能夠及時去改正,避免走入思想的歧途。而學生在學習之后需要對自己的狀態和課堂實踐做一個簡單的評價,反思自己的實際水平。在實際的教學中,學生也可以對教師的課堂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讓學習的課堂能夠更加符合學生的水平,能夠大大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課堂是需要趣味的,我們在不斷的探索中發現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方式,讓他們能夠在一個更加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去學習,讓我們的教學更加有效。
參考文獻:
[1]楊慶余.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孔企平,胡松林.新課程理念與小學數學課程改革[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編輯 趙飛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