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愛新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探究式教學逐漸被提上日程,然而,在實際課堂應用中,有些教師并沒有領會到探究式教學的精髓,使學生在探究中感覺不到樂趣,更別說探究能力的培養了。結合自身小學數學教學經驗,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加強課堂互動,多種形式探究問題,加強探究評價,提高學生探究水平的角度入手,研究了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小學數學;應用研究;問題情境;課堂互動;探究評價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它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有效引導與交流,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通過主動觀察、分析、探討、操作等來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它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探究能力以及問題解決能力,是新課改下倡導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然而有些教師對探究式教學并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導致在實際課堂應用中不能很好地把握。那探究式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有哪些應用策略呢?本文筆者結合自身小學數學教學經驗,從以下幾點進行了研究。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探究式教學是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是探究式教學的關鍵所在。激發學生探究興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利用有趣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可以利用認知沖突讓學生進行討論;可以設置難題,引導學生探究。數學是一個問題到另一個問題的思維過程,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
比如,在進行“圓”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生活來創設問題情境:為什么車輪、搟面杖、瓶蓋等一些生活中常見的東西都是圓的而不是方的或者三角形的呢?學生對這些生活中常見卻容易忽略的問題產生了疑問和好奇,探究的興趣自然就被激發出來。這時,學生會迫不及待地想要弄清楚,圓與其他圖形相比有哪些獨特之處呢?巧妙的問題情境的設置,促使學生積極思考,渴望得到答案,這也是學生自主探究的內動力。教師要善于挖掘生活背后具有啟發性和挑戰性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探究。
二、加強課堂互動,多種形式探究問題
探究式教學不是教師單方面的講授,也不是學生一個人鉆牛角尖,探究的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并適時地給予點撥,推進探究的進程;學生也可以與其他同學進行問題的討論、研究,這可以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也可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比如,在進行“平行四邊形和它的面積”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時,教師可以不斷提問,引導學生逐步探究。教師可以先進行分組,讓小組合作討論:將平行四邊形剪一刀,怎樣剪,拼出來的一定是長方形。教師可以讓學生提前準備平行四邊形、剪刀、尺子等學具,讓學生實際剪一剪,拼一拼。經過小組實際探究,學生得出:必須沿高線剪開才能拼成長方形。然后教師可以再進一步提問,讓學生探究:經過拼接轉化后的長方形面積發生變化了嗎?它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相比底相等嗎?高相等嗎?這些問題,相對簡單一些,教師可以讓學生個人獨立探究,或者同桌之間討論。一節課,小組合作的次數最好不要超過兩次,太多次數的小組合作,看起來“熱熱鬧鬧”,實際學生沒辦法集中精力去思考問題。通常對于個人探究無法達成的重點、難點目標,才用合作探究來降低學生探究的難度,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與探究,保證了探究式教學的順利開展。
三、加強探究評價,提高學生探究水平
探究評價可以幫助學生發現探究中的問題,促進學生探究水平的提高,是教學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環節。探究評價又分為探究過程中評價和探究結果評價。探究過程中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作出的評價;探究結果評價是在教學活動結束時,教師對學生的探究結果作出的評價。探究評價對于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以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
比如,教師探究過程中的評價,對于加強師生之間的關系、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有著積極的作用。教師可以評價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等。探究過程中的評價,教師可以以口頭評價為主,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肯定的眼神,一個積極的動作,都可以讓學生享受到成功帶來的愉悅感和自豪感,體會到探究式教學的樂趣。恰當探究評價可以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動力,為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研究精神打下基礎。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探究式教學,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動機,提高了學生的交流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隨著數學問題的發現和解決,學生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為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云娟.探究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1(8).
[2]李佳富.小學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的幾點實踐[J].時代教育,2010,10(2):206-20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