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湘輝
摘 要:數學課堂練習是一堂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深入理解知識、掌握學習技巧的有效途徑。如何使練習設計更具有效性?將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闡述。
關鍵詞:課堂練習;設計有效性;策略探究
策略一:突破重難點使練習更具針對性
突破重難點是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落實教學目標的關鍵點。
1.驗證性練習
對于一些規律性強的數學知識,設計驗證性練習是最好不過的,能使學生從實例中來證明某個規律的正確性。如學習《積的變化規律》一課,教師在教完積的變化規律后,讓學生舉例驗證: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0除外),積也乘或除以幾。如4×5=20,4×(5×2)=4×10=40。
2.專項性練習
專項性練習就是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相同或相對應的練習,同樣以積的變化規律為例,可以設計如下專項性練習。
18×12=216 ? ?(18×3)×(12○□)=216
(18×4)×(12÷4)=□ (18÷6)×(12○□)=216
3.錯誤性練習
錯誤性練習就是針對出錯率高的內容,讓學生來當小醫生、小裁判、小啄木鳥來辨析是非,從錯誤中、反例中認識、更正知識,今后少犯類似的錯誤。如學習完三位數乘兩位數因數末尾有0的乘法后,設計小醫生的練習: 306×70=2520 ?350×80=2800。
策略二:巧妙呈現方式,增添練習色彩
1.問題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問題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鑰匙,好的問題能一針見血,能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在學習三角形的內角和時,教師通過問題激發學生探究三角形的3個內角和:如果有兩個直角三角尺,通過什么方法可以知道直角三角形中3個內角和的度數?
2.主題式,感受多彩的數學情景
數學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教師只有圍繞學生熟悉的某一生活情景展開練習設計,學生才能循序漸進逐漸提升。如列方程解應用題時,設計學生熟悉的踢足球的場面主題圖:足球白色皮有20塊,白色皮的塊數比黑色皮的2倍少4塊,黑色皮有多少塊?根據題意,學生就能既對又快地列出方程。
3.表演式,體驗快感的親臨其境
好奇、愛表現是兒童的天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表演欲會慢慢下降。當一些數學知識、數學思想不易被學生理解時,可以讓學生采取表演的形式理解數學、體驗數學。如相遇問題是學生難理解的解決問題之一,教學中可以安排幾位學生表演相遇的過程,通過表演,理解兩人相向而行的情況、兩人背對而行的情形,兩人追及時的情景。
策略三:體驗動手操作,動中感知學有所成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通過落實規范動手操作,提高練習的有效性。
1.操作形式
(1)單獨操作
單獨操作能提高每個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有不會、不熟練的教師要及時進行引導。如教完直角、銳角、鈍角、平角、周角后,讓學生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用長方形紙折出45°、135°的角。
(2)同桌合作操作
課堂上很多內容需要學生合力完成,最好的合作人之一就是同桌,如同桌檢查、同桌監督、同桌調批等;通過同桌合作,既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又能提高學習效率,一舉兩得。
(3)小組合作操作
這一方法適用于學習內容體系龐大的情況,因為人數眾多,要求教師提前向學生提出明確要求、分工合理、討論積極、配合得當、定出觀點。如:數學廣角《烙餅問題》時,采取四人合作小組操作活動較為合適,既能節約合作時間,又能降低合作的難度。
2.操作方式
(1)摸一摸
讓學生摸一摸物體的表面,感性認識物體的特征。如周長、面積的感受,讓學生用手去摸一摸,體驗周長是什么,面積是指哪里?
(2)指一指
指一指能明確正確的位置與方向,能集中注意力到某一個點上,能迅速感知學習的內容。如長方形的周長指一指是哪幾條邊的長度的和;除法算式里的每個數所表示的是圖形中的哪一部分,指一指。
(3)量一量
量一量能準確知道物體的長度,比較時經常用到。如用直尺去量長方形邊的長度。
(4)畫一畫
畫一畫能生動形象地把題目變成簡單的線段圖,特別是在做解決問題時,運上線段圖就能很快知道解題方法。有時用符號來表示題目中的某個部分,在紙上畫一畫也能迎刃而解。如在解決相遇問題、行駛問題、倍數問題、集合問題時,通過畫線段圖、畫圖就能幫助解答。
總之,要提高數學課堂練習的有效性,需要教師用心思索,用心學習。在思索中、學習中撥開迷霧,逐漸進步;也只有在思索中、學習中前進,才能找到更好地提高課堂練習有效性的策略。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