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萍
摘要: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與老師交流的主要場所,如何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是當前新課程改革的一項任務。課堂教學是老師和學生相互合作、互相交流的過程,首先教師要以平等的心態、將學生視為教學的主體,懷著深厚的感情教學,營造愉快、輕松的學習氛圍,才能真正實現快樂學習,寓教于樂,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課堂氣氛;雙向交流;快樂學習;教學效率;教學主體
第一、教師要樹立平等意識,關愛每一位學生,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要尊重學生,看到學生的長處和點滴進步,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讓學生在一種平等、民主的氛圍中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會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在教學實踐中,有的老師在課堂上,不注重學生的反應,只顧自己講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若沒有嚴格按照老師設計的思路進行,就要諷刺挖苦一番,很容易加重學生的恐懼心理。從而造成學生在思考問題時,總是瞻前顧后,甚至干脆不思考,等待老師的“正確答案”。在這種氛圍中必然導致學生思路狹窄,不去主動發揮,成為老師的附庸。這完全違背了教育教學的理論,達不到素質教育之目的。故而,在課堂教學中,老是必須樹立平等意識、朋友意識,始終將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必須有明確的自我定位,自己既不是領導,也不是長輩,更不是家長,只是學生學習的引路人,即拋磚引玉之人。明白了自己的準確身份,教師就會自覺地把自己置身于學生群體之中,成為普通的一員,與學生打成一片。在課堂上,自然會更多地使用柔和而親切的語言,例如:同學們老師今天給你們講一個田忌賽馬的故事,你們想不想聽?……這樣能給學生親切感、信任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又能提高學生去理解問題的興趣,老師的教學意識才能被學生愉快接受[1]。
第二、教師設法創造愉快的學習氛圍法。教育心理學表明,在課堂教學中必須要以知識為重點,深入內心的去教學。在課堂上,教師要以一種輕松的心態去教,學生都要有一種愉快的心情去學,才能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因此,寓教于樂。不管教師自己的心情如何,只要在課堂上面對學生時,必須始終處于一種斗志昂揚、舒暢愉快的好心境,始終微笑、熱情,大方,態度和藹,精神飽滿,語言充滿感情且抑揚頓挫,把正能量時刻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心情愉悅,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學習效率自然就會提高。切忌把個人的負面情緒帶到課堂教學中,從而影響學生的情緒,破壞良好的教學氛圍[2]。
要注意沉著冷靜處理好課堂上的偶發事件,如果一旦發生意外事件,作為教師首先要鎮定,控制場面,迅速平息事件,然后把學生的注意力慢慢轉移到課堂教學上,使教學秩序快速轉入正常。若有個別學生仍然沉浸在自我的思維中刨根問底,這時教師依然要耐心答復學生,讓學生能夠愉快接受,進入教師的思維氛圍中。比如說“這個問題,我們放在課后討論行嗎?”或者說“這個問題,請大家都思考,課后我們召開專題討論會,好嗎?”“如果誰還有問題,可以寫在紙上或書上,我們專題會上一并討論。”這樣提問的學生會感到老師重視了他的提問,其他學生也保持著良好的情緒,同時也鼓勵了學生多思、善問,達到一石三鳥之目的[3]。
第三、要讓學生有權力去支配部分時間,這也是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發揮著主體作用,老師只起到了引導指路的作用,必須要讓學生有充足的自我時間進行思考,讓他們感到在教學過程中自己才是本節課的主人,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使學生心情愉快,高高興興地學,認認真真地想,在不知不覺中掌握新知識。例如,在教一年級數學“20以內加減法”時,問孩子想不想聽猴子吃桃子的故事?同學們說:想,那么老師就給你講講猴子吃桃子的故事:一個猴子上午吃8個桃子,下午吃7個桃子,它一天一共吃了多少個桃子?想一想怎么計算?有點同學說:把7分成2和5,8加2是10,10再加5就是15.有的同學說:把8分成5和3,3加7是10,再加上5就是15.老師問同學們還有沒有其它方法?在現實生活中誰還能給同學們提出一個20以內加法的小小問題?這時學生還沉浸在想象之中。足足靜等一分鐘后,教師才逐漸喚回學生的思緒,回到課堂教學的現實中。此時學生根據各自的想象主動地、爭先恐后地舉手發言,有學生說:“我有9本故事書7本科技書,算算我一共有多少本書。”有學生說:“我有6塊錢,姐姐有8塊錢,算算我倆一共有多少錢。”,其它同學都搶著計算,完全進入到了教學情境中。從上述的教學實例中,避免了干澀的講解和空洞的說教,在一定時間里讓學生自己去理解、體會、感受,發揮,之后又讓學生充分地去想象,大膽的議論和描繪,使學生的思維一定的時空范圍內自由地發揮,自然而然地融洽了課堂氣氛,使教師、學生融為一體,取得了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4]。
第四、根據現場情況適時調節氣氛、緩解壓力,由于人的視覺和聽覺會在一段時間后疲勞,學生很難一節課40分鐘都很專注地與老師互動關于授課的內容,當學生大腦不再接收老師講授內容的時候,老師再認真地講解對學生來說都是浪費時間。如果老師敏銳地發現學生已經心不在焉了,就要立即轉換話題,說一段笑話、或者講一段歷史的逸聞趣事,或者講個實用的生活常識也行,目的就是讓學生大腦放松一會兒,提升學生的精神,然后再繼續講授課業知識,效果會更好。
第五、根據授課對象可授課內容的難度適時調整講授速度,要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授課內容的難易程度和學生的學習狀態等因素適度調整講授速度,既能讓反映速度比較慢的同學能夠理解所講授的內容,又能讓反映比較快的同學不覺得乏味。這就需要對班上每一位學生的情況了如指掌,又要根據當時學生的精神狀態和表情變化隨機應變,隨時做出調整,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理解、吸收,并聽得滋滋有味、無乏味感。所以要想成為一位優秀的老師,不但要有淵博的知識、扎實的基本功,還必須要足夠的愛心和耐心,才能積累豐富的臨堂授課經驗,并根據課堂實際情況充分發揮靈活的應變能力[5]。當然,很多因素影響著課堂氣氛,上述幾點只是我多年課堂教學實踐的點滴體會。有心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化心思認真地去研究、總結和實踐創新,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力爭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國家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 衛彩霞,李海軍.教師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J].新理財,2000(6):21.
[2] 詹楚平.談談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J].科學教育,2007(6):28-29.
[3] 黃玉美.語文教學中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J].科學中國人,2015(15).
[4] 劉代全.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J].東方文化周刊,2014(7).
[5] 張澤鋒,陳峰.簡談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J].考試周刊,2016(1):159-1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