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傳月
摘 要:口算能力是小學階段學生計算能力培養的重要內容,低年級學生正在處于數學能力培養的萌芽階段,加強口算能力培養對于提高學生數感,強化學生的計算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結合目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口算能力存在的缺陷,對口算能力的培養措施進行分析與探究。
關鍵詞:低年級;數學教學;口算能力;培養策略
口算是不借助任何輔助工具,通過大腦的思維快速得出答案的一種計算方式。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良好的口算能力不僅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更能夠強化學生的數感,提高其數學核心素養。但是由于當前教育教學中的種種局限,低年級小學生的整體口算能力普遍不高。
一、當前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口算能力的現狀
根據《小學數學教學大綱》要求,口算是低年級小學生數學能力培養的重要內容。但是目前多數低年級小學生的口算能力不過關,口算速度慢、錯誤率高、用計算替代口算等問題普遍存在。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從主觀角度來看,低年級小學生對口算存在著抵觸心理。懵懂、感性、邏輯性差是低年級小學生情感認識發展的基本特征,在數學計算中對數字反應慢、對數量關系的感知相對膚淺,因此在口算中過于機械,難以從表象特征理解、認識其內在規律;一些孩子惰性心理嚴重,一旦遇到復雜的計算問題,會在畏難情緒中選擇逃避、放棄等,這樣不良的心理傾向必然會增加其口算的難度。第二,從客觀角度來看,教學引導方式不合理,對口算的忽視使得許多孩子還沒有接觸口算,就被淹沒在計算中,例如在拿到題目之后,孩子稍有為難,教師、家長就會提醒孩子“數手指”,這樣的教學引導,讓孩子缺乏對數字邏輯性的體驗,更多的是建立在形象思維上的計算,而難以真正達到口算的目的。
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策略
1.滲透生活化理念,講授算理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口算能力培養中,讓學生迅速得到口算結果固然重要,但是讓孩子理解其中的算理,提高數感,理解運算規律,并達到舉一反三的能力更加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可以將口算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從生活中提煉問題,讓學生的計算思路更清晰。例如,在“1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的教學設計中,教師結合購物情境,為學生設計了題目:媽媽知道最近小明的口算能力有所提高,獎勵了他10顆糖果,小明吃了2塊,之后媽媽又給了他1塊,請問小明現在一共還剩下多少塊糖果?這樣的題目設計與現實生活相連,讓學生在倍感熟悉的情境中順利完成情感遷移,實現口算作答。
2.豐富練習方法,激發學生興趣
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口算相對抽象,且存在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在口算訓練中,應盡量設計多樣化的練習以及訓練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口算的成就感,以及數學運算中呈現的有趣規律,進而激發其學習口算的積極性。在實踐中,教師可以配合口算要求,開展聽算和視算練習,如,在“20以內退位減法”的教學設計中,教師可以在課前預留幾分鐘對學生進行聽算,或者在課件上展示隨堂練習等,規定計算時間,集中學生口算中的注意力。設計搶答游戲,如在完成基本知識講解后,教師可以利用一些口算題卡,組織學生進行分組搶答,最終獲勝的小組給予獎勵。組織各個學習小組開展口算比賽。利用小組教學的結構,組織正確的口算競賽,利用必答題、搶答題等題目,讓各小組積極踴躍地參與到口算中來,利用時間的限制控制學生筆算,從而增強學生的思維集中力,促進各小組的互動合作。做好家校結合,利用親子作業鞏固學生口算能力,例如,在作業設計中,為孩子設計與父母共同口算的題目,讓父母監督其口算練習,進而完成知識鞏固。
3.注重習慣培養,提高準確度
口算雖然不借助任何計算輔助工具,但是其在頭腦中必須要經歷完整的計算過程,而為了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口算準確率,教師應注重對學生驗算習慣的培養,讓學生不僅能夠快速完成做答,還能夠主動進行反思與檢驗,從而提高答案的準確性,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態度。例如,在出現口算錯誤的時候,教師不可以盲目批評、簡單判斷,而是應該細心、耐心地引導學生學會自我反思,找到問題所在,進而采用靈活、合理的驗算方法,判斷答案對錯,這樣才能逐漸改掉一些學生粗心大意的毛病,提高口算能力。
總之,小學生口算能力的培養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啟蒙教育的特點,讓學生能夠從口算的過程中獲得樂趣,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訓練方案,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化解孩子對口算的抵觸情緒,讓學生的口算能力、思維能力能夠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陸曉萱.淺談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提高低年級學生的口算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1):166.
[2]李萬昌.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口算能力[J].學周刊,2016(5):146.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