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喬
摘 要 作為一名同時做過科技期刊和科技圖書的編輯,深刻體會到編輯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不僅要提高自己各方面的專業水平,自身的辨別能力、個人的文化修養都需要不斷進步和加強。文章從專業知識提升、數字化學習、互聯網思維及自身修養提升四個方面探討編輯應如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在堅守職業操守和原則的同時,做好圖書,提升自我,創造無憾人生。
關鍵詞 互聯網+;圖書;編輯;專業能力;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24-0070-02
作為一名圖書編輯,面對網絡、多媒體等技術的進步與出版社的創新與轉型,如何在“互聯網+”時代生存并發展是每一位編輯的困惑。筆者曾在科技期刊《中國電機工程學報》編輯部擔任責任編輯8年,后又來到清華大學出版社擔任一名圖書策劃編輯。由科技期刊編輯轉向圖書編輯,雖然都是做一名編輯,可是工作思路和方式完全不同,是一種新的“創業”。剛開始的思路是迷茫的,且近5年的技術和互聯網發展可以用迅猛來形容。筆者經過5年的圖書編輯實踐工作,逐漸摸清思路,感受到作為一名圖書編輯的意義,也對編輯的職業生涯有了正確的認識。
本文從筆者自身的體會與經歷,從專業知識提升、數字化學習、互聯網思維及自身修養提升四個方面探討編輯應如何在信息時代、“互聯網+”時代,在堅守職業操守和原則的同時,做好圖書、提升自我、創作無憾人生;也為轉型的編輯、新編輯和處于迷茫期的編輯提供參考。
1 編輯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
1.1 成為一名術業有專攻的學者型編輯
圖書編輯一般都有自身的專業背景,以自己的專業為基礎和核心開展選題策劃工作。以筆者自身是電類專業圖書編輯為例,說明編輯的專業性。
科技圖書一般反映的是某專業高層次的科研成果,教材一般是成體系的專業知識講解。因此,編輯應具有專業知識和完整、合理的知識結構,對自己所負責的學科有總體把握,了解發展狀況和學術前沿[1]。要多參加學術會議,對某些專業問題進行一定的認識和研究,能以學者的身份從事學術活動。這樣也有利于高水平作者的遴選和組織;還能對書稿的內容質量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如果做教材,編輯還需要對課程設置、教學規律、課堂需求和學生的認知規律進行了解和細心研究,發現問題,做出符合教學實際和學生認知規律的好教材。
1.2 成為一名編輯專家
不管是期刊編輯,還是圖書編輯,其工作的實質是對精神產品的再加工和完善,其產品影響到人們的認知和社會意識流行的趨勢。所以一名圖書編輯一定要成為編輯行業的專家,保證產品提供正確的輿論導向和正確的科學知識等。
目前大部分出版社招聘編輯都要求是某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大部分編輯業務知識是通過工作后的培訓和實踐經驗慢慢獲得,并沒有系統學習編輯學理論。因此,年輕編輯應在業余時間進行編輯學理論學習,例如,圖書學、新聞傳播法、新聞采訪與寫作、出版營銷等。
編輯要用扎實的文字功底傳達復雜的信息。這表現為編輯要在錯別字識別、語句隱性錯誤、語法修辭、遣詞造句等方面優于作者。同時,還要熟悉國家的出版標準及專業出版規范(如電類專業、機械專業、計算機專業等都有專業標準和規范)。
近期,清華大學出版社舉行了首屆青年編輯編?;竟Υ筚?,這是一次全社年輕編校人員的業務能力競賽,這次大賽把職業培訓工作落到實處,推動了編輯的職業繼續教育工作,夯實編?;竟Γ鰪娋庉媷腊褕D書質量的意識,為進一步提高出版物質量打下基礎。
2 編輯要積極適應數字出版
2.1 增加數字化知識儲備
面對數字化的洶涌浪潮,出版人“知識斷奶”的情況實際上很嚴重[2]。例如,紙質圖書增加二維碼,讓作者掃一掃,更容易獲得視頻、音頻等數字資源,而且使紙質圖書更加生動和立體化;對作者或作品的包裝宣傳要用視頻、影像等方式;用直播的方式讓讀者更加了解紙質圖書,與作者近距離互動。這些都要求編輯學習各種數字化技術、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甚至一些專業軟件的使用,如常用的圖形制作技術、視頻制作技術等。
編輯要主動利用業余時間學習構成數字產品的圖文、音頻、視頻等技術;利用碎片時間,嘗試利用各種新平臺或App,縮短自己與時代的差距。
2.2 以數字出版為前提的思維和技術創新
在信息化的條件下,人人一臺手機,每個人都成為了信息的使用者和生產者。此時,編輯在選題策劃之初就應該考慮閱讀環境、讀者興趣、產品的呈現形式、傳播載體等。一定要與技術人員深入溝通,密切配合, 設計出適合內容的表現框架。策劃出立體化的,集視頻講解、動畫演示等于一體的圖書或教材[3]。
2.3 掌握數字時代的新媒體營銷模式
數字時代圖書營銷的中心是編輯。
首先,編輯要了解讀者的閱讀習慣和獲得信息的途徑。例如,高校學生和學者通過網絡數據庫(如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搜索文獻;微信更是將電子雜志、科技短文、營銷集合一身;還有微博、QQ等。編輯要精通這些平臺的使用,才能針對讀者群體進行精準營銷。
其次,新時代下的營銷主要是對消費者進行心理引導,然后利用新媒體、新技術進行嵌入和互動,從而實現宣傳和營銷。例如,微信營銷、微博營銷等,都是先制造話題,使感興趣的人關注,經常發一些軟文引導讀者,從而達到被認同和銷售目的[4]。
最后,新時代下的網絡渠道營銷也是編輯應該了解和掌握的。目前形式下,人們購書很多通過網店購買。在這種情形下,網店會做很多活動,例如買300減100、5折封頂、各種優惠券等,而大部分出版社營銷人員沒有對大型網店(如當當、京東等)的這種營銷活動進行甄別,只是起到一個傳遞信息的作用,把網店的促銷信息轉發給編輯,問編輯是否參加網店活動。此時編輯一般都是直接參加活動,而且大批出版社都積極參加網店活動,并沒有真正的、細心計算過成本,也沒仔細考察過網店活動的效果到底如何。這就造成網站不斷做活動而抽取利潤,而出版社的利潤不斷降低。編輯應該積極思考網絡營銷,轉被動為主動。endprint
3 圖書編輯要有互聯網思維
近10年,互聯網迎來了井噴式的發展,且已經深入人們的衣、食、住、行。淘寶、天貓超市、滴滴打車、ofo、摩拜等,無時無刻不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出版行業也一樣,互聯網企業有充足的資金和先進的技術,可以直接打造既有優質內容,又符合當今社會發展的出版公司。這似乎已將傳統出版社徹底打敗。
實際情況還未嚴峻到一敗涂地,出版社也已紛紛開始轉型,推出各種網絡平臺等,如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智學苑、智學堂等產品,將自身的優質資源與互聯網結合。所以出版社編輯一定要培養互聯網思維,用互聯網思維做圖書,用互聯網思維做服務用互聯網思維做推廣。例如,書名的設計要適宜網絡檢索、圖書的銷售要更多的借助與網絡渠道、可以采取眾籌策略[5]、專業論壇、微信等進行宣傳和營銷。
4 自身的文化修養
“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遞與變換飛快,海量信息潮水般涌進每個人的思維,編輯作為一個社會人,不免被外界一些是非混淆、道德標準模糊的思潮和趨勢影響。但是編輯作為社會正能量和社會文化的傳遞者,一定要堅定自身的信念和修養,堅守編輯職業道德,用執著的編輯意識、廣博的知識和強烈的人文情懷做事,不管外界傳達的是怎樣的信息,都要為自己的產品質量“把關”[6]。如此才能跟得上時代發展步伐。
5 結論
編輯是一名“雜家”,是“多面手”,要集多種知識于一身,不斷學習,提升自我才行。
編輯的學習永無止境,不僅要學習學科專業領域的知識、編輯的專業知識、新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還要注意積累,成為寫作型編輯,不能只編,還要能寫。另外,就是從意識形態不斷提高和創新,從人文素養不斷提升自己,給自己的職業生涯添光加彩,為自己創造無憾人生。
參考文獻
[1]秦光蘭.學者、教師、編輯——從多重身份看高校教材編輯的專業性[J].中國編輯,2016(3):84-90.
[2]張玲.數字出版環境下科技期刊編輯必備的新意識[J].韶關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6,37(12):60-62.
[3]劉京梁.淺析圖書編輯的互聯網思維[J].傳播與版權,2015(6):40-41.
[4]夏德元.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出版業的互聯網思維與編輯素養提升[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5):42-46.
[5]徐艷,胡正榮.眾籌出版:從國際實踐到國內實驗[J].科技與出版,2014(5):10-12.
[6]黃雪蓮.淺論編輯的自身修養與職業道德建設[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8,18(15):102-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