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講”旨在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文章主要從設計自主學習任務、情境創設、探究活動的開展等幾個方面,論述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學講”,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初中物理;學講計劃;有效教學
“學講計劃”在新課改推進15年的背景下應運而生,“學講計劃”解決了課堂如何改革的根本問題。“學講計劃”,強化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成為知識的探討者,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因學生主動學進去、樂于講出來而有效、高效。那么,怎樣運用“學講計劃”打造“學講課堂”,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 設計自學任務,促其主動先學
“凡事預則立。”自主先學的首要問題是學什么、怎么學的問題。為此,教師精心設計的導學的提綱或者“問題串”是學生自主預習的抓手,是主動先學的依據,解決了“學什么”的問題。
如《平面鏡成像》的教學前,教師可以設計以下的任務,促使學生課前主動預習,為課堂上交流、探究學習奠定基礎。
(1)什么是平面鏡?列舉出生活中的平面鏡。
(2)列舉出自己見過的平面鏡成像的例子,并探討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3)活動:站在鏡子前,觀察鏡子中的自己,思考下面的問題:
a. 臉和臉的像大小相等嗎?
b. 眨右眼時,平面鏡中的像也眨右眼嗎?
c. 當你走近鏡面時,鏡子中的你怎樣移動?
自主先學的導學任務設計的多樣化——概念的學習、活動的課前開展、對實驗現象的預測和假設等,任務的涉及面廣,利于學生全方位預習,全面預習新課,對即將要學習的內容全面預知,為課堂的自主交流打下基礎。
二、 情境創設,為學生學進去提供可能
“學講計劃”的實施,關鍵在于“先學”,“先學”是“講出來”的保證,而想學樂學是“先學”的前提和保障。物理新課程標準指出: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發對學習內容的興趣。
因此,創設情境時,務必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如學習《慣性定律》時,教師可以從學生坐車的體驗中入手引導出慣性的概念:我們都有坐車的體驗,可是你們是否注意突然急剎車時,你們的反應和狀態會怎樣?待學生們回答出:會向前傾;再以百米沖刺而創設情境:百米跑在沖刺沖線后,停不下來,為什么?……這些語言情境的創設,如果借助于多媒體呈現出人們坐車,車突然停止,乘客們向前傾倒等情景,更會引起學生們的體驗,引起對“慣性”的學習的興趣。
情境的創設除了與學生的學習經驗一致之外,情境的創設還應與學習內容相關。如果情境的創設與教學內容相去甚遠,情境即使再具有吸引力,學生對情境再感興趣,也是興奮一時,無助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
如“折射”的教學,用筷子在水中的現象而引出折射,簡單易行,利于觀察和引發思考,直指教學的主題;學習“慣性”,生活中坐車的實例、百米沖刺的體驗等都與教學主題息息相關,而如果學習“折射”時,呈現河邊的垂柳在水中的倒影等,雖然景色宜人,但與教學內容毫無關系,情境的創設不僅無助于課堂教學,反而成為課堂的敗筆。
三、 設計探究活動,為學習會學埋下伏筆
初中生喜歡動,好奇心強,對什么都有動手試一試的迫切心理。為此,設計探究活動,以活動促使學生實現“樂學”之效。
例如,《光現象》的教學時,引導學生小組實驗“蠟燭小孔成像原理”,探究物距和像距之間的關系;學習《密度》時,探究液體、固體的密度,探究物體質量和體積與哪些因素有關;學習《力學》時,探究二力平衡的條件;學習《壓力》《壓強》時,探究液體內部壓強與哪些因素有關;教學《杠桿》時,探究杠桿平衡條件……
又如《光的折射》的教學時,讓學生兩人一組,分別用兩個杯子,一個是空的,一個裝滿水,然后分別在杯子里放一根筷子,再觀察筷子是不是直的?哪根是直的?哪根不是直的?為什么?是不是光在通過水和空氣時發生了某種變化? 猜一猜,光的折射有什么規律?這個問題,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而是要求學生設計實驗,探究其規律。
四、 運用問題教學,引發學生學而思
“學而不思則罔”,問題的設計,是促使學生“學而思”的核心和關鍵。教師應巧妙地以問題引導,引導學生真正學進去。
如學習《光現象》時,教師提出生活化的問題:雷聲和閃電同時發生,為何先看到閃電?教學《光的折射》時,教師可以呈現給學生“海市蜃樓”的美景,然后提出問題:你能解釋、探究“海市蜃樓”的成因嗎?教學《平面鏡成像》時,教師呈現情境:小孩子照鏡子,看到鏡子中的自己、玩具汽車放在玻璃柜面上,下面還有一個完全相同的小玩具汽車;老虎在水邊喝水,看到水里也有一只老虎……然后教師提出問題:這些鏡面有什么共同特點?你還能從生活中找到這樣的鏡面嗎?同學們在照鏡子時有什么新發現?
又如《光現象》的教學時,在一個空碗中放一雙筷子,觀察筷子的形狀,而另一個盛滿水的碗中也放入一雙筷子,再次讓學生觀察現象,兩個碗中的筷子的形狀不一樣,從而引發學生的興趣,引發他們的思考,為什么放在水中的筷子會變形的疑問,促使學生“疑而思”。
如果說情境的創設,旨在激發學習興趣,那么問題的設計、活動的安排等則旨在讓學生學會思考、主動探究,真正實現“學進去”,“講出來”。
新課標的實施,“學講計劃”的推廣,為物理課堂帶來了生機和活力,給學生樹立天賦的“潛能”的意識,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機會,促進學生知識的自主構建和主動探討。“學講”在新的形勢下,改變了傳統的模式,學生在學講課堂上動起來,課堂因學生的主動參與而有效。
參考文獻:
[1]李太常. 探討學講計劃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J].課程教育研究,2015,(35):156-157.
[2]邵惠勇.新課標條件下初中物理學習中預習習慣的培養應用[J].新課程·中旬,2015,(26):33.
[3]朱文蓮,李亮,劉雪榮.“導學、助講”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復習課[J].中學物理(初中版),2015,(1):69-70.
作者簡介:魏麗,江蘇省徐州市賈汪區英才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