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多年的教學分析,我發現學生們聽得懂與做得對完全是兩碼事。課堂上聽得懂,一到課下習題就會出錯,這最主要的原因是學生們對于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大部分的學生僅僅看到數學知識的表面,缺乏深入的探索與研究,從而所看到的,學到的知識都是很狹隘的。因此,如何幫助學生們打開眼界、深入地去學習,充分的領略數學面貌成為了當下教學的首要任務。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深化;反例教學
一、 妙尋反例,夯實基礎知識
在講解立體幾何這一節時,線面垂直判定定理可想而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知識,學生們只有將其充分地理解了,才能在遇到線面垂直問題時進行準確的判斷。從習題反饋上來的效果我發現,學生們容易遺漏“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的條件,于是我針對這種遺漏,進行了反例教學。如圖所示的正方體中,雖然AB1⊥B1C1,AB1⊥BC,但是AB1不與平面BCC1B1垂直。于是學生們立即發現BC與B1C1雖同在平面BCC1B1之內,但兩者卻不是相交的線,就這樣潛移默化地加深了學生們對于“平面內兩條直線相交”條件的認識。同時,通過一個簡單的反例教學,學生們也清晰的認識到相交在定理中的地位。用具體的反例進行闡述,將其放大,相信學生們再次遇到此類問題就會游刃有余。
有時候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師們會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單單給學生們講解概念,或者深入一點的是講解一些經典例題,然而學生們總是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學生們是要承擔大部分的責任,但是試想教師要是能夠深入到學生中去,充分知曉學生們的錯誤所在,巧妙地加以運用,例舉反例,反而會比較容易解決問題,從而強化自己的課堂教學。
二、 妙尋反例,提升解題效率
當學生們遇到較為靈活復雜的問題時,如何又快又好的解決問題也是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從學生們的學習情況出發,我認為巧妙運用反例教學的方式,避免從正面按部就班的去思考,不斷轉換自己的思路,借助反例,就可以順利地挖掘到數學問題的另一個側面,不僅可以有效地呈現數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可以強化解題的效率。
在立體幾何教學中,有這樣的一個長方體ABCD-A1B1C1D1,AB的長為5,AD的長為4,AA1的長為3,試求一個動點從點A沿長方體表面行進到點C1所經過的最短路線是多少?乍學立體幾何,學生們很容易將AB+BC+CC1的結果12作為最終答案。這種答案的形成是因為學生們按部就班的思維方式造成的,于是根據這種情況,我反問學生們,如果動點從點A出發,按照AB-BC1的順序到達點C1,經過的路線長是10,此時顯然我們就發現12不符合題意。通過這樣的反例,一下子否決了結果為12的學生的答案,于是他們也恍然大悟,意識到最短的路線并不是從棱上簡單確定的,根據長方體的展開圖,學生們吸取前面解法的教訓,輕而易舉的求出了最短距離,可見,巧妙地植入反例進行教學,不僅讓師生間的思維活動產生碰撞,更通過例舉反例,加深學生們解題的影響,從而提高解題的效率。
通過以上的反例教學,我們可以發現反例的植入為學生們高效地解題提供了保障。學生們要想提高解題效率,就需要對題型有著充分的認識,在思維上有了清晰的思路之后,解題效率自然而然的就會得以加強,反例教學在其中就起到了十分有效地效果。
三、 妙尋反例,靈活探索知識
高中數學靈活性較強,如何使得學生們適應這種學習環境也是當下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通過對于學生們學習情況以及教學現狀的分析,我發現巧妙地運用反例進行教學,反其道而行,不僅可以發現知識的側面,還能不斷培養學生們的思維品質,使其具有延展性,從而形成靈活探索知識的好習慣。
在求解函數類取值范圍上有這樣一道題:已知函數 f(x)=x3-ax2+3x在[1,+∞)是增函數,求實數a的取值范圍。學生們拿到這道題,往往會產生思維上的定勢,片面地根據課本上的定義寫出f′(x)=3x2-2ax+3,根據 f′(x)>0,于是有a<32x+1x在[1,+∞)上恒成立,從而求出a<3。針對學生們的這種情況,我深知學生們犯錯的原因,為了讓學生們自己發現問題的所在,于是我例舉反例:函數f(x)=x3在R上單調遞增,但是,在x∈R上,f′(x)=2x2≥0,即y=f(x)在區間(a,b)內可導,所以 f′(x)>0并不是f(x)在(a,b)上單調遞增的充要條件。話音未完,學生們就激動的改變了答案a≤3。通過我這個反例的例舉,學生們立刻明白了錯誤的原因,同時及時的糾正了學生們探究問題中發生的錯誤,也更能激發學生們新的探究欲望與探索激情。
反例的運用,促使學生們的思維得到拓展,通過教師的巧妙植入,在對的時間里幫助學生們及時的發現問題,打開了學生們全新的學習思維,讓其能夠更好地進行探索與啟發。可謂是拓展思維靈活性、巧妙探索知識的一招妙計。
綜上所述,相信大家對于反例教學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相應的妙用反例教學的例子還有許多,這就需要教師們不斷地去探索,總結出經驗,及時地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從而實現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的目標,妙用反例,為教學深化注入一股新的動力,為學生們提供一種全新的分析思路,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不斷提升學生們的學習成績。
作者簡介:
高朋,云南省曲靖市,云南省富源縣勝境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