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歷史教學應該緊跟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用不一樣的眼光來看待教學,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找新的教學方法,努力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因此,初中歷史教學就必須需要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引入新的教學思想。大歷史觀有著獨特的歷史切入視角。在現(xiàn)代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大歷史觀引入到課堂教學中,通過大歷史觀的引入,幫助學生重新思考和看待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提升自己的歷史素養(yǎng)。
關鍵詞:初中歷史;歷史教學;大歷史觀;實際運用
一、 引言
在現(xiàn)代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引入大歷史觀進行教學,大歷史觀可以幫助我們用不一樣的視角來看待和分析問題,同時大歷史觀的引入也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得到巨大的發(fā)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我們應該以唯物主義視角來看待和分析歷史,但是在此基礎上,我們可以通過引入大歷史觀來幫助學生用獨特的歷史切入視角重新審視歷史,重新看待歷史上發(fā)生的事情,這是對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補充,具體在實踐的過程中如何操作以發(fā)揮大歷史觀的最大價值,還需要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積極地探索。
二、 什么是大歷史觀
大歷史觀是黃仁宇先生提出的。大歷史觀簡而言之,就是宏觀歷史。黃仁宇先生提出,在分析中國歷史研究史料的過程中,應該將視野放寬,同時這不僅僅局限在中國歷史研究上,世界歷史研究和其他哲學等研究也應該運用這一觀念,總體上來說對待歷史觀的解釋主要有這樣三種:一種認為大歷史觀是對歷史本身的認識,一種觀點是認為大歷史觀是一種研究歷史的方法。還有一種觀念認為,大歷史觀是一種敘事的方法是對歷史的敘述。
三、 如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引入大歷史觀
(一) 提升教師的素養(yǎng)
為了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大歷史觀的價值,我們首先應該提升教師的素養(yǎng),通過提升教師的素養(yǎng)來保證大歷史觀的價值的發(fā)揮。因為教師是學生的學習領路人,教師的知識,甚至決定了學生的學習內容,教師的素養(yǎng)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只有保證教師的素養(yǎng),才能夠保證學生的學習質量,因為這一時期學生的自我探索能力還不是很強,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在這樣的情況下,學校必須要保證教師的素養(yǎng),因此,學校可以組織教師進行集體學習,對大歷史觀進行研討和思考,同時也可以組織教師聽取講座外出學習。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升教師的素養(yǎng),其效果是比較明顯的。學校可要求教師對大歷史觀進行深入的思考。而后嘗試將其應用到實際教學中去,在實踐的過程中摸索出最有效的運動方法。
(二) 深入挖掘初中歷史的教學資源
運用大歷史觀進行教學,要求教師要深入地挖掘初中歷史的教學資源,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中國越來越多地走向世界。因此,我們也必須要對世界其他文明的歷史有所了解。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對于全球范圍內的文明的歷史有大概的介紹。初中歷史教學應該將其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中可以給學生介紹這本書,然后要求學生在課后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等查找相關的資料,最好能夠將本書閱讀一遍,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知識量,同時開拓學生的視野。不同國家對于同一事件的記錄評價等可能有比較大的差別,甚至完全沖突,這些都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講歷史和現(xiàn)實進行聯(lián)系,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歷史學習的本質,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
(三) 注意對細節(jié)問題的處理
大歷史觀的運用,還要求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對細節(jié)問題的處理,這對于學生的學習同樣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進行宏觀歷史的講解,還應該借助世界歷史的講解,提升學生對宏觀歷史的認識。比如說在教學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時候,我會讓學生具體考證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順序,讓學生思考秦始皇為什么按照這樣的順序去統(tǒng)一,這個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去了解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情況。對于學生的大歷史觀的培養(yǎng)和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的發(fā)展可以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四) 注意知識的遷移
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教學內容和地理、政治、語文等都有比較緊密的聯(lián)系,因此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應該綜合考量,注意進行學科之間的知識遷移,讓學生用綜合的視角來分析和考慮問題,大歷史觀同樣要求我們要注意這一問題,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不要囿于某一學科,而是要進行綜合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地促進自己的全面發(fā)展。
四、 總結在現(xiàn)代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地引入新的教學觀念,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找到真正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模式。大歷史觀的引入可以比較好地幫助教師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要在實踐的過程中探索發(fā)揮大歷史觀最大價值的方法,讓學生通過歷史學習更好地發(fā)展自己。
參考文獻:
[1] 佐斌.論中學教材的功能定位[A].朱慕菊.全國中小學教材建設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2.
[2] 于耀洲,于寧寧.新課標下初中歷史情境式教學的幾點思考[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3(7):412-414.
作者簡介:胡恒萬,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安東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