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鶴
摘 要:對于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來講,通過創設各種適當的教學情境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又能夠對學生的創新意識進行有效的培養。近幾年來新課改腳步不斷加速,新課標所提出的全新的教學理念也在不斷轉變著教師傳統的教學理念。在當下全新教育環境高中課堂教學當中,要求教師應在數學教學當中充分融入真情實感,真正地打造出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具體生動的數學課堂教學環境,在這種教學環境當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探索的精神,將學生真正地吸引到數學課堂當中,切實地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成效。
關鍵詞:高中數學;創設;教學情境
一、 引言
情境式教學就是為實際課堂教學設計出合理適當的教學及學習環境,讓教師能夠充分地投入情感以及在良好的教學氛圍當中進行教學,使學生能夠積極去參與和探索,有效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情境當中不斷思考,繼而更好地獲取知識,不斷提升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下文中就對該怎樣與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特點相結合在實踐教學當中有效地展開情境教學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和探討。
二、 創設趣味性強的教學情境
通過創設趣味性較強的數學教學情境,能夠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進行學習和對新知識探索的欲望。
比如,在向學生講授數列知識當中前N項之和的時候,教師就完全可以設計一道有趣的數學題目向學生進行提問:‘有一位富豪與一名工人簽訂一份協議,規定以一個月為期限,工人每天向富豪支付100元錢,富豪第一天支付給工人1元錢、第二天支付給工人2元錢、第三天支付給工人4元錢……以此類推富豪每天向工人支付的錢數都是前一天支付錢數的兩倍,那么問學生到一個月期限滿了為止,誰會獲得更多的錢?為學生們設計此類趣味性和探索性較強的數學問題,使學生能夠在這種特設的情境當中進行思考,讓學生更加有興趣積極地投入到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來,很好地調動起學生對于新知識的興趣,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更好地投入到數學課堂當中來,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
三、 教師應創設合理、適當良好的引入教學情境
數學這門學科對于學生學習來講,以往學習過的數學知識與未學習數學知識之間有著緊密的關聯,二者互相之間的緊密關系是學生不斷進行思考的基礎,同時新的數學知識與以往學習過的數學知識之間所存在的矛盾也正是學生不斷進行學習和思考的動力。教師應努力打造溫故而知新的數學課堂教學引入情境,通過合理的教學引入情境,使新舊知識互相之間緊密關聯的同時也產生一定的矛盾,繼而有效地啟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思考。
比如,在對學生講解球表面積公式的時候,教師來到課堂上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球的表面積公式,但是老師今天要使用一個特別的方法來為同學們解釋,那就是我會使用天平來‘稱出球的表面積。”老師的話音剛落,同學們表現出了非常驚訝的神情,立刻將學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調動起來。然后教師使用質地均勻、厚度相同的兩個橡膠道具;一個是半圓球體,另一個是半徑和球體半徑相同的圓柱,使用天平分別稱量出兩個道具的重量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告知測量的結論,兩個道具的重量之比就是二者表面積之比,在問學生知道這是什么原理么?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回想一下以往所學習的球及圓柱體表面積公式和密度公式,這時很多學生都豁然開朗。
四、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有效展開數學教學
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和一定問題情境有著密切關聯。在教育教學當中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合理的有價值的問題,使學生能夠在學習知識和思考問題時產生對未知的渴求心理,充分調動起學生們對于新知識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向學生講解“均值不等式”相關知識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使用天平來向學生進行講授,天平的兩臂長度略有偏差其余全部準確。想要準確地稱量出物體的重量,分別把物體放在左面托盤稱量后,再放在右面托盤稱量,在把量得結果相加之和除二后則是物體的準確重量。問同學們這種方法是否正確?如錯誤,請做出正確的稱量方法?通過這樣的問題創設與實際生活想聯系的問題情境,讓學生能夠在問題情境當中進行觀察、思考和總結,有效地學習和獲得數學知識。通過類似的數學情境創設,應重視為學生留有充足的實際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時間與空間,通常都能夠獲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五、 為學生創設出良好的數學知識實踐情境
在陳舊的數學教學當中僅是讓學生知道這是什么,該怎樣使用解決數學問題,但是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展,提出了“數學教學應以學生為本,創設有助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和自主探究的數學問題情境”,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動手實踐、互相交流,真正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形成與運用過程當中來。數學知識有很多都是較為抽象難以理解的內容,但這些數學知識卻與實際生產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當中教師應充分結合日常生活實際來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實踐情境。在實踐情境當中不斷刺激學生進行主動思考,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還可以使學生在這種實踐數學情境當中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和滿足感。
比如,在向學生講解“棱柱與異面直線”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給學生布置一個使用硬紙來制作正三棱柱和長方體模型的作業。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出“長方體異面直線”的課件,在課堂教學當中充分利用課件和學生制作的模型,讓學生思考和探討下面幾個問題:“一個長方體當中全部體對角線和全部面對角線總共構成幾條異面直線?”“在長方體當中全部體對角線和全部棱總共構成幾條異面直線?”“在長方體當中全部棱互相之間又構成幾條異面直線呢?”“長方體當中全部面對角線和全部棱之間總共構成幾條異面直線”“長方體當中全部面對角線互相之間又構成幾條異面直線呢?”問題提出后教師引導學生利用手中道具進行數學實驗,學生之間互相進行探討交流對以上問題進行探究。
參考文獻:
[1]張媛.對數學教學問題情境的實踐與思考[J].數學咨詢,2015,08:03-06
[2]李光來.新課引入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教學交流,2014,0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