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高中地理教學的地位日益增強,愈發注重學科素養的發展,引導學生在認知中形成具有學科特性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具體來看,地理學科素養主要包含四個要素,即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以及實踐能力。其中,實踐能力的培養是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目標,要求學生在真實情境運用所學,充分觀察、感悟,促進對人地關系狀況的理解,以此提升知識運用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實踐能力;學科素養
地理實踐能力,指人們在考查、調查和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主要體現在信息處理、問題發現、方案設計以及目標實現等方面。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能強化其對地理知識的運用,還能提升其動手實驗、操作演技的水平,無形中養成良好的學科習慣,最終促進學科素養的發展。為此,要加強重視,將這一目標落實到教學中,結合實際,精心設計教學,借助多元化的活動引導學生實踐、探究、認知。
一、 搭建平臺,鼓勵實踐,落實能力培養
地理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其核心素養的發展途徑與其他學科不同,尤其是在實踐力這一塊,對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多元化活動的開展,像觀察、操作、實驗和考查等。因此,要充分利用現有資源,不斷拓展教學空間,為學生地理實踐搭建平臺,提供機會。
(一) 開放陳列區,培養觀察力
對于當地的古生物陳列館,要盡可能地協調開放,綜合各方面因素,可以借助電子觸摸屏展示,讓學生近距離觀察,研究不同的展品,像演示標本、礦石標本、古生物標本等。在其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提醒其關注每個標本的成因和產地,以此了解背景,更好地研究標本本身,收獲更多發現。此外,地理園也是可利用的資源,其不僅是陳列館室外的延伸部分,更是學生觀察學習的絕佳場所。對此,可與管理人員協調,給學生提供觀察機會,借助典型巖石、地質構造、化石等的展示,讓學生充分觀察,甚至觸摸,以此滿足其個性化的學習需求,促進觀察力的培養,與此同時,為理論學習奠定基礎。
(二) 利用天文臺,培養空間感
從教學經驗來看,學生對于天文都有著濃厚的興趣,對浩瀚的星空宇宙充滿了遐想、向往。對于這一點,在設計教學時就要有所關注,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像天文臺、天象廳等,提供學生更廣闊的觀測平臺,讓其有機會借助天文儀器一睹星空、宇宙,了解地球上不同地方的四季星空,近距離觀察太陽系行星運動、月相變化、太陽高度以及晝夜變化等,由此幫助其形成空間概念,增加對地球運動知識的了解。這樣一來,不僅能開闊學生視野,增加其認知,還幫助其形成空間感,在文本之外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識。
(三) 開設實驗室,培養操作力
通常,每個學校都有實驗室,借助這一現有資源,就可開展各種實踐活動,結合文本與學生興趣設計實驗,鼓勵學生參與,讓其親身操作,充分體驗。對于實驗室配置,如果有相應的沙盤模型和觀測儀器更好,這樣可以支持學生模擬實驗,展開多方面的探究。之后,借助電子白板、錄播系統以及分屏投影等有效處理信息。由此,不僅能培養其測繪、空間數據分析的能力,還能充分激發其求知探索欲望,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建設課程,注重層次,滿足不同需求
所謂“課程”,就是學校為實現培養目標而選擇的教育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其中任何形式的培養目標都建立在課程開發與架構之上。根據新課標,高中地理教學不僅要落實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更要注重層次的把控,針對不同的能力要求靈活實施,以此滿足不同的群體需要,充分體現學科多樣性特點。具體實施時,我針對不同學生的需求與能力建設了三級課程,緊扣其發展區,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體會成功喜悅,增強學習信心。
(一) 第一級:夯實基礎,提高參與度
這一級課程結合教材設計,著重突出基礎性,內容難度適中,面向全體,注重知識轉化,由抽象到具體,由靜態到動態,為學生提供較多的實踐機會,充分激發其學科意識,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參與,逐漸形成習慣。目前,已經開展著一些活動,像工業遺產調查、班級垃圾分類、冬天日影測量等,主要由學生組織實施,我負責指導、協調,確保活動的順利推進。在這一過程中,不僅夯實了學生文本知識,幫助其深化理解,還在原有基礎上適當拓展,充分調動其積極性,達到預期的培養目標。
(二) 第二級:實踐拓展,提高積極性
相比于第一級課程,二級更具針對性,根據學生需求設計,切實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并在之前的內容程度上有所提升,吸引更多有學科興趣的學生參與,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其中,對于熱愛地理學科的學生,我會開展校本課程,像《觀星》《動手做實驗》《地理小常識》等,給其提供科學探索的平臺,讓其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實施,主動探究。對于高考選修地理的學生,我會有更加細化的要求,在熟練掌握知識、原理的基礎上引導其比較分析,常識運用,科學闡述現象與問題間的聯系。
(三) 第三級:創新實踐,提高探究力
對于部分優秀學生,即學科能力強且對地理感興趣的,我會讓其參加“觀月”社團,利用學校實驗室組織一些天文活動,讓其參與有意義的天文觀測。與此同時,我還會關注一些校外活動,及時更新消息,為學生選擇適合的參與,以此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選擇和幫助,使其在學習之余參與更多活動,促進自身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的培養。此外,學生還會組織一些相關活動,像地理知識競賽、天文奧林匹克競賽以及天文夏令營等,用于進一步提高學生實踐素養,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升。
總之,學生地理實踐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只有掌握了最佳的學習方式,并且堅持下去,才能充分激發其潛能,讓其在興趣的驅動下積極參與。因此,在設計教學時,就要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豐富活動,鼓勵合作,有效落實培養目標,實現核心素養發展。
作者簡介:
徐學堯,云南省曲靖市,富源縣勝境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