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物科學作為一門研究生命現象、探索自然奧秘的學科,在高中教學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中生核心素養的提高也是近年來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在高中生物學科的教學中,要求教師要將兩者緊密地結合,聯系實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生命觀
一、 引言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學校教育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科學理論知識,還重在培養學生的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等,新課改下生物科學這門課程就要求在學習生物科學的同時提高學生學科素養,接下來就以高中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生命觀”提升為例進行研究分析。
二、 核心素養和生命觀的概述
高中生核心素養是在進行高中生課堂中通過學習知識融會貫通,獲取屬于自己關于理解思路,語言、寫作能力等知識結構,形成尊老愛幼、樂于助人等良好的道德品質,加強無私奉獻、尊重生命等情感與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生命觀一般包括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三個部分,對于中學生的生命觀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白生命的重要性,要珍惜自然生命,了解社會生命的價值,最后從精神方面得到提升和擴展。任何一個生命首先都是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然后才具有社會職能和身份,誰也不可能取代誰,也不會被誰取代,每一個生命體都值得被尊重,學生應該學會保護身邊的每一個生命,不管是人的生命還是動植物的生命,最后能讓學生形成一種陽光健康的、積極的、正確的生命觀。
三、 高中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生命觀”提升的重要意義
相關研究表明,我國中學生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在科學素養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具體表現在:對最新的科學成果和發現了解得比較少,對于生物科學研究的方法和過程不是很明確,對于所掌握的知識怎樣運用到更高知識的探索方面認識不足。
對于這些問題,我國教育改革通過多年的探索與完善,有效地提高了素質教育水平。但就目前來看,學校教育仍然以學生成績為主要的衡量標準,一方面為了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另一方面這也是大部分家長的要求,是教育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體現在學校課程教學中就是,學校教育的實際行動與教學任務和要求出現偏差,教師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提高學習成績而不是學生的綜合素質,育人意識不強,課程資源挖掘不夠深入,也沒有很好地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導致浪費,這也是導致教育改革不能全面推進的一個障礙。因此,真正做到提高成績與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齊頭并進對我國教育改革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四、 培養高中生生物核心素養“生命觀”提升的重要舉措
(一) 提高高中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
上文說到生命觀一般包括自然生命、社會生命和精神生命三個部分,對于高中生生命觀的培養主要是通過理論知識滲透到對人才的培養,讓學生知道學科知識、社會道德、健康的心理和精神其實都是圍繞生命而形成的,而生命則通過不同的形式表現出來。
生命觀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這需要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正確引導。在部分學生心目中對生命意義的理解比較狹隘,對于生活在身邊的生命比較了解,但是對于植物、微生物等就容易忽略,在生物學科的學習中,可以認識到各種不同的動物、植物、微生物,了解到生命存在的廣泛性。
(二) 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
目前課程的改革也是通過不斷地發現問題,更改完善,在生物學科上,教師也要明白教學的目的,在已有教材的基礎上擴充知識,給學生傳遞一些最新科研成果、新聞報道或者研究方法等最新信息,開闊學生的眼界,活躍課堂氣氛。
(三) 增加教學形式的豐富性,展現生物教學的實踐性
教師在對生物課堂進行教學設計的過程中,要對教學環節反復推敲,對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一個合理的比例劃分,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教學效果。首先,要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運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實物觀察、視頻演練、生活案例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形象地認識。其次,增加學生的互動頻率,在老師進行演練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一起做,自己選擇原料,對于每一步驟的現象進行分析比較,寫出觀察日志。最后進行實驗評價,每個學生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實驗現象,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討論,研究解決問題,最后老師進行解答和完善,同時對學生的表現也作出評價,有效地激勵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思考能力。
學生也可以自己設計實驗過程,比如在學習生命的孕育和成長時,讓學生觀察身邊的動物,或者自己飼養一只小動物,觀察它們從出生到成長的整個過程;或者在學習植物光合作用內容時,通過觀察植物的真實反應,一天一天的變化,還有花開花落,體會生命的奇跡。
(四) 創新課程安排,拓展學生思維
生物學科的研究對象源于實踐,與生產生活環境緊密相關。要真正的切身感受,那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課堂,能感受生物生命的神奇變化。比如在學習植物知識的時候,可以帶學生去植物園里進行現場教學,學生用眼睛直觀地觀察不同植物的種類、生活習性和特點,對植物形成一個動態的認識;在學習動物知識的時候,帶學生去農場參觀,比如說對于蠶變成蛾的過程,學生可以把蠶幼蟲帶回家,親自飼養,觀察它每天的變化,什么時候變成蠶繭,什么時候化成蛾,親自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與繁衍、蛻變。通過親自飼養,學生不僅對其產生極大的興趣,還能通過觀察、分辨、歸納和總結,扎實地掌握所學知識,也能從這個過程中,了解生命的繁衍過程,敬畏每一個生命體。
經常開展生物學科室外活動,學生接近了自然,接觸了社會,進而從精神上明白生命的重要對每一個個體的重要意義,我們要敬畏每一個生命個體,不隨意傷害別人,不傷害動物,不隨意踐踏花草,破壞樹木。提高學生的整體科學素養,促進良好生命觀的形成。
五、 結束語
高中生生物學科素養包括對生命的理解與尊重,對自然的態度和敬畏,對生物學科中“生命觀”的分析也是對提高高中生整個核心素養有促進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自主學習,從不同角度出發,綜合考慮各方因素,并且進行多方面延伸學習,成功塑造高中生生物學科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范潔.談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染色體變異》一課為例[J].中學教學參考,2017,(17):94-95.
[2] 王麗.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思考[J].教育藝術,2017,(04):71.
[3] 司鵬飛.對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思考[J].名師在線,2016,(12):23-24.
作者簡介:
謝秋利,河南省信陽市,淮濱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