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開通??
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在數學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在實際操作中,執教者應當以趣味導入,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以故事為啟迪,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組織小組討論,形成頭腦風暴;鼓勵動手實踐,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感;還要給予科學的評價,激發學生自主創新。
關鍵詞:核心素養;實踐創新;科學評價
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在數學教學中落實核心素養的重要手段。數學學科有其抽象性和邏輯性,是培養邏輯思維的重要載體,小學生因其年齡特點和身心特征注定他們更傾向于直觀和形象,這一矛盾導致學生感覺數學比較枯燥,缺少學習數學的興趣,更談不上在數學課上落實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實際能力的提升,而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偏偏又是學生發展所需的核心素養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那么如何在數學課堂中落實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呢?下面我結合《成長的腳印》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 趣味導入,讓學生產生探究的興趣
出示班里同學一張出生時候的腳印照片,讓大家猜猜是誰的,然后引導學生比對現在的腳印,討論一下,任何較為準確的估算,現在腳印的大小。這樣的導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選取素材,探究的問題和學生實際息息相關,能夠引起學生探究的欲望,無論是數學知識的獲取還是核心素養的習得都需要以學生感興趣為前提。如果學生認為數學課是嚴謹刻板的,那么他就無法積極主動投入到自主學習中去,依靠灌輸畢竟很難產生較好的效果。
二、 故事啟迪,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進行討論之前,我首先給同學們講了兩個故事,一個是美國宇航局在和前蘇聯開展太空競賽之初,重金研發能在失重的情況下正常使用的太空筆,而前蘇聯則直接使用鉛筆的故事;另一個是沒有學歷的愛迪生聘用普林頓大學數學系高材生作為自己的助手,而這個助手常常因為學歷問題看不起愛迪生,愛迪生有一次讓助手測量電燈泡的容積,助手通過大量的測量和演算卻依然無法完成任務,而愛迪生只是在燈泡內裝滿水,后來又把水倒進量筒而順利測出燈泡容積的故事。
我講述這兩個故事一方面有利于營造寬松的氛圍,讓學生覺得數學課也很有趣,這是培養創新精神的前提,心理學家認為越是寬松的環境,人的思維就會越活躍;另一方面我想用這兩個故事啟迪學生解決問題要用發散性思維,不能拘泥于一種形式,許多看似高深困難的問題,我們換一個角度進行思考有時候異常簡單。
三、 小組討論,碰撞出創新的火花
在故事啟迪之后,我指導學生按照一定規則均衡分組,自由組合,合理分工,進行方法討論。小組成員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在小組長帶領下明確各自的職責,或記錄、或組織、或監督,相互配合有效發言。
組織小組討論,自主合作學習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有利于學會學習,還能在討論中起到頭腦風暴的效果,或是讓思維與思維碰撞,從而產生創新的火花;或是解決不同思維的各種沖突,培養學生的多向思維能力,這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有效方式之一。
四、 動手實踐,體驗成功創新的快感
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數學運用,是學生能在實際生活中熟練運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遇到的問題,由此看來,動手操作能力是學生核心素養不可或缺的部分,要想訓練這一能力就該在數學課堂上時時創造機會讓學生操作實踐。
在教學本課時,學生在充分探討方法之后,分組進行實際操作活動,活動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在畫滿一平方厘米的方格上描下自己腳印的輪廓,利用查格子去尾的方法進行計算;
2. 同1方法,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進行計算;
3. 同1方法利用殘格割補法進行計算;
4. 在一厘米厚的可塑泥上切出腳印模型,把切下可塑泥重塑為一厘米厚的長方形,測量長方形長寬進行計算。
在積極主動的 學習氛圍中,學生們饒有興趣的動手操作,他們經歷了猜測、實踐、計算、驗證的整個過程,在此過程中他們的數學思維、數學表達、實踐和創新能力都得到了鍛煉和發展。
五、 運用科學評價機制,激發自主創新
兒童時期,學生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處在一種懵懂的狀態,對于一些稍微復雜的價值評判不夠清晰明了,而成人的肯定對其創新價值觀的形成有著極其重要的導向作用。老師的鼓勵性評價能讓學生得到成功的快感,產生創新的欲望,對于學生的失敗要發自內心的尊重和寬容,注重因人而異,讓每個學生得到應有的發展。
在教學本節課中,我引導學生對使用可塑泥測量腳印的小組學生予以充分的肯定,對采用其他方法的學生只要是認真思考的都予以鼓勵。
參考文獻:
[1]藍藝明.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計算教學研究[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
[2]劉世芳.讓數學思想成為學生的核心數學素養——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思想滲透策略[J].新課程導學,2016.
[3]馬云鵬.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價值[J].小學數學教育,2015.
作者簡介:
劉開通,江蘇省邳州市,邳州市港上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