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改倡導“自主先學”、倡導“先學后教”,要求教師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中心任務和根本要求。文章對“先學后教”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探討,探討了“先學后教”實施的主要形式“自主輔導式”的主要途徑,并對“自主輔導式”的實施策略進行了粗淺的論述,與同仁們交流和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教學;自學輔導式;實施策略
一、 自學輔導模式在課前預習環節中的運用
“凡事預則立”,預習質量的高低,決定學習效果的好壞。為此,注重課前預習,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加強自主預習的輔導尤為重要。預習環節的輔導,主要體現在預習提綱的精心設計,以及預習內容的把握和預習方法的點撥。如《函數的概念》的教學前,對于預習提綱的設計,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構建知識結構
《函數的概念》的教學前,教師可以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這個知識結構:
思維導圖的給出,讓本章節的知識重點和難點一目了然,讓學生對章節的結構和知識體系初步感知。同時,思維導圖的給出,也教給學生思維的方法,形成數學能力。
2. 明確學習目標
有效預習,首先應快速抓住章節的重點和目標。為此,預習提綱的設計上,應突出學習目標,有明確的目標,自學才有針對性。如對于《函數的概念》第一節的教學,在自學提綱的設計上,將學習目標設計為:(1)了解函數的概念,了解函數的三要素;(2)能用區間表示數集;(3)能求出一些簡單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如此的學習目標的定位,讓學生明確先學所要達到的要求和目標,也是對預習學習情況反思的依據。
3. 知識導學
(1)函數的定義是;(2)函數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3)是函數的定義域、是函數的值域;(4)如果函數g(x+2)=2x+3,則g(3)=。(5)如果f滿足f(ab)=f(a)+f(b),且f(2)=p,f(3)=q,那么f(72)=。
……這些問題設計,基于學習目標中的概念,注重基礎概念,突出概念在運用,凸顯“學以致用”。
二、 自學輔導模式在課堂導入環節中的運用
課前思維導學,重在預習的指導,重在讓學生自學先知,注重學生預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課堂則是“導學”的主陣地,是教師“導學”的重心。課堂導學,一般是新課的導入—新知識的學習—設疑輔導—討論和訓練。情境是快速引出新知識、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教師應巧設情境,帶領學生走進新知識的探究和學習中。如《函數的概念》的教學,教師可以由三個生活現象而引出函數的概念:(1)早晨,太陽從東邊升起;(2)隨著CO2排放的增加,地球正在變暖;(3)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在增長。
情境化的問題,與學生的生活體驗密切相關,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從這些情境中,在從初中數學的函數的概念——變量,而分析三個現象都闡述一個事實——世界時刻在變化。然后,從數學的角度分析,變化的量之間的關系是“函數關系”,從而有效引導學生生動認識函數的性質。
三、 自學輔導模式引導學生對重點問題的關注
問題導學,是教師課堂“導學”的主要方法和根本途徑,問題的主要目的是“引思”和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究。
如《函數的概念》的教學,教師在情境導入后,設計情境化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理解“函數”的概念和三要素。如設A和B是兩個非空數集,f是兩個集合的對應關系,使A中的數x在B中都有數y相對應,那么,f就可以被認為是A到B的一個,記作;其中x叫,y叫,x的取值范圍是,y的取值范圍是,x的值對應的y的值,叫。這個問題,以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并完成,并且這個問題,再次鞏固函數概念以及構成函數概念的三要素,問題的設計,有效指向教學的重點。再如《函數的表示法》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下面的問題,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探討。如先用圖表顯示某一天晝夜溫差的變化,然后提出問題:這個情境中用什么表示時刻與溫差的變化的?常見的函數關系除了列表法,還有哪些表示方法,是如何定義的?函數的圖像法與列表法各有什么優缺點?如何畫出函數的圖像?問題串的設計,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探究,教師的適時引導和點撥,為學生思考和探討,推開一扇窗。再者,學習的練習環節的導學也很關鍵,此時的導學重方法的指導、思路的點撥。如《函數的表達法》教學時,讓學生練習如下習題:f(x)=|x-1|的圖像是。
教師的“導學”在這個環節,主要表現在解題方法的引導上,通過對練習的解析,為學生點撥方法和技巧,讓學生不僅掌握知識,還掌握技能和方法。
總之,自學指導式教學模式,與新課改完全吻合,符合學生素質教育發展的整體要求,是數學學科素養的根本需要。教學中,教師應從學前、學中、學后等各個環節進行有效指導,促使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成為會學、樂學、探究、創新的學習者,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謝尚志.試談高中數學“自學輔導式學案”的設計[J].數學教學研究,2017(1).
[2]殷立本,繆雪松.高中數學教學的一種模式——兼談自學輔導模式的超越[J].中學數學研究,2003(5).
作者簡介:
許洪福,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馬壩高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