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階段學生的學習效率受其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因素的直接影響,為了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初中化學學習中學有所獲,更好的掌握化學知識內容,為學生日后的化學學習發展提供保障,初中化學教師有必要在分層教學中合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從而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提高教學的針對性,真正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和方針。
關鍵詞:現代教育;初中化學;分層教學;備課;情境創設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現代教育技術被逐漸廣泛運用于教育領域,對于初中化學教學而言,在分層教學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不僅能夠有助于教學改革的開展,還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方法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導致學生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為了確保初中學生能夠提高自身的化學學習效率,真正學有所獲,初中化學教師有必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實施分層教學,并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由此促進班級整體化學水平的提升,切實落實“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針。
一、 在備課環節的應用
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存在差異性,所以初中化學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和教學輔助作用,在對教材進行熟練掌握的同時,能夠依據學生之間的差異合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針對性的為不同層次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要求,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自信心,這對于備課效率的提升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比如說在準備“奇妙的二氧化碳”這一教學內容時,二氧化碳的燃燒條件、二氧化碳的密度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等方面化學性質是該教學內容的共同目標,教師需要要求學生對其化學現象以及化學反應方程式進行明確了解和掌握。教師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對該教學內容課件進行制作,使其能夠形象、直觀的反映二氧化碳的特點。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制作檢驗二氧化碳的實驗課件,學生也能夠通過這些課件打破認知局限,由此使學生更加全面、深入的掌握重難點知識,同時教師需要注意在課件制作過程中盡量避免運用不必要的聲音和文字,以此確保學生的注意力能夠集中到教學內容當中。
二、 在虛擬情境創設中的應用
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手段因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而得以豐富,這既能夠滿足當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又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于初中化學分層教學當中,能夠有效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中所存在的弊端,對其教學環境和氣氛進行營造,使學生能夠在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中對教學知識、信息進行獲取和掌握。相較于傳統教學模式,現代教育技術主要是將教學內容通過計算機技術進行展示,使其課堂教學模式得以極大改變,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也可以通過電腦得以直觀展現,提高了課堂信息量的容納量,也能夠促進課堂教學趣味性和生動性的提高,實現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為了能夠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教學中達到相應層次的教學目標,教師有必要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對其教學情境進行動態模擬,由此增強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還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反饋,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良好形成。除此之外,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能夠在現代教育技術的視聽刺激下得以更好的開發和發展,將理論結合實踐開展學習計劃,學生也能夠受其教學氛圍感染,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活動當中。比如說在開展《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將不同物質的分子結構圖或者原子結構圖通過電腦動畫的形式進行模仿和展示,讓學生對分子和原子的存在有更直觀的認識。該教學過程可以是:第一,教師可以將水、金剛石、二氧化碳和實驗通過視頻的形式進行展示,測試該物質的硬度,由此引導學生對這些物質的硬度大小進行比較,猜想是什么東西包含在這些物質當中,引導學生思考該如何對分子、原子的化學性質進行分析和思考,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第二,將分子和原子的結構通過動畫模擬的形式進行展示,由此在得出結論的同時對其結論進行驗證。第三,通過動畫模擬的方式呈現“物質無限可分”過程,并對其結論進行總結歸納:物質是由原子和分子這類基本微粒所組成的,而分子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原子則不能再分。由此可見,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夠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養成良好的化學觀察習慣,還能夠有助于課堂教學趣味性的提高,促進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提高,學生能夠依據各自不同的學習水平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在學習成就感中提高自身的學習積極性,從而為學生更好的學習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三、 在深化分層教學效果反饋檢測方面的應用
由于學生學習層次方面的差異,教師也需要注重評價的層次性,從而為分層教學的更好開展提供保障。教師需要在分層教學中對學生的教學反饋予以關注,采取相應的檢測策略,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和掌握,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缺陷,針對性的為學生提出相應建議,這樣既能夠有效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又能夠有助于學生自身化學水平的有效提高。比如說在開展《自然界中的水》這一教學內容時,為了確保能夠提高學生對化學的進一步認識,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檢驗學生對化學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認識,羅列并敘述水的性質和用途,使學生能夠掌握檢驗水分解后的產物,對水的組成有所明確。
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對象,初中化學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和教學輔助作用,使學生不再被課本教學知識所束縛,通過對各種資源的充分利用,拓展學生的化學知識量,使學生能夠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對于初中化學學科而言,它不僅與自然生活有著緊密的關聯,還能夠使學生在探索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化學學習的樂趣。為了使不同學習層次學生的化學學習成績都能夠得到提高,初中化學教師有必要在分層教學中對其教育理念進行轉變,科學、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從而推動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春梅.在初中化學課堂具體實施分層教學的做法[J].山海經,2015(18):109.
[2]張建青.生本理念下分層教學法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5(32):88.
作者簡介:
許貽厥,福建省晉江市,福建省晉江市僑聲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