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媛媛
摘 要:美育是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培養學生健康審美能力的重要責任。音樂課堂是實現美育的有效途徑,能夠讓學生在感受音樂的過程中獲得美的享受,在獲取相應音樂知識的同時不斷提高對音樂的鑒賞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小學音樂教學課堂中,合唱是常見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參與合唱訓練既能夠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又能夠讓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感受團結合作的力量,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因此,廣大小學音樂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合唱教學的有效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分析
小學音樂教學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音樂課堂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娛樂性和活動性比較強,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中充分感知音樂世界的魅力,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帶去更多的快樂。合唱是小學音樂教學的常見教學形式,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通過合唱練習掌握更多的音樂技巧,另一方面合唱也是學生團結合作的一項重要活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比較高,但是小學生的年齡較小,他們對于專業的音樂知識理解較弱,因此在合唱時難以達到教師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從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出發,設計更加有效的合唱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進行合唱。
一、合理安排曲目,降低技術難度
合唱的曲目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從難度上來說,難度過高的曲目,沒有一定的音樂專業知識很難完整地進行演繹,也會挫敗學生的積極性;而難度較低的歌曲又讓合唱練習顯得有些單調無味,達不到合唱訓練的目的。從歌曲內容上來說,活潑有趣的歌曲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合唱熱情,一首學生聽起來就覺得沒有意思的歌曲,很難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合唱訓練之中,因此,在合唱曲目的選擇上,以生動有趣、難度適中的歌曲為最佳。每一首歌曲都有不同的演繹方式,不同的方式當然也存在著難度的不同。有的教師過于追求形式上的華麗而忽略了學生的基本音樂素養,在合唱中安排多個聲部,進行多層次的改編,導致學生難以在短時間內消化吸收教師安排的內容,久而久之對于合唱的熱情就會慢慢消退。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當前的基本能力進行合唱內容的編排。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學習一首完整的歌曲就已經達到了音樂教學的要求,因此在合唱安排上,就盡量做到簡單,降低合唱的技術難度,可以不進行聲部的分配,或者分為兩個聲部,以小組為單位,如合唱《春天在哪里》這首歌曲時,可以把歌曲分為幾個段落,由不同的小組演唱不同的段落,副歌部分進行全班的大合唱,這樣每一個小組都有了自己要完成的段落,他們就會更加投入到合唱之中,讓自己的小組爭取表現得最好。在全班合唱中,學生也能夠感受到與小組獨唱的區別,融入合作歌曲的氛圍之中,這樣簡單的合唱練習能夠很好地滿足低年級學生的需要。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已經得到了比較好的發展,因此過于簡單的合唱練習已經不能夠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教師就可以適當地提升合唱的難度。比如可以適當將學生分為三個聲部,從單音的和聲開始練習,讓學生感受到聲部合唱的技巧和魅力,在歌曲中適當添加多聲部演唱,不宜過多,點到為止,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專業合唱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
二、豐富練習模式,激發學習熱情
如果只是單純進行歌曲合唱的循環練習,學生很容易失去合唱的興趣,并且這樣的教學效率也比較低,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中豐富合唱練習的模式,用其他方法為合唱練習進行能力鋪墊,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豐富有趣的課堂中獲得學習的熱情和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進行默契歌唱訓練,選幾位學生上臺,教師在學生合唱的過程中進行指揮,教師的手指到誰,誰就要唱,沒有指到的學生則不能唱,如果同時指到兩個人,則兩個人要一起唱,唱錯則換下一組學生,看看哪一組最先完美地進行演唱,成為最佳默契小組。這一練習能夠加深學生之間的默契程度,有的學生在教師指到的時候沒有反應過來,旁邊的學生就提醒他,大家互相幫助,最終完成歌曲的演唱。這種帶有游戲色彩的練習也讓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擔當指揮者,增強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學生玩得開心、學得快樂。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合唱練習錄成視頻,在多媒體上播放,讓學生直觀感受自己在合唱時的表現,比如有的時候學生在合唱時感受不到自己唱的不齊,而在視頻中他們就很容易發現哪一個小組演唱的問題比較多,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改正,可以讓學生根據視頻中的內容進行點評,然后改正,獲得自我成長。
三、提供展示舞臺,優化教學效果
給學生提供一定的展示舞臺不僅能夠提高合唱練習的效果,還能夠讓學生獲得較高的成就感。比如可以進行班級合唱的聯排,讓幾個班的學生都能夠有機會互相欣賞其他班級的合唱成果,感受差距,彌補不足。在學校的元旦晚會中、兒童節的匯演中,都可以給學生一個合唱展示的機會,這樣學生對于合唱的熱情更加高漲,也會更加投入,對于每一個細節都會進行仔細的琢磨,包括在合唱時的動作手勢他們也會十分上心地進行設計。學生在舞臺上進行合唱展示的同時也是對他們學習成果的肯定,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當前的學習能力進行合唱曲目的選擇和編排,降低合唱的技術難度,讓學生感受合唱歌曲的快樂,同時豐富合唱練習模式,使得課堂充滿活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也要適當給學生展示的舞臺,讓他們能夠將自己辛苦的練習成果展現給別人看,提高學習的成就感。
參考文獻:
[1]徐玲.基于班級形式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探索與研究[J].音樂時空,2015(19).
[2]周雪玉.試論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