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果
摘 要: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也是衡量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指標之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優化寫作教學是前提,注重材料的積累、多樣化的訓練、倡導創新寫作是關鍵。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優化寫作教學,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教學;課堂優化;提升;寫作能力
小學語文新課標提出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發展的整體目標。其中,寫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是衡量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多少,衡量學生能否準確、完整表達的主要指標。長期以來的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寫作水準相對較低。新課改下的寫作教學,優化寫作教學課堂,是我們研究和探討的不衰的話題。筆者就如何優化寫作課堂,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的問題進行簡單的論述。
一、確定梯度性目標,注重循序漸進訓練
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首先應深入領會語文新課標對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整體目標以及階段性目標,目標明確,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寫作任務、開展不同的寫作活動,但最終目標應凸顯寫作能力的提升、寫作興趣的激發、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寫作教學首先應確定梯度性的目標、層次性的任務,遵循循序漸進、逐漸推進的原則。
如小學一年級以寫話為主,形式是寫一句話,多以仿寫、想象寫話為主,如《棉花姑娘》的閱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想象說話:棉花姑娘生病了……蚜蟲不斷地在棉花姑娘的身上爬來爬去,棉花姑娘流著淚,好像在說_________。二年級以看圖寫話為主。中段的語文寫作教學以仿寫、拓展寫等為主要形式,如學習了《泉城》《秋天》等寫景的文章后,讓學生仿照這類文章,寫一篇以寫景為主的短文,學會使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學會細致觀察、抓住景物的特點而描寫的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對于高年級的語文寫作教學,不能停留在寫話、仿寫的層面上,應鼓勵學生創新作文,寫出個性化的作文。如教師可以一條直線、一條波浪線、一條斜線、一個圓,讓學生選擇其中之一,或者選擇幾個進行組合,寫一篇作文。對于這篇作文,教師應放手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思考,所給材料的意義,然后,題目自擬、文章自主創作……這樣的作文教學,立足新課標的要求,并結合教學實際,找準教學的起點,提出科學的要求,并突出循序漸進性,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逐漸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二、注重素材的積累,奠定有效習作基礎
寫作離不開素材。沒有大量的寫作素材,學生會苦于“無米之炊”的窘境,寫不出好的文章。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累素材,為寫作奠定基礎。
閱讀,不僅可以提高閱讀習慣,形成閱讀技巧,提高閱讀能力,也可以通過大量的閱讀而積累寫作素材。
通過閱讀積累素材,根據閱讀的時間和形式,分為課堂閱讀和課外閱讀。課堂閱讀,教師應引領學生仔細品味文章的語言,感受修辭的運用,品味描寫的景物、抒發的情感。如《泉城》的閱讀教學中,對于描寫“泉水”的一段,教師可以設計問題:這句話分為幾個分句?分別從哪幾個方面描寫泉水的?引導學生具體分析,幫助學生不僅學會對景物的細膩描寫的方法,還可以掌握一些優美的詞語,如“白浪翻滾”“晶瑩剔透”“虎嘯獅吼”等,對于這句話的賞析,也可以引導學生從中理解排比、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之精妙,對自己的寫作起借鑒作用。
課外閱讀,引導學生記讀書筆記,將閱讀中看到的優美的詞語、優秀的句子、對文章的感悟和體會等隨時記錄下來,也是積累素養的不可或缺的途徑。
積累寫作素材,除了閱讀,觀察也是積累寫作素材的主要途徑之一,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動物、植物、現象、事件,并從中有所感悟和收獲,將觀察到的東西,用于自己的習作中,習作才不會內容空洞。如要求學生寫自己的寵物,沒有細心地觀察寵物的外貌、動作特點、生活習性等,描寫寵物時會束手無策,只好“閉門造車”,而細心觀察,不僅描寫細致,敘述有條理,也融情于中。而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素材,文章不僅“下筆如有神”,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高了寫作效率。
三、注重寫作指導,創設寫作情景
情境在語文教學中作用凸顯,熟悉的情境,可以引發學生置身其中,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參與度。創設寫作情境,也是語文寫作教學的主要途徑,要合理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調動寫作的積極性。
如讓學生寫一篇介紹水果的習作訓練,雖然學生對蘋果、香蕉、草莓等都非常熟悉,但是,課堂上,如果缺少實物的呈現,學生拿起筆來,也會有“熟悉的陌生”的感覺,往往不知從哪兒寫起。而如果教師將一些水果帶進教室,讓學生觀察外形,說說是什么顏色的、什么形狀;剝開香蕉皮,切開西瓜、蘋果等,讓學生再次品嘗水果,說說水果的味道,再呈現水果對身體有好處的文字材料,“一天一個蘋果,醫生遠離我”等的句子,為自己的習作加分。生活情境的創設,有利于學生熟悉要寫的內容,寫作過程也不枯燥,寫作降低了難度,興趣也得到提升。
情境的創設、素材的積累,為學生習作推波助瀾,激發寫作興趣、調動寫作欲望。而學生寫出文道俱佳的習作,還需要教師有效的指導,從如何開頭、怎樣結尾,如何首位呼應,以及文章的主體部分如何分層次進行構建,怎樣謀篇等,給學生針對性指導,讓學生掌握習作的方法和要領,促使學生有效寫作。教師的指導,還應該包括帶領學生感知形象、體驗意境、感染情緒等,引導學生觀察和實踐,豐富學生的寫作體驗,為有效寫作埋下伏筆。
總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首先應從寫作課堂的優化,寫作教學方式的創新等著手,注重寫作的層次性、注重素材的積累、方法的指導,以興趣的激發為出發點,以能力的提高為歸宿,堅持以生為本,小學生的寫作教學才有效。
參考文獻:
[1]羅秋蓮.小學語文個性化寫作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8(49).
[2]高明旻.論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J].學周刊,20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