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禹
摘 要:早在黨的十七大中就已經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和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2020年我國要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边@一戰略目標,而其關鍵就是培養大量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眾所周知,高校就是目前培養創新型人才的主陣地。然而,至今為止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機制并未完全成熟,仍處于起步階段,許多問題亟待解決。結合延邊大學“化學科技創新社團”(以下簡稱科創社團),本文從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意義、具體現狀以及問題入手,理清問題所在,闡述引導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一些必要措施。
關鍵詞:自主 ;引導;大學生;科創社團
一、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意義
就目前而言,高校是各類高級專門人才特別是創新人才培養的主陣地?!吨腥A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也明確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能力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高校自身發展的重要指標,同時科技創新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助推器。具體分為以下三點。
首先加強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是增強競爭力的必然要求。競爭力不僅僅指國家競爭力,還包括個人競爭力。轉變發展模式,提升科技含量,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己經成為國人共識。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產品質量的提高,都離不開高水平、富有創新精神的科技型人才。
其次加強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最近幾年而言,我國一直提倡素質教育,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高考制度的存在,部分高中為了自己的升學率在校內開展的活動極少,有關創新型的活動就更不用說了。有的不僅不會給予學生支持,甚至會打擊、阻止學生進行此類活動,覺得做這個是浪費時間,只會影響學習成績,對于學生好壞的評價也由成績好壞來決定。高中就只是一味地敦促學生學習,這樣一來打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二來在學習上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導致有的人一進入大學便想盡情地放松自己,從而對娛樂性強的社團活動有較為濃厚的興趣,而對于一些有關學術性,要求有一定創新精神的社團興趣不高。經過對“科創社團”最近兩年學生的調查顯示,高達95%的學生在高中生期間無法進行實驗實際操作,3%的學生能由老師講解動手操作部分實驗,僅有2%的學生能夠得到良好的實際操作培訓。從基礎理論的中學學習方式到自由發展的大學生活,科技創新應該是二者的最佳結合點,它既能夠滿足學生的求知欲,又能緩解高?!按笕霭选笔浇逃虒W帶來的不適。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素質教育存在基礎,是高校發展的動力源。
二、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具體現狀以及問題
近幾年來,大學生科技創新受到了各高校的重視。有關高校結合自身專業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科技創新活動,主要體現為“挑戰杯”以及“創新創業大賽”。但總體來看,科技創新活動層次還不夠深入,且缺乏有效的組織和系統的規劃,有關創新的長效工作機制尚未形成。
作為科技創新的主體,大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的積極性不高,主要表現為他們對大學科技創新活動的參與率不高。其原因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首先是缺乏科技創新的文化氛圍。其次,就學校制度層面而言,缺乏支持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長效機制,往往是“備一時之需”,缺乏“備一世之用”的制度安排。學生和教師針對具體項目臨時組織的情況多,有計劃、常態化進行科技創新的機會少。這一方面是受到資金、時問、精力的約束,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則是缺乏有關的長效制度安排,致使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流于表面,重視短期成效,忽視長期投入。最后,大學生自身開展科技創新活動的知識儲備不足。以及教師和學生在科技創新活動中角色顛倒。在科技創新活動中,本應當堅持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的原則學生的主體作用絕對不可以替代,教師的有效指導也不可或缺。但是,在大多數高校,卻出現了以下兩種極端現象:一、指導老師“反客為主”完全替學生做科研,二、指導教師對所應該指導的學生個體或團體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完全放手。前一種現象完全顛倒了師生在學生科技創新活動中的位置,抹煞了學生積極性、主動性和首創性,對提升學生科技創新能力不利,后一種現象使學生完全脫離教師的指導之外,會使學生科技創新活動陷入盲目無果的地步。下面根據 “科創社團”進行實例描述:
根據對 “科創社團”從成立至今的實際情況調查分析來看,社團成員普遍存在研究方向不明確,研究項目不確定的現象。據社團成員反應,出現此類現象原因主要是學生對研究性實驗不明確,達不到學以致用。而社團管理者也不能提供一些明確的研究項目,平時所做的研究發明型實驗創新性太差,久而久之,導致社團成員興趣降低的現象發生。同時,社團成員不能有足夠的時間參與社團管理者安排的基礎性實驗學習。而社團管理者反應,創新型項目需要自己發現,指導教師不予提供,對于社團管理者本身也存在研究項目缺乏現象。平時也不能將大部分課余時間投入社團,導致管理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出現一些資金短缺,儀器短缺,藥品短缺現象,部分基礎操作實驗也不能正常進行等現象。上述所在問題也就造成了學生科研含量低,效果不突出以及積極性較差的現象。
三、完善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對策
第一,在思想上進行創新意識教育。要創新離不開想象。而說到想象力,有的大學生連小學生都比不上。小學生的想象天馬行空,而大學生經過多年的學校及家庭甚至社會等重重因素的影響下,思想顯得更為中規中矩,呆板,缺乏創新。因此想要提高新生的創新意識,就需要外界對他們進行引導,這個外界可以是學校、教師、社團等等,要讓學生了解到創新的意義。可以開辦一些類似講座和參觀之類的活動如“創新創業基本知識講座”等。而講座的主要內容可以是一些創新成果,最好是貼近生活的,或是有趣的,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參觀也一樣,應該參觀一些創新成果,而且創新人與新生的年紀越相近越好。人大多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可以利用這一心理激發新生創新的熱情等等諸如此類的活動都可以,這樣可以在思想上讓學生具有創新意識。
第二,加強對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過程是一個包含知識的學習、創新、應用的有機系統。指導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學科門類、知識水平、動手能力、思想觀念甚至性別、年齡的不同確定學習知識、應用知識、創新知識的比例和次序,分層次、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指導。
例如,就“科創社團”對新生而言,要求完全創新只會給予他們巨大的壓力,而無多大的作用。雖然說壓力可以促進人的進步,但要適度,過度的壓力只會使人想要逃離。因此,對于新生,在創新方面要多加引導。如在創新型的社團活動中可以給出一個具體一點的創意,可以讓新生以此為據點,進行創新。而且在課題上要有所選擇,不宜過深,也不要太淺。新生剛入學,所學的知識有限,對于過深的課題,新生難以產生創意,太淺則沒有意義。新生參加創新型活動的機會極為有限,大型且正式的活動難以讓絕大多數人參加,同時大型的創新型活動會讓新生覺得難度很大,因此可以在校內自行開展創新型活動,如社團內的活動——“透明皂制作”等基礎性操作實驗。這樣的活動一來可以將難度調整,不會讓新生覺得難以觸及,二來可以讓絕大多數學生參加,增加學生創新的機會,三來這樣的活動功利性小,可以讓學生得到一個完整而單純的創新機會。在活動中可以適當的增加一些獎勵機制,增加學生參與的興趣。同時增加活動的趣味性,既然是社團活動,就不要弄得在課堂一樣嚴肅,但如果是進行實驗,仍需保持該有的嚴肅,以避免不該有的意外發生。對于新生應該降低創新性,增加趣味性和學習性,然后在逐漸增加應用知識和創新知識的比例。
第三,課程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可以為學生科技創新工作保駕護航,在課程中開設關于科技創新方面的一些課程,這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興趣的培養都是有很強的教育功效。同時也對學生在創新方法上有了相應的培訓,提升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社團舉辦的科技創新活動大多情況下都是在很少有老師手把手指導的情況下完成,可是有課課程體系的保證可以使學生在今后的操作上更加規范,也能得到老師的啟發,使學生在不斷的實驗和實踐中發現問題,可以有效地解決學生進行科技創新的問題來源,在這樣的培養環境下學生的專業素質可以大幅度提升,同時可以利用自己所學運用到今后的學生社團內部的科技創新活動,不斷探求新領域,也可以解決學生創新成果的應用問題。
第四,想要提高整個學??茖W創新風氣,那么制度創新是提高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關鍵。大學應當成立以教學部門為主的專門領導小組,主管教學的校長負責,其職能主要是對全校的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進行組織、協調和統籌規劃,學??萍疾块T、各院系、共青團等部門作為輔助部門參與活動的組織領導。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辦公室作為常設機構應當設在教務部門,具體落實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組織實施。各院系同樣應設立由教務部門牽頭的學生科技工作管理機構,負責貫徹落實學校政策、監督學生科技工作實施及資金使用情況,核實并申報指導教師課時量等。
參考文獻:
[1]李飛虎.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主體要素分析.中國電力教育CEPE2009年12月第150期.
[2]郭加書.王鑫.羅征宇. 大學生科技創新的探索與實踐. 中國高??萍寂c產業化2011.1.2.
[3]于蓬勃.成桂蘭. 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現狀與對策研究. 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2月第15卷第1期.
[4]許濤.張春艷.吳君.陳延娜. 基于制度建設的高校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研究.科技創新導報.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