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益鳴
摘 要:進入初中,解題能力的培養是提高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有效途徑。以初中數學教學實踐為例,談談提高初中新生解題能力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解題能力;培養策略
小學生初入中學,需要培養良好的解題習慣,解題實踐不僅考查學生的運算能力,同時考查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的觀察、實驗、比較、猜想、歸納總結等能力、考查學生在具體的分析過程中空間想象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運用、考查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過程中將實際問題抽象為數學問題的能力、數形結合的能力以及在具體的學習實施過程中的合作探究等能力的運用,因此,解題能力的培養是一件大事,在我多年的教學過程中,總結出小升初有效提高解題能力的幾條策略。
一、培養興趣,促進參與
學習如爬山,支撐我們爬下去的動力就是渴望登上山頂,俯瞰群山,享受“一覽眾山小”的雄壯。學習同樣如此,能夠促使學生積極展開學習的動力就是知識獲得后,能夠運用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滿足感,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教師在激發學生的解題興趣,讓學生在解題的實踐中感受到學習過程的滿足感后,學生就會體驗到勇攀高峰的心路歷程,在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實現學生解題能力的有效提高。
例如,在學習“數軸”知識的實踐中,我通過游戲法來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將全班同學以排列進行編號,每個號對應兩個數字,學生自告奮勇上臺做叫號,在課堂上進行叫號游戲,叫到哪個號,哪個號的主人就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回應,沒有回應者視為游戲失敗,要受到相應地懲罰。在游戲的過程中穿插數列的知識,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對數列知識有了進一步的心理體驗,因而在接下來的學習實踐中,學生能夠在游戲體驗的激勵下,展開更加自主、有效地學習體驗活動,在對數軸知識生動形象的學習體驗過程中,有效地夯實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在不知不覺中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解題能力。
二、認真審題,習慣促進
我幾次做全班錯題統計,發現審題失誤占到錯題原因的較高比重,一些初中新生往往讀題快,漏看重要條件。認真審題可以形成對題目具體有效的認識體驗,在對題目的有效認識、具體實施的學習實踐中實現學生的學習效果的有效提升。
例如,在學習“整式的加減”的過程中,對于初中生來說,加減運算無疑是最基礎的,也是最簡單的運算方式,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對于加減法的運算難免有點掉以輕心,殊不知越是簡單的內容就越容易出錯,一旦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出現了松懈心理,就有可能導致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失誤的產生。況且整式的加減其運算過程中包含著許多隱性的小知識點,學生忽略了其中的去括號、變號、合并同類項等任何一項都會導致解題出現致命性錯誤。如3a2-2a+1減去-a2+a-3的差,學生在解題實踐的過程中,首先根據題意列出算式,接下來進一步展開具體的計算(3a2-2a+1)-(-a2+a-3),第二步涉及去括號,去括號的同時注意變號法則、合并同類項,最后解出問題的答案。只有步步為營、小心謹慎,才能夠在具體的解題實踐中取得良好的解題效果。解題效果良好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的解題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小組合作,有效提升
在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是建立在學生主體性意識的有效激發的基礎上的。在初中數學學習實踐中,調動小組合作的力量,讓學生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通過集體的力量對解題過程進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在多元化的認識體驗中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解題能力。
例如,在證明“三角形全等”的學習過程中,出示例題“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B=AC,D和E分別是三角形BC邊上的點,且AD=AE,求證BD=CE。在解題實踐中,學生一個人的思維是有限的,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找到解決該問題的三種思路:從等腰三角形角度出發,利用三線合一的性質作底邊上的高,并以此為契機證得結果;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定理來求證;等腰三角形的軸對稱性角度證明等。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我們適時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讓學生在互助合作的學習實踐中對解題的過程形成豐富的認知,在對問題的具體交流、有效理解的學習實踐中,形成解題思路多元化的認識過程,在學生的有效認識體驗中獲得解題能力的有效提升。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興趣激勵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前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的重要保證,小組合作是實現解題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在具體的學習實踐中,教師要通過積極的探索實踐,找到更多有效提高初中新生解題能力的方式,實現學生的解題能力的有效發展。
參考文獻:
[1]劉大尊.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分析與解題能力的方法研究[J].才智,2016(1).
[2]李曉鳳.大浪淘沙,火眼金睛:中學數學培育學生解題能力的策略探究[J].職業,2018(14).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