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芳

摘 要:高考對學生數學能力的考查最終都是通過答題的方式展現在試卷上的,學生不僅要掌握數學知識,還要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通過規范答題的方式來靈活地應用數學知識。文章主要探究了教師如何引導學生規范答題,促進學生在實踐中鞏固數學概念、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關鍵詞:高中數學;規范答題;學習能力
一、認真審題,明確題目要求
審題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第一步,只有學生認真閱讀題目要求,了解題目中的關鍵信息,才能夠把握題目中的要點,圍繞著這些要點信息進行邏輯分析和推理判斷。當學生明確了題目要求后才能夠篩選所需要的公式、法則,結合相應的概念和性質進行判斷,尋找解題的突破點,把握解題的方向,做到快速而準確地解題。學生通過審題會明確題目要求,在加工信息中理解信息,形成解題思路。
為了能夠規范答題,學生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認真審題,把握題目中的已知信息,結合這些信息進行分析判斷,提煉要點,形成解題思路。審題是非常關鍵的一步,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確保學生規范答題的基礎。
二、規范步驟,做到思路清晰
當學生明確了題目要求后,就要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路,設計解題步驟,每一步都要條理清晰,方向明確,使教師在閱卷的時候可以情緒地看到答題思路,了解解題方法。學生要在平時的練習中對每一種題型進行總結歸納,在大腦中形成這一類試題的答題思路,提煉思想方法,總結解題規律特點,從而在考試過程中可以根據解題的通性通法進行思路的總結和判斷,做到規范答題,思路清晰。在本題的解答過程中,學生閱讀后就要分析題目中的信息,找到解題的思路和方向,形成自己的答題思路,規范步驟。在分析中學生會想到在解答(1)時,首先可以通過an=Sn-Sn-1(n≥2)消去Sn,得到an+1=3an,進而得到an=3n-1;在解答(2)時,可以觀察{anbn}中an與bn的特點,在Tn前乘以{an}的公比,構造使用錯位相減的條件,得到-2Tn=-2n3n得到Tn。通過對思路的分析,學生會形成自己的解題方法,圍繞著這種解題方法建構解題程序,書寫解題步驟。
三、認真運算,答題準確無誤
當形成思路后,準確的運算是必不可少的,學生要關注計算的準確性,通過認真計算的方式來確保答題準確無誤,做好對信息的加工和處理,提高自己的運算求解能力和數據處理能力。計算中,學生要關注本題第(1)問利用Sn與an的關系,根據地推關系式可得an與an+1的關系,從而判斷{an}是等比數列可求其通項公式;而{bn}中可設出公差d利用題中條件解方程組得b1,d,即知{bn}的通項公式。第(2)問根據{anbn}的通項公式的特點可知求其和Tn時用錯位相減法。在計算過程中,學生會認識到本題易錯點主要有兩個地方,首先是第(1)問求an時忘記檢驗a2與a1的關系,即n=1的情況,且求{bn}的公差d時忽略bn>0從而導致多解。 其次是第(2)問用錯位相減法時容易發生計算失誤,尤其是項數和的符號。
四、書寫工整,過程一目了然
教師看到的最終答案是學生通過書寫的方式來展示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關注自己的書寫,通過工整、干凈、整齊的書寫來展示自己的答題過程和答題步驟。學生不僅要將每一個答題步驟書寫得清晰,有條理,而且要關注卷面的干凈和整潔,不涂改,不亂畫,書寫整齊,呈現令人賞心悅目的試卷,使閱卷教師批閱的時候可以感受到學生的認真和一絲不茍。
總之,教師要多督促,多監督學生,通過科學引導的方式來提高學生規范答題的意識,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不斷地提高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志剛.高中數學復習中答題規范化能力的培養[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13(11).
[2]周 建.高中數學規范化答題能力的培養[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