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繼章
摘 要: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將生活情境融入小學數學中,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作用,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而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怎樣運用生活情境同樣是值得探究的問題。通過對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進行探討,希望為小學數學發展提供一種新思路。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數學教學
一、生活情境教學的作用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對于剛進入校園時間不長的學生來說,學校的一切事情并沒有生活中的那樣有吸引力。所以在適當的教學中加入生活情境能夠使學生增加對學習的興趣。學生都知道“1+1=2”,但是教師在講這道算術題時如能代入生活情境,整個課堂氣氛就會不一樣。老師可以假設“學生的媽媽買了一支棒棒糖,學生的爸爸看到學生喜歡吃的棒棒糖又買了一支,這樣學生就有兩支棒棒糖可以吃了。所以“1+1=2”這樣的情境式教學方式會讓學生產生一種數學原來還可以這么有趣的想法,能夠讓學生對題目記得更加深刻,同時好多學生喜歡棒棒糖,也會將學生的注意力代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2.有利于老師和學生的互動
對于成年人來說,數字都是很枯燥的東西,更不用說剛從幼兒園自由的環境中進入小學的學生。數字的吸引力對他們來說還沒有窗外的大樹吸引力大。在沒有系統地學習數學之前,學生的理解程度是有限的,這就需要教師和學生的交流能夠找到合適的方法。比如把一些數學上的東西轉化成生活中的東西,轉化成學生更加了解和常見的東西。老師可以帶著學生到外面的操場上,讓學生尋找生活中的形狀。菱形的地板磚,方形的足球場,圓形的籃球筐,三角形的彩色旗子等,在尋找的過程中增加教師與學生的溝通。
3.在實踐中出真理
僅僅是數字化的東西學生很難理解。什么是“統計”?什么是“加法”?什么是“減法”?可以讓學生模擬家長下班買菜。菜市場的種類很多,讓學生一一記下來,并確定每一樣菜的數量,這就是日常化的“統計”。買菜的時候一塊錢的菜不夠吃,多買一塊錢的,兩塊錢的菜就是前兩個一塊錢加起來的,這就是“加法”。另外一種菜買多了,買了五塊錢的吃不了,所以放下兩塊錢的,最終的三塊錢就是五塊錢減去兩塊錢得到的,這就是“減法”。這樣的方式會讓學生感覺數學在平時的生活中是有用的,學以致用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課堂任務,每個人五塊錢,去學校的小超市買到東西后回到教室互相交流自己的東西是幾塊錢,還剩多少錢,借了別人多少錢,同樣是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出結果的教學方法,同樣的讓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中學會如何與別的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幫助,對學生的德育同樣有很大的作用,一舉多得。
二、情境教學的注意事項
1.情境要選擇生活中最常見的
小學生由于年齡偏小,所以在生活中一些簡單的事情可能知道,但是太復雜的沒有接觸過。所以教師在選擇生活中的情境教學時一定要選擇學生日常接觸的。同樣是買東西,鍋碗瓢盆電飯鍋就不適合給學生舉例子,反而是簡單地買一支鉛筆、一塊橡皮更能讓學生接受。因為鉛筆、橡皮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他們也會很自然地去關注到這些,家長在買東西時也會留意一些,更能讓學生所接受。在學習“長寬高”的時候就可以就近選擇自己身邊的事物進行測量和認識。比如有具體形狀的鉛筆盒、桌子、椅子、橡皮等,根據圖畫標出這些東西的“長寬高”分別是多少,還可以自己拿尺子測量其尺寸,簡單又便捷。教師可提前調查學生在生活中都幫助家長買過哪些東西,做完調查后能更容易地去選擇任務目標,也更容易選擇適合學生的任務目標。
2.不同年級的學生代入不同的情境
相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四年級、五年級甚至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獨立的動手能力了,所以在對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的學生代入情境教學時要和四年級、五年級、六年級的學生分開對待。年級低的學生可以在教師買回來一些常見的鉛筆、橡皮等以后再進行教學。而高年級的學生完全可以單獨布置購買的任務。所以在代入情境教學時教師同樣要注意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理解和認知能力進行不同的任務布置,只有符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教學需求才能夠最大化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認知能力和對學習的積極性,才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不斷發展。制訂適合每一個學生的教學計劃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漸漸累積的經驗結果,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操守。
3.教學和生活相互融合
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生活情境而忽視教學這一方面,讓學生覺得上課就是在玩兒,下課后沒有多少效果,這樣是錯誤的。教師應合理地安排生活情境在教學中占據的比例,做到生活情境中有教學,教學中有生活情境,也不能太過于注重教學,生活情境只是表面功夫,同樣的也不會有多大的效果。所以教師要在課后多加學習和實踐,先從教學內容出發,適當加入較為生動形象的生活情境才能使教學與生活結合得恰到好處。
總之,教師教學就是為了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應用其知識,所以生活情境與教學的結合應用對于學生的認知起到很大的正面引導作用。讓學生在面對生活時腦子里出現的不僅僅是學過課本的什么內容,而是愿意自己動手獨立解決這件事情,這就是當代教育想要給學生傳達的理念,也是當今教育進步的現象。學生不應該“讀死書,死讀書”,這樣的發展是不科學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教會了學生如何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習的知識,才是真正的有效果。
參考文獻:
[1]陸云.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都市家教(月刊),2015.
[2]鄭燕霞.淺談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6:4-5.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