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媛媛 彭小凡 張茂楊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進步,精神衛生健康逐漸得到了人們的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改變了原本“附加課”,“混分課”的尷尬地位,轉而成為了一門具有專業知識,需要認真學習的課程。為了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實效性,增進大學生心理學知識和基礎能力,確保大學生心理保持健康的狀態,體驗式教學被應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之中。接下來本文將從“體驗式”教學入手,分析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精神衛生健康;互動模板
一、體驗式教學的含義與優勢
傳統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課堂相對而言是十分枯燥的,教師以教材為依托,制作成ppt,向學生傳授書本內容知識。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都是十分有限的,學生學到的心理學知識和常識也是十分抽象的,通常不容易理解。體驗式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也被稱作互動式教學、交流式教學。體驗式教學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地方在于除了傳授抽象的文字知識外,課堂中教師還需要根據教學內容涉及相應的教學體驗模板,然后號召同學參與到模板互動中來,換言之也就是將教學內容當堂實踐。學生在學習文字知識的基礎上,進行體驗互動,增強對所學內容和內涵的理解,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
體驗式教學的優勢在于:
(一)將抽象知識具體化。原本抽象的心理學知識在體驗的過程中逐漸清晰,學生接觸的不再是縹緲的文字,而是自身體驗。這樣就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了,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將更加牢固,應用起來也更得心應手。
(二)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學習興趣。以往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課處于十分尷尬的局面,即,學生的課堂興趣不足,逃課、早退或上課睡覺的現象時有發生。在實行體驗式教學以后,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們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變成了參與者參與到活動之中,學習興趣自然被提升起來。課堂出勤率以及總體成績必然會上升。
(三)給教師以更多的自我發揮空間。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在某種程度上限制了專業教師的自我發揮空間,教師需要遵從教學模式的束縛。而體驗式教學解除了這種禁錮,在體驗式教學課堂中,體驗的模板由教師設計,模板的心理學依據和教學方向也由教師權衡,體驗完成后的反饋講解階段則更是依靠教師的專業知識獨立完成。種種變化都意味著教師的自我發揮空間大大提升了,也同時豐富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門課程的授課形式,課程不再是千篇一律[2],學生在選課時也會更有針對性。
二、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
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的應用大體流程如下:設計體驗模板-學生進行體驗-體驗反饋和教師講解。其中設計體驗模板是體驗式教學的核心。模板的設計要根據教學內容靈活編排和改變,我們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要求為例,舉例說明體驗式教學的實施流程:
以“人際溝通與人際關系”的教學內容為例,模板的設計要緊扣教學內容:首先是注重傾聽(20分鐘),通過讓學生互相傾聽對方的煩心事,在傾聽的過程中體諒別人。第二步是傾聽反饋(20分鐘),學生在傾聽完對方的煩心事之后,給出自己的意見,意見可以是安慰性的,也可以是反駁性(啟發性)的,其目的培養學生的“移位意識”,既理解別人心境的意識,同時在這種意識之下做出自我意識的反映(反饋)。第三步是討論環節(30分鐘),討論環節是由教師主持,在同學中隨機挑選,分析他們的談話內容和反饋內容,讓同學們對反饋的信息進行討論:這樣回復是不是恰當的?是不是還有更高情商的回復?要注意討論環節的核心是學生們進行討論,而不是教師主導討論的環節,是“百家之言”而非“一家之言”;最后一個步驟是教師講解(20分鐘),教師講解的內容是針對體驗式課堂所涉及的心理學知識對學生進行講解,以前文之例,教師首先要向學生們講解人際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性及其心理學依據,然后,根據方才進行體驗的課堂內容進行總結概括,接著闡釋教學目的“讓學生通過體驗,明白在朋友有困難之時,要設身處地的為朋友著想,不可以幸災樂禍,更不可以落井下石”從而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心理準則,確保心理健康。
三、體驗式教學在應用當中的注意事項
體驗式教學盡管有許多優勢,但是在應用過程中仍需要遵循正確的方法和準則,否則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一)注意保護學生隱私,尊重學生主觀意識。以前文為例,教師在討論環節進行之前應當詢問被舉例學生,是否同意作為例子供大家討論,這一詢問涉及傾訴和反饋的雙方。如果學生不同意,則教師不可以強迫學生說出自己的談話內容[3]。
(二)講解要深淺結合,既有啟發性又可以被學生理解。在教師講解過程中,教師的講解要避免喊口號,同時也要避免涉及太過高深的心理學知識。而是要深淺結合,既要讓學生學到相應的心理學知識,又要讓學生做到最基本的教學效果:樹立正確的心理觀念。
體驗式教學由于符合我國教學大綱的新要求,對培養具有獨立人格和能力的知識分子有促進作用,因此日后將會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課程的主要教學模式。但是我們不能故步自封,而要不斷探索研究,探討是否有更好的手段進行心理健康教學,要不斷進步才能促進我國高等教育事業、大學生心理健康、全民道德水準以及人才培養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體驗式學習理論及其在成人培訓中的運用[D].孫瑜.華東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