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熹
【關鍵詞】 小學數學;生本課堂;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7)19—0072—01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繁榮,素質課堂也在逐漸地改革中,小學教學也逐漸從傳統的授課中向新形勢下轉變,將以生本課堂為新思路對小學生進行授課,這種授課是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改變傳統觀念,提高學生的課堂教育,促使其可以全面可持續發展。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生本課堂的基本內涵
所謂的小學生本課堂其實是一種處于新形勢下的授課模式,它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在生本課堂中,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出有趣的學案,并有效地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以及協作探究學習,這樣可以大大地提升學習興趣,也可以帶動學生更自主地參加課堂組織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二、小學數學生本課堂的構建策略
1.巧妙設計預習的學案,提升自學能力。傳統模式下的預習就是讓學生對于接下來要學習的知識進行系統的閱讀,以達到預習的效果。但這種傳統的預習會使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興趣大大下降,并且其自學能力也得不到有效的提升。因此,在新型模式下的課堂,教師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對教學進行合理的設計,確定好教學目標,設計出具有一定趣味的導學案,并以教材為依據 ,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于新課的認識,更有助于增強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例如,在《認識鐘表》的學習中,授課教師可以采用把平時的下課、午休以及放學的時間呈現在預習案中,這樣可以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
良好的預習習案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并使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樂趣,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知識儲備,能夠很好地將生活中的樂趣結合到教學中去,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樂趣。
2.數形結合策略。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其思維能力是有一定局限的,要想把數學中十分抽象的知識進行理解是十分困難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把當堂所教的課程以數形結合的方式傳遞給學生,這樣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對于數量化進行理解。如,在學習加減法的這節課中,學生無法直接理解其直觀的感受,在遇到一個“2+5”的題目時,很難進行正確的運算,這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想象,假如小芳原來就有兩個蘋果,老師又給小芳兩個蘋果(將蘋果在黑板上呈現),那么請想一下,小芳現在有多少個蘋果呢?教師以這樣的方法對其進行學習上的引導,可以幫助學生完全融入到學習中去,并找到學習興趣。
所謂的數形結合就是將不容易理解的抽象問題,利用圖形的方式直觀地呈現出來,從而幫助學生進行理解。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找到樂趣,又可以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思路。
3.對課堂導入進行巧妙的設計。在這種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體的課堂中,課堂的導入是十分重要的學習形式。只有很好地將課堂導入呈現在課堂中,才可以有效地吸取學生對于課堂學習的注意力。如,在學習《平行和相交》的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將幾幅畫呈現給學生,同時讓學生找錯。第一幅,火車的雙軌出現相交;第二幅,汽車的車轍是相交的;第三幅,剪刀的前端是平行的。這樣學生看到后,就會立即想起生活中所見的樣子,并積極有效地發言。之后,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它怎么錯了?以及應該是什么樣子?并以相交和平行的知識對學生進行解釋。這樣學生就會特別認真地聽,從而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由于小學生的自控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特別愿意受外界事物的影響,他們很難會一直認真地學習,所以制訂出好的導入教學設計既可以很好地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又可以提高其學習樂趣,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4.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并每組完成一定的探討內容,以此促進其合作性學習。比如,在《三角形》這一節課的學習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三角形進行探討學習,這樣就會激發每個學生的靈感,也會出現多個解決方法,還會激發學生不斷地舉手發言,從而較好地提升課堂的學習氣氛。
綜上所述,對于小學數學生本課堂的構建,是在新形勢下的課堂改革的必然要求。生本課堂可以將學生的興趣逐步提升,也可以使學生在一種十分濃厚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學習。這種生本課堂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全面發展。然而,這種新型課堂對于教師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教師必須具有一定豐富的教學經驗,同時需要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授課,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