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提升質量、提高效率”的背景,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改革的出路在哪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重新界定內含,分析了現狀以及必要性建設和建設策略等幾個方面來對中職汽修專業“趣味課堂”的構建與實施進行闡述,只有加深解放思想和創新的力度,才能深化和改進課堂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明顯改善目前職校課堂低效、失衡的現狀。
關鍵詞:中職汽修;趣味課堂;構建實施;提質增效
隨著新課改計劃的不斷落實與改革,中職學生由于自控能力不強,學習習慣懶散,學習方法不對,學習興趣不濃,久而久之自然就對學習喪失信心。這時,教師應該針對這一不良現象及時在中職汽修專業課堂教學中融入趣味性活動,讓學生能夠在飽脹熱情、充滿興趣的情況下進行知識與技能的有效學習。當然,教師在打造趣味課堂的同時,也要鼓勵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積極探索,形成專屬于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并有獨到見解的思維方式,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實操技能。
一、 中職汽修專業課堂教學的現狀分析
1. 以學生的角度看,承受四十分鐘的課堂過程已經是學習極限,參與課堂活動不積極、不主動,在課堂上做不到認真聽講、勤思好學。
2. 以教師的視角看,因著學生對專業學習習慣于沉悶乏力,對教學內容“望而生畏”,課堂上死氣沉沉,教師儼然是一位唱獨角戲的表演者,教學效果自然不能滿意,可是老師對這種情況沒有辦法。
3. 以汽修專業課程的視角看,理論教學枯燥乏味,課堂稍顯機械呆板,不如《時事評說》《道德與法》等相對而言可使學生愉悅身心的課程,這是將生活和知識進行有效融合,顯示課堂的魅力,繼而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熱愛學習的積極性。
二、 “趣味課堂”內涵再界定
1. 網上搜索發現,國內外學者對理解和建構各有不同,各有其道理。在當前主流的“趣味課堂”認知中,教學效率是通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來提高的,學生可以在課堂上享受愉快的學習。但筆者認為如果只是從學生的角度考慮課堂效率,忽視教師在其中的作用和感受,即使提出了改造方案也是不全面不科學的,“趣味課堂”的創設也只是一味地取悅了學生,而很難促成師生的共同喜悅。
2. 以上述觀點為基礎,在創建“趣味課堂”中,要站在教師和學生兩方面的角度出發,這是雙方的課堂,兩者智慧的碰撞,都應該在這課堂中享受共同成長的過程,教師更應從中職生的年齡特點、學力實際出發,創設貼近生活、令人心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極具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中參與知識的探究性活動,體驗到獲得成功的喜悅,避免單調而又老套的“師講生聽”,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這種課堂模式中,施教者“樂育、樂業、樂于奉獻”、受教者“樂學、樂思、樂于創新”,才會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多趣而樂學、美好與和諧。
三、 中職汽修專業“趣味課堂”的構建與實施
要使汽修專業課堂生動活潑,富有趣味,還需教師在語言表達、教材處理、角色扮演及人文關懷等方面下一番繡花的功夫。只有教師的教學內容精彩、生動不枯燥,講解清楚明白又不至于太深奧,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敢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理解的基礎上加以引申學習,舉一反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從課堂樂趣中學習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共同走進專業課堂學習的幸福佳境。
(一) 注重人文關懷,彰顯語言魅力,助教師“借題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有嚴肅得體的形象,又要創設靈動有趣的教學環境,在課堂上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認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倡導課堂的人文關懷理念,學會抓住每一個有利于教育教學的事件或契機,靈活處理課堂中的每一個突發問題,彰顯自身獨有不凡的教學魅力,進而更好地實現“借題發揮”之效力,即能正好點明課題,以致于為課堂注入不一樣的新鮮感,讓課堂變得新穎、多彩。
(二) 巧“搬”課外事物,適增趣味素材,促知識“易懂易通”
備課時,教師要依據教學大綱去認真處理專業教科書、合理選擇教材所需的教學素材,在可能的情況下,即盡可能多地選取一些既與教材關系密切又為學生熟知更是具有較強趣味性的素材,比如某種常識、某些實物甚至某句表述用語(詞或詞語)等,然后將這些趣味素材應用到專業課堂教學中去。例如,在一次專業課堂上,我把人體的各個“關節”與專業知識(“十字軸萬向節”)講解聯系起來,并請兩位敢于自告奮勇的男生到講臺前進行示范表演:甲同學通過活動各個關節,實現(肢體)伸縮自如、靈活多變,運動突破局限;乙同學則保持關節不動,當做身體部位沒有關節,這時不難發現該同學連完成最簡單的動作——走路,都變得令人可笑。通過這種較為鮮明的對比與直觀地展示,在歡聲笑語中理解汽車的萬向節如同人體關節一樣這個“原理”。實踐證明,巧借課外這種含有趣味性的教學素材或實物,能使教學內容更顯形象生動、課堂變得活潑有序,同時也會大大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
(三) 學生扮演“教師”,體驗求知成功,替學生“能動自信”
在課堂中教師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學生才會愿學、樂學,才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汽車結構”一章的教學中,我們知道只是理論上講述是沒有效果的。因為如果我們只用語言來講述各個機構和系統,那么課堂不僅枯燥,而且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學生對這項研究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因此,筆者認為必須結合汽修專業的主干課程,以發動機結構為例,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突破傳統課堂教學的瓶頸,提高學生的立體空間感。
在汽修專業技能實訓教學中,筆者會通過找一些實操水平考核為優秀的學生扮演“學生教師”,讓他們進行大膽的嘗試,體驗教師角度的教學方式,代替教師給組內的同學做演示講解,老師在一旁記錄和補充,并給予關鍵性的指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對“學生教師”的教學充滿好奇并產生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其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專業水平和實操能力。
參考文獻:
[1]鄭澤武.趣味性融入中職汽修教學中的實踐可行性[J].新課程(下),2016(3):112.
作者簡介:陳賽賽,浙江省溫嶺市,溫嶺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