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逐漸涌現出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這些教學理念不僅改變了教師對于教育、教學的看法,還為整個社會對于教育的開發(fā)帶來了重大的變革,為我國的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主體參與的教學理念無疑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它強調通過調動學生的感官參與,有效發(fā)揮他們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在本文中,筆者首先闡述了培養(yǎng)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對于高中數學教學的意義;然后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提出了具體的實施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學生主體;參與意識;培養(yǎng)策略
一、 引言
高中數學一直以來都是學生感到很難的一門課程,以其枯燥乏味和艱澀難懂的特點,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學習壓力。而在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過程中,老師采取的滿堂灌式教學方法也給數學學習造成了不良的影響。在我國目前的高中數學學習中,學生普遍存在著被動接受,學習積極性不強的問題。這樣一來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就比較低,在解題過程中就呈現出基礎功不扎實的現象。因此,對學生進行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教育工作者目前需要思考的問題。
二、 主體參與意識的教學意義
“主體參與意識”顧名思義,就是明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通過親身參與的形式進行探索和自主學習。這種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針對自身的數學水平和接受能力進行個性化的學習,讓每一位同學都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感。其次,培養(yǎng)學生主體參與意識有利于集中他們的課堂注意力,從根本上解決了教學效果差的問題。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經常出現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而學生在課堂下昏昏欲睡的場景,學生甚至都沒將心思放在課堂上,就更別提學習效果了。主體參與意識還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開放性思維,給解題提供更多的思路。以往在學習中,學生盲目的信奉老師的講解和所謂的“標準答案”,同學們的思路和方法趨近一致。長此以往,學生的思維模式就會固化,雖然在應試教育環(huán)境下也能取得不錯的成績,但是卻限制了學生的成長發(fā)展。主體參與的過程則需要學生自我去發(fā)現,通過對公式定理的推導進行深化理解,在解題的過程中才能顯得得心應手游刃有余。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主體參與意識不僅能提高教學效果,也符合素質教育對于“以人為本”的教學訴求。
三、 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yǎng)策略
(一) 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
要想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就必須先讓他們對數學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老師的“刺激——反應”教學極大的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同學們造成了數學枯燥難懂的刻板成見。實際上深入到數學的學習中就會發(fā)現,對于邏輯的推理和應用問題的解決能使學生產生極大的滿足感。比如筆者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就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習題解答,讓學生跟著思路一起推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只要將每個步驟都理解了,就能輕松愉快的完成學習任務。函數知識一直以來都是高中數學的重難點,許多同學們因為函數積累了太多的問題而逐漸失去了學習興趣。例題A:f(x)=2sinx對于x∈R,都有f(x1)≤f(x)≤f(x2),求|x1-x2|的最小值。這道題就是典型的三角函數與不等式解析聯(lián)立的問題,同學們在求解過程中因為邏輯復雜和運算抽象往往會出現錯誤,筆者就將大致思路供大家參考,f(x1),f(x2)分別為最大值和最小值,利用三角函數中的周期進行思考。不多時同學們就通過T=2π,得出|x1-x2|的最小值為π。通過這樣的學習,讓學生自己去推導計算最后體驗到成功的快感,激發(fā)他們的參與熱情。
(二) 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在長期的傳統(tǒng)數學課堂上,師生之間的地位相當懸殊,也使得學生的主體參與受到了阻礙。在我國教育中,尊師重道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逐漸形成了學生唯老師之命是從。而教師受到當時教學理念的限制,對學生展開了強行灌輸式的教學,學生對老師始終保持一種敬而遠之的態(tài)度。為了緩解這一困境,筆者決定通過教學中的小細節(jié)來改變同學們的看法。比如在教學過程中不輕易批評同學的錯誤,而及時的對同學伸出援手,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并給予適當的鼓勵。此外,更是要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和學生打成一片。筆者就將班級的學生分為了四個小組,對于一些難題的解決都通過課堂討論和合作的方式進行解決。在這過程中筆者也廣泛的參與,并從旁引導和點撥,久而久之同學們和老師的關系逐漸被拉進,當出現學習問題時也更樂于跟老師探討。
(三) 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
數學問題的解答離不開具體情景的建構,老師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善加利用將抽象的問題轉化為生活中常見的可知可感的事物。比如在學習函數圖像及其應用的過程中,為了深化學生對該問題的理解,筆者索性將函數的取點連線與生活中的實例相結合。比如在市區(qū)水費的計算中,每月20立方以內按照每立方2元計價,而20~30立方的部分按照2.3元計價,超過30立方的部分按照2.8元計價,請問同學們該怎么計算每個月的水費。本來同學們對于函數的圖像和應用還不太了解,也沒有進行過相關題目的運算,但是筆者用了生活中鮮活的例子進行了舉例說明。同學們就通過建立坐標軸的方式聯(lián)立了三個方程式,并通過取點聯(lián)想的方式制作出了完整的函數圖形。這樣一來,不僅極大地便利了的教學過程,也調動了學生的主體參與,使課堂效率更上一層樓。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是一個漫長系統(tǒng)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這就需要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始終秉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充分的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通過良好的參與活動,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造,從而學會生存、學會發(fā)展,這將是我們每一位教師的使命和責任所在。
參考文獻:
[1]周恩昌.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主體參與意識的教學策略[J].教育(文摘版),2017,05(14).
[2]徐云軍,唐小平.淺析高中數學與主體參與式教學的基本特征[J].科學咨詢,2013,16.
[3]聶曉紅.主體性教學法在高中數學與教學中的模式構建與實踐探索[J].教師,2016,29.
[4]周建明.培養(yǎng)參與意識,造就生命課堂——在高中數學中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的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教師閱讀,2010,12.
作者簡介:
劉中樞,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