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也是基礎學科,對于小學生后期的數學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在這個打基礎的階段,小學生必須要認真地學習數學知識,培養數學思維。在這個階段沒有及時跟上學習進度,數學成績較差的學生就淪為了數學“學困生”,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狀態嚴重影響了數學能力的提升。本文闡述了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現狀,分析了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并探究了轉化學困生的策略,以期對小學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困生;轉化;策略
新課標的推廣發展促進了小學教學水平的提高,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鼓勵學生以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并在學習中獲得快樂。但是,部分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出現了難點和障礙,影響了他們數學成績的提升以及數學思維方式的培養,這部分學生被稱為數學“學困生”。由于這部分學生對數學具有恐懼和排斥的心理,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極地面對數學課程,引導他們放下心中的恐懼和反感,重新認識數學的魅力,掌握有效的學習方式,提升數學學習水平,培養自身的數學思維模式。
一、 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現狀
(一) 數學學習習慣不良
由于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部分小學生缺乏自制力,在課堂上會因為貪玩而忽略了教師講的內容。另外,上課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就會導致他們未能夠學會數學知識,在完成課后作業時抄襲別人的作業,長此以往形成依賴就會影響自己的數學成績。
(二) 小學生缺乏志向
部分小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是一種機械性質的任務完成的過程,他們不認為這是豐富自我、提升自我的過程,只是認為這是教師布置下來的任務。這部分學生沒有認清學習的本質,缺乏學習的志向,沒有主動性、目的性、積極性。
(三) 學困生學習消極怠慢
小學數學學困生碰到數學難點時不是想辦法解決問題,而是抱怨數學太難,從而產生消極怠慢的情緒。學困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精神萎靡,對于數學的學習得過且過,時間久了就會變得麻木了,對數學產生天然的抗拒。
二、 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 學困生缺乏數學學習興趣
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動力,學困生缺乏數學的學習興趣,始終提不起來對數學的好感和興趣。學困生在數學思維能力方面也有不足,如果沒有較好的數學思維能力,那么在數學的學習中就會很吃力。由于缺乏興趣,這部分學生只能簡單地記憶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而不能挖掘和總結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無法體會到數學深層次的含義和魅力。學困生只能是掌握基本的知識點而不能做到舉一反三,長期下來就會對數學的復雜性感到厭煩從而產生恐懼感。
(二) 應試教育的影響
應試教育在我國存在了很長的時間,雖然現在推行素質教育,按照新課程標準開展教學,但是應試教育的教學習慣和學習習慣還是殘留下來。應試教育以分數論英雄,學困生在面臨數學考試時緊張的情緒會嚴重影響他們的考試成績,恐懼感就會使得他們無法正常發揮,基本的數學知識都有可能會做錯。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也在一直影響著學困生的學習。
(三) 教師的教學水平不高
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基礎階段,近年來,雖然我國加大了基礎教育的發展力度,但是小學教師的教學水平依然有待提高。小學數學是一門培養學生數學邏輯思維模式的學科,數學教師的教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因此,如果小學數學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不高,那么本身作為學困生的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就會遇到更大的障礙,進而影響他們數學的學習水平。
三、 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教學策略
(一) 端正數學學習觀念,培養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學困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要積極地探索數學的奧妙,通過體會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展現的魅力,培養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同時,學困生需要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觀念,學習不是為教師學的,而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而學的。因此,學困生在數學的學習中要培養自己的積極性、主動性。將數學學習作為學習成長中的一個重要因素來對待,認真地學習數學,掌握數學,通過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提升自己的數學水平。
(二) 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習
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小學數學的教學依然存在死記硬背的方式。雖然數學學科作為一門理科科學,但是數學公式以及解題方法還是需要記憶的。數學知識的記憶并不是死記硬背,而是在解題的過程中掌握的數學基本規律,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夠融會貫通,準確應用。單純的死記硬背并不能提升學困生的數學水平,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找到適合學困生學習的方式。針對失去學習興趣的學困生,教師可以通過生動、有趣、幽默的方式進行講解,將數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展現給大家,這樣不僅可以更容易讓大家接受,還增強了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形成自己的記憶。另外,教師可以采取獎勵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回答問題、解決問題。教師不妨在課堂上準備一些小獎品,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
(三) 培養師生情感,合理評價學生
學困生在學校里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在面臨學習上的困難時首先需要的就是教師的幫助。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時要注重培養師生之間的情感,爭取做到師生之間以朋友的方式相處,教師傾聽學生的心理感受,了解學生的痛點,積極地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的障礙。親近感是慢慢培養出來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親近感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放下戒備心理和恐懼心理,在教師的幫助下敢于直面困難。另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時候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分數的高低,還需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縱向的評價,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進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形成因素是復雜的、多樣的。教師在幫助學困生完成轉化的過程中需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運用靈活的方式幫助學生。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性,引導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數學學習中去,直面數學難點,主動尋找解決方法,提升數學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陸曉蘭.小學數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與轉化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6(20):53-54.
[2]楊斌.小學數學學困生的學習現狀與轉化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5):130.
[3]蔡秀池.小學數學學困生成因及轉化策略淺析[J].才智,2014(34):187.
作者簡介:
馬永蓮,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城關鎮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