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
摘要:高校學生社團活動的開展和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間存在一致性,無論是在根本目的、基本理念還是具體功能上,都存在較強的共性特征。從教育管理角度來說,如果能夠將思想政治課與學生社團活動相結合,改變以往思想政治課偏重于理論說教的教學模式,則能夠顯著提升課題教學效果。這不僅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有促進作用,同時對高校教育教學事業的發展也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 實踐教學 社團活動 結合方式
以往許多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時,通常以教師為主導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這種教學模式雖然可取得一定成效,但對學生自身的發展有不利影響,因此實際教學成果不明顯。大學生具有較多自主支配的時間,可以根據興趣愛好選擇社團,參加豐富的社團活動。如果教師能夠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理論上來說可以實現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教學效果。文章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高校思想政治課與社團活動結合教學模式展開了探究。
一、思想政治課與社團活動結合的契機
(一)兩者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
高校學生對新知識、新思想的接受能力較強,但是由于社會閱歷匱乏,因此分辨能力不足,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響。通過開展思想政治課,其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提高對不良思想和不道德行為的抵制能力,為學生今后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同樣的,高校由學生自發組織開展的社團活動,一方面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讓學生能夠發展自己的愛好、特長;另一方面也在活動中培養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合作能力和競爭意識,這些也是學生今后成長與發展必備的技能。因此,從目的上看,思想政治課和社團活動有著高度的一致性。
(二)兩者在開展方式上具有一致性
以往高校的思想政治課,許多教師照本宣科的進行理論知識講解,一方面是脫離了社會實際,難以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個體行為產生實質性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課程內容過于枯燥,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近年來許多教師積極轉變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模式,例如提升了多媒體的使用比例,注重將思想政治內容與當前社會熱點相結合等,使學生能夠參與到課題討論中來,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性和主動性。
二、思想政治實踐教學與社團活動相結合的積極影響
(一)實現了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內容的延伸
高校思想政治課要想取得實質性的教學成果,教師決不能只會照本宣科的講解教材理論知識,而是要主動進行課題拓展和延伸,將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鼓勵學生從新的視角考慮問題,提出見解。教師可以借助于各種類型的社團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參與過程中體會、實踐所學知識,一方面可以加深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反過來指導社團活動高質量的開展,達到了一舉兩得的教學效果。
(二)創新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方法
高校社團是由學生自發組織、經學校批準成立的一種興趣團體,例如書法社團、志愿者社團、籃球社團等。無論是社團團長還是各個團員,全部由本校學生組成,因此學生之間的關系比較融洽,加上相互之間有著共同的興趣愛好,因此溝通也比較流暢。社團的這種關系也為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學提供了一些借鑒,例如:以往教師以自我為中心管理課堂,由于師生之間缺乏交流,導致師生關系相對緊張,課堂教學氣氛沉悶。通過將社團活動與思想政治教學相結合,教師嘗試轉變教學觀念,主動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使學生自發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實現了教學方法的變革與創新。
三、高校思想政治實踐教學與社團活動結合的具體途徑
(一)將社團建設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中
目前,許多高校的社團活動尚處于自發組織、自由開展階段,社團的運作以及活動的組織、開展,基本上都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以及學校領導對社團管理的重視程度不足。要想實現社團活動和思想政治教學實踐的有機結合,首先要求學校領導加強對社團的重視,并將其上升到教學管理的高度。例如,高校可以根據實際教學需要,制定針對性的社團管理制度,對社團活動主題的確定、社團活動組織形式等內容進行必要的規范,以指導社團活動能夠順利開展。同時,二級學院還可以進行細化安排,例如本學院每名政治教師輔助指導3-5個社團,一方面可以指導社團活動高質量的開展,另一方面又可以從中汲取經驗,應用到思想政治實踐課中,實現兩者的“共贏”。為了提高教師的積極性,還可以將社團活動的開展情況與教師的薪資績效或支撐考評掛鉤,督促教師做好社團活動指導工作。
(二)掌握思想政治實踐教學與社團活動結合的關鍵點
教師積極輔助學生社團的建設發展,充分發揮社團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特殊作用。事實表明,“90后”大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參與意識的明顯增強,以社團為載體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滲透力。將思想政治教育寓于社團文化之中,更容易為大學生所接受。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應簡單地把理論社團與娛樂型、趣味型、科技型社團相混同。應當充分意識到社團已經成為高校學生自主進行理論學習、提高自身思想政治素質的一條重要途徑;應當切實尊重社團發展規律,在“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主導作用的基礎上,通過社團引導高校學生學理論、愛探索、求真知的熱情,使社團成為高校中具有廣泛參與性、較強凝聚力和重大影響力的群體,充分發揮它們在學校育人過程中的價值。
四、結語
高校思想政治實踐教學和社團活動在開展目的、組織形式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這也是兩者進行有機結合的一種基礎。教師要想利用社團活動提高思想政治課的教學質量,就必須要參與到社團活動中去,一方面可以為學生組織開展各種活動提供一些必要的支持和引導;另一方面也可以從中學習如何與學生相處,掌握當代學生的興趣愛好、價值觀念和思維方式,進而不斷轉變思想政治教學模式,確保實踐教學活動取得良好成果。
參考文獻:
[1]蔡立彬,齊佳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團活動結合模式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23).
(本文為吉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結合學生理論學習社團實踐教學研究”(項目編號:GH170479)的階段性成果;作者簡介:李海濤,法學碩士,吉林化工學院,分院黨委副書記,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