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松
摘 要 對于小學數學來說,在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在主動學習和探究實踐中綜合提升自己的數學水平。因此,筆者開展在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的分析探討,從而希望能夠為正在一線奮戰的教師提供理論支持。
關鍵詞 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0-0141-01
研究性學習強調要具有全面性,面向的對象是所有的小學生,在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的同時,要注重對學生探究精神的有效探究,要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聯系促進學生的綜合數學能力的提升。能夠讓學生能夠對生活更加關注,敢于進行探究,這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而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要求。
一、我國小學數學相關教學現狀的分析
(一)傳統教學模式仍然沿用。目前,很多數學教師仍然在許多小學里沿用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及理念。受到傳統思想的影響,很多時候都只是教師一味地傳授知識,很多問題都是教師提出的,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甚至沒有機會去提問。長期下來,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打消,從而不愛去思考,這對小學數學教學是有害的。填鴨式的傳統教學法只是為學生總結了如何使用數學技巧和公式,并沒有使學生能夠真正的理解數學。由于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缺乏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只能夠進行教師問與學生答的模式。
(二)小學學生對數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夠。在當前的學校之中,有很多小學生會認為,學習數學只是為了應對考試,在未來步入社會之后就不會用到數學知識,忽視數學學科的重要性,所以對學習數學知識只是停留在數學運算公式及方法技巧的層面,并沒有真正認識到數學學習對日后全面發展的重要性。所以出現了很多小學生沒有端正學習數學心態的問題,只是對公式及解題思路的進行學習,沒有深入對學習數學的真正原理及意義內涵進行探索。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對于未來數學是沒有用的,就對數學的學習進行徹底的脫離、遠離,漸漸地更加無法理解數學知識,出現了相當嚴重的偏科問題,從而阻礙了學生全面的發展,也違背了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宗旨。
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研究性教學進行實施的目的
在時代不斷發展及新課改不斷深化,研究性學習方式教學的提出是符合這一背景下要求的全新的教學模式。這種全新的教學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多方面素質的發展,從而能夠實現素質教育要求學生成為全面發展的人的要求。研究性的學習方式主要有開放性、實踐性及探究性三個主要的特征。開放性主要是指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發展水平及學習能力等背景對學習的方法及內容進行有選擇性的學習,這能夠促進學生在創新能力方面的發展。探究性主要是指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之中,不是單單局限于課本教材的一些表面知識的學習,而是對所學過的知識能夠深入地進行探究與發現,這更加能夠促進學生在探究精神方面的發展。時間性主要是指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踐進行結合,從而能夠利用在書本中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來對實際發現的問題進行解決,從而能夠促進學生在實際問題處理方面的能力。綜合上述的特點分析,我們能夠得知,研究性學習模式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在多方面的綜合發展。
三、研究性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一)結合社會實踐進行教學。根據新課改大綱中的要求,學生的數學方面的學習要通過社會實踐進行研究性的學習。教師應該遵循新課改大綱的教學理念,積極進行社會實踐的相關活動。最初,教師要科學地將學生分配為幾個小組,學生可以按照教師所分配的小組形式通過走訪、調查問卷等方法對社會進行調查。在社會實踐調查之后,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之中對社會實踐所調查得到的結果進行討論及分析。在最后階段,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以撰寫調查報告的形式對探索的整個過程和產生的觀點進行詳細闡述與記錄,從而能夠使課堂的學習與實際的生活有效地進行結合。在這樣社會實踐探索與課堂學習的結合之中,能夠促進對學生的團隊合作及探究能力的培養,發展學生在實踐中的能力,讓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二)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利用,進行“再創造”。數學教材,是小學學習階段最具有權威性的書籍,所以教師應該更加重視及尊重它的價值。一方面,教師要能夠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學習首先需要對前人的研究成果進行學習,不斷掌握概念及公式等方面的知識。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地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學習僅僅依靠前人的經驗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進行思考及創新,所以研究性學習方式能夠對數學知識的學習進行“再創造”,能夠讓學生在不久的將來不斷發揮探究精神,促進我國數學事業的不斷進步與發展。
(三)合理利用開放性習題。對小學數學進行教學的過程之中,會出現許多有關開放性的習題,教師要能夠對這一方面的習題進行充分的利用,從而能夠促進學生在處理數學的相關問題上能過全面的思考,這對于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是十分有力的。而且,學生在解答開放性方面的習題過程中大多數都是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究與發現,不再是對知識進行被動的接受,這能夠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從而提高數學能力的發展。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國的小學教學之中,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在應用的過程之中會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存在各種差異。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合理應用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及其學生的學習及探究興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譚勁,李光樹.小學數學學習特點對教學的影響[J].課程·教材·教法,2014,34(08):5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