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財
[摘要]提高學生寫作水平必須從積累素材開始,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小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素材的積累,只有學生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資源,才能使他們寫出生動的作品。學生大膽地寫,自由地寫,寫出之后,再給予肯定、鼓勵,使學生逐步樹立起作文的自信心,喜歡作文。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平凡的人和事中,得到寫作的好材料,進而使學生樂于作文,精于作文。
[關鍵詞]興趣;積累;融入;素材;寫作樂趣
作文是一種很個性化的學習實踐活動。只有自由,才能寫出個性,才能抒發真情,才能“我手寫我口,我口言我心”。在作文教學中,應該倡導自由作文,鼓勵學生自主寫作,指導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周圍的世界,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周圍的世界,然后將自己的觀察感受所得付諸語言文字。只有把指導與自主有機地統一起來,才能步入作文教學的最佳境界。
一、立足生活,積累素材
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要從積累素材開始,在生活實踐中積累豐富的資源,才能使他們寫出生動的作品。要把學生的目光引向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自然生活,指導學生養成積累素材的好習慣。首先指引學生仔細觀察自己周圍的生活環境,如引導小學生觀察在學校中的學習情況,觀察在家庭中的生活習慣,將它們作比較分析不同點;觀察學校中老師有什么樣的特點,同學有哪方面的愛好;大自然中花花草草的狀態變化、山川田野的風光、一年四季的變換特點都可以作為小學生觀察、寫作的對象。
五彩繽紛的生活中包含著各式各樣、豐富多彩的創作素材。因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地指引小學生深入社會體會生活,把全身心都投入到生活中,去體驗生活,感悟人生,吸取來自各個方面的素材,發現生活里最真實、最善良、最美好的事物,發現事物的內在美,取其精華部分作為創作的來源,增加學生創作的樂趣。學生把自己對于生活的感悟通過寫作的方式記錄下來,這樣學生就會感覺到寫作也是一種樂趣。必須正確地引導學生,依據自己的生活經歷真實的寫作,而不要給他們灌輸胡亂編造寫作的思想觀念。如果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自己親身感悟到的,提起相關問題總會有說不完的話,寫作起來自然也就容易些,甚至會有一氣呵成的感覺。
讓學生做一件有意義的事,開展有趣的課外活動,參觀、訪問、游覽等形式,這些都是作文的鋪墊。兒童有好奇、好玩、好動的特點,應順應兒童的心理,構建作文過程。游戲活動是他們的樂園,游戲不僅使他們情緒盎然,而且感悟深刻,他們樂于把游戲的過程介紹給他人,樂于把游戲的情趣表達出來與他人共享。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養成觀察的習慣,學會觀察的方法。觀察能力來自于實踐,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條件、手段和背景,只觀察不想像也不能表達豐富的情感和獨特思想,因此,要做到觀察和想像的密切統一。如寫一種花,學生按次序,抓特點,不同的角度觀察了,要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就需要創造性的發揮,在這創造的過程想象尤其重要。想象對于學生來講不是很難的,而是我們過去對學生的要求過于嚴格和規范,局限了學生的想象力。教會學生想象首先讓學生敢想,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聯系,這樣才能使想象豐富起來。
閱讀是學生作文的積累、感悟、體驗、遷移、模仿,不可忽視閱讀實踐的過程,要讓學生邊讀書邊領悟,滲透作文方法的指導,做到讀中學寫,讀寫結合。過去的作文教學多獨立少合作,每個人都是封閉的個體,使他們的作文思路變得狹隘起來。現在強調,作文也應體現對話的過程。學生對問題、事物和現象的理解,需要有一個交流的過程。通過討論各自的見解,相互促進,相互啟迪,相互溝通,從而更好地學會表達語言。如寫《夏日的夜空》,讓學生針對夜空的景色展開討論,學生對天色、星星、月亮、云朵有不同的感受。如月亮在不同學生的眼里變得豐富多彩,他們描述月亮的特征,想象月亮的情感,創造月亮的童話。他們的對話雖支離破碎,但富有情趣,打開了思路,激發了寫作欲望。合作互動應體現在作文教學的全過程中。社會是一個大家庭,人與人的交往使學生對現實、生活和價值的認識不斷地改變和加深,讓學生把對社會的體驗表達出來,這就走向了與做人相結合的道路。如有的學校搞聯校活動,把農村的孩子接到城里來,感受城市的生活;再把城市的孩子送到農村去體驗農民的辛苦,在這交往的過程中,學生生成了獨特的體驗,很愿意把這種體驗表達出來,既反映了作文的真實,又反映了人生的態度。
二、激發興趣,自由寫作
激發小學生寫作的興趣,與教師在課堂上制造的氛圍很有關系。只有教師在課堂上創造一個和諧愉快的良好學習空間,才能激發小學生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感受,使小學生無憂無慮地大膽發言、想象。如在指引小學生寫作動物的時候,運用多媒體播放優美的音樂和畫面,這樣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小學生們的激情也被調動起來。
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應讓學生認識到:作文是一件很簡單的事,一件很有趣的事。學生大膽地寫,自由地寫,寫出之后,再給予肯定、鼓勵,使學生逐步樹立起作文的自信心,喜歡作文。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驗到寫作成功的快樂,在全班同學面前得到老師的肯定和鼓勵,會使學生的內心充滿快樂,這種“快樂”會使學生熱愛作文,對寫作充滿自信,把寫作文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有了這種心理基礎,學生的思維會變得非常活躍,大腦處于一種開放的狀態,其寫出來的習作也會內容豐富。如學生寫《我喜歡的小動物》,有一個學生寫小金魚,只寫了幾句話,很簡短,但他把金 魚的外形、生活習性表達清楚了,就應該給與表揚,這對他以后學習作文是有幫助的。
老師要積極調動學生的寫作激情。“情以物近,辭以情發”,教師要善于引發學生的創作情感,應站在學生的角度,走近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及困惑,然后有針對性地出一些《說說我的心里話》《我最想說的的話》或《我有一個小秘密》之類的作文題目,讓學生傾訴他們的喜怒哀樂,使學生產生交流溝通的欲望和需求,從而調動學生的寫作激情;也可以出一些《我哭了》《我愛畫畫》《我幫媽媽洗衣服》和《我是小老師》等題目,把學生的目光引向社會、引向家庭、引向普通而平凡的人際關系,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平凡的人和事中得到寫作的好材料,進而使學生樂于作文,精于作文,使作文學習成為提高學生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之一。還可以利用學生喜歡聽故事的這個特點,經常給學生講一些生動的故事。開展每個學生都來講故事活動,引導學生找故事、編故事、寫故事、講故事。實踐證明,開展這些活動,對提高學生的寫作激情效果頗佳。
三、善于發現,細心觀察
習作不是創作,也不是文學作品,習作指導要以人為本,以生活為本,強化學生的體驗,幫助學生打開感覺器官,通過他們的耳朵、眼睛、皮膚、內心來感受外面的世界。經歷一個活動過程,感受一個真實世界,萌發一份真實的情感,目的在于還作文訓練以本來面目——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教師應千方百計地去創設情境,提供機會,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獲得內心真實的感受,涌動情感的波瀾,產生鮮明的思想,獲得生動的語言。當學生確實有傾吐的愿望而且欲罷不能的時候,我們可以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自由傾吐。要打破封閉、僵化的作文思維模式,倡導學生在生活體驗中作文,在活動過程中作文,要用自己內心深處涌現出來的個性語言去真切地感受、體悟生活。應積極挖掘作文資源,開展活動,或游戲或實驗,教師還應該積極指引小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如定時挑選幾篇典型的文章供小學生閱讀,閱讀完提醒小學生寫觀后感,讓每一位小學生都養成閱讀課外讀物的良好習慣。只有廣泛進行課外閱讀活動,才能從不同的文章中學習到不同的知識內容。在他們閱讀的同時,會閃現出創作的靈感,并且可以為學生的寫作提供素材,讓小學生們逐漸開始接受甚至喜歡上寫作。
總之,作文教學應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角度出發,貼近學生實際,尋找適合學生的作文途徑,讓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樂于在作文中盡情表達自己內心世界的獨特感受,寫出一篇篇文筆優美、生動真切的好文章。
參考文獻:
[1]裴志穎.淺談小學作文指導[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3,(11).
[2]周美云.打開小學作文個性之門[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3,(09).
[3]王澳莉.激發興趣 開辟渠道 培養個性——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初探[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07,(06).
[4]葉三萍.感悟生活 張揚個性——淺談小學語文快樂作文教學法[J].課外語文:教研版,2013,(18).
(責任編輯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