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忠梅
摘 要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要重視顯性知識的講解,還需要重視默會知識的教學。默會知識的概念,最早是由著名的教育學家波蘭尼所提出來的,默會知識教學,重視的是培養學生的事物判斷能力以及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默會知識是一種隱性的知識,但是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重要性卻是不言而喻的,在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要重視默會知識的應用,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本文闡述了默會知識在語文教學課堂上的必要性,探究如何在語文課堂上應用默會知識開展教學。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默會知識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25-0146-01
一、小學語文教學運用默會知識的必要性
默會知識和顯性知識是相互對立而又相互統一的,默會知識是我們常常提到的顯性知識的重要補充,也是顯性知識的延伸和拓展,它更能夠體會一個人的知識儲備。由于每個人具有不同的生活經歷,思想和個性也不同,因此每一個人也具有不同的默會知識,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往往能夠靈活地開展顯性知識教學,卻對于默會知識很難進行把控。因此在教學課堂上,教師除了講解基本的語文知識之外,還需要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在教學過程中遇到一些用語言不能夠準確描述的內容,也需要讓學生利用自己的情感去體會,去領悟感受文章中的深刻內涵。語文教學中的隱晦性內容,也需要學生親自進行體驗,豐富自身的默會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夠把握學習的關鍵,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小學語文教學運用默會知識的實踐策略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重視顯性知識教學和默會知識教學,將兩者相互滲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就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突破傳統教學理念的舒服,在課堂上融入情感,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情感較為豐富的時期,同時他們的生活經歷比較少,對于真善美不能夠正確的分辨,他們的默會知識也比較缺乏,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將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教學內容融合在一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例如教師在講解《荷花》這篇課文時,就需要充分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師可以讓學生來談一談自己對于荷花的理解,這樣就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增強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使他們對于自然界的植物能夠更加的喜愛。
(二)通過朗讀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朗讀是進行小學語文學習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讓學生通過朗讀來提高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體會語言中的情感和深刻內涵,這樣才能夠讓小學生準確地理解課文中的內容。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就需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掌握朗讀的技巧,使學生能夠準確地理解課文中的奧妙,除此之外,通過朗讀的形式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語文課文淺顯易懂,內容和生活實際更加貼近。教師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時,也需要聯系生活實際,引起學生共鳴,學生們很容易將課文朗讀得更流利。
(三)豐富小學生的知識儲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學生才能夠更好地理解課文中的內容,并且將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相聯系,拓展學生的知識量,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需要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材進行充分地研讀,挖掘其中的教學內容,同時對教材進行適當的拓展,在教學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課外的知識閱讀,利用豐富的書籍來拓展學生的視野。通過閱讀課外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促進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尤其是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閱讀課外書能夠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理解能力和交際能力提升,對于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具有十分積極的促進意義。對于學生來說他們很少能夠真正的接觸到社會中的一些事務,他們了解社會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通過課外閱讀,通過課外閱讀,他們可以了解國內和國外的一些新聞,了解歷史、地理、經濟等方面的知識,能夠有效地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四)重視教學過程評價。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就需要通過教學評價提高學生對默會知識的重視程度,在課堂上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單獨進行輔導,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同時教師也需要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也需要進行適當的干預,掌握學生的情感動態,除此之外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作業管理,在作業的批語中也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鼓勵,要加強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利用多種形式構建良好的交流互動平臺,了解學生的學習需要,以便更好地開展教學,確保學生能夠以積極狀態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在對學生進行即時評價時,教師要注意一定的“度”。不要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挫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不要采用粗暴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感覺到一無是處。同時也不要對學生進行脫離實際的贊賞,使學生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客觀實際情況。
三、總結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重視默會知識的教學應用,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潘桂林.小學語文教學中默會知識的實踐應用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