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坤 朱孝奎
摘要:教育改革在我國持續進行著,近年來,除了對教學時間的重點關注,教育領域各位專家學者們更是對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越來越關注,提出要在小學數學課堂實施合作學習模式。本文將結合小學數學教學,分析小學數學中實施小組合作教學的效果,試探究如何更好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合作學習模式。
關鍵詞:小學數學;數學教學;合作教學;學習探究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模式的效果分析
1、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現代社會這個宏觀環境下,互聯網成為了人人知曉、人人都需要掌握的一門學問,學生們也不例外,并且由于學生們的學習能力和悟性都極強,因此他們的互聯網感知度往往也很強。從小接觸互聯網、從小從互聯網上接收各類信息導致現代學生們的心理偏向成熟,并且對新鮮事物更感興趣,而老師們傳統的教育方式方法與這會產生強烈的沖突,學生們可能會覺得老師老土、跟不上時代,這樣一來自然對小學數學課程不感興趣,逐漸產生厭學心理。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模式下,老師會提前給出開放式的學習主題,讓學生們自主進行選擇,與小組成員利用各類工具和方式共同完成知識探究和學習,這樣的方式與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很不同,這樣新穎的教學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學生們可以根據自身偏好選擇想要探究的內容,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擅長的搜集信息的方式去體驗探究過程,學生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進行小組展示和交流,這樣自主的學習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2、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人際交往能力
現在的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其日常接觸最多的群體是自己的父母和同學,為了為學生們未來步入社會打好基礎,老師們從小培養起人際交往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便能很好地鍛煉學生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筆者建議老師將學生們按照一定的目的組合成小組,將同學們按照類似內向、外向、成績優異、成績一般、自信、自卑分配組合在一起,讓他們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去磨合,引導他們去和不同類型的同學接觸和交往,引導他們去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和亮點,讓他們去學會與人合作。在小學數學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們的人際交往能力,鍛煉其綜合素質。
3、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學生們接受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僅僅是為了掌握基本的知識嗎,答案是否定的。孩子們出生后就像一張張白紙,他們需要來學校接受基本的教育,學會基本知識,學會正確的邏輯思維能力,樹立正確的認知,逐漸構建起自己的知識框架和認知體系,用知識和思考能力這支筆,在白紙上進行創作。創作的過程需要很強的轉化能力——即“學習”到“實踐”的過程,也可以理解為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這是老師們的教學目標之一,但學生們現在此能力普遍較欠缺。在小學數學課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通過實踐探究的過程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也能通過學習交流過程讓學生們知曉理論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這樣一來有利于提高學生們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探究
1、老師要為學生創設寬松的小組合作學習氛圍
我國傳統教學一直處于“教師本位”模式,但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各專家和學者對“生本課堂”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生本課堂”強調學生們作為課堂的中心,自主地去探索知識。偉大大腦研究學家贊博曾經在《啟動大腦》一書中指出“當我們的大腦處于緊張狀態時,其對外界的信息會更不易吸收,當我們的大腦處于放松狀態時,我們的學習能力和創造力是無窮的”。學習氛圍對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影響很大,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能夠加速學生們對知識的接收和理解。因此,想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老師要努力為學生們營造出輕松愉快的小組合作學習課堂氛圍。例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在每節課開始時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發現的、新聞上閱讀到的有趣數學小知識、小故事,有條件的情況下組織學生們到戶外進行數學學習。老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小方法為學生們營造出開放式的“生本課堂”氛圍,提高其學習主體性,有利于為小組合作學習打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2、老師要強化數學知識之間的關聯性
數學知識之間存在著極強的關聯性,但現在的教學常常將這些關聯性切割,導致學生們不能搭建起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在現代教育中,其實很多新型教學工具都能很好地幫助老師開展高效課堂教學,老師們要創新性利用新的教學工具輔助教學。例如: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思維導圖是一項較常用的工具,能夠通過色彩、形狀和層級,將所有知識點串聯起來,加深學生們對數學知識的印象。小學數學知識點較多,太過分散的知識點很容易被學生們忘記,老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生將混亂的、復雜的知識點和思路變得清晰,將整本書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幫助學生構建起宏觀的數學思維框架。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更加清晰,有利于進一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
3、小組學習中融入實踐,加深學生理解
學生們從小接受教育是為了讓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生活,同樣的道理,小學數學課程的學習也是為了為未來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最終幫助學生們用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也給數學老師帶來教學啟發:我們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用學習到的知識去解決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來帶領他們體會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例如在數學課程“水電氣費的計算方法”一課教學中,在學習完書本上的知識、聽完老師的講解后,學生們還是不能很好地對知識進行應用,不太清楚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去計算,這時候數學老師就可以給學生們布置一點小組合作學習課后小任務:①課后去收集自己家里近半年內的水電氣使用情況,并記錄好數據;②自己動手進行水電氣費用的計算;③結合每月家庭賬單審核數據的計算準確與否;④上網查找不同國家的居民利用各類資源的新聞、故事以及圖片。讓學生們課下做好充足的準備,課上選取幾位學生上臺為同學們分享圖片、故事、新聞,展示他們搜集到的數據。數學老師將課堂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有利于加深學生們對知識的理解,為教學的高效開展打下好的基礎。
結語:
數學知識作為一門基礎課程,對很多學科的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如何創新教學,在小學數學更好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是學校和老師需深入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董憲國.淺析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模式[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8(02):162.
[2]范麗麗,蘇珍慧.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中華少年,2018(0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