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雙喜
摘 要:教學是一門藝術,新課的引入是教學的至關重要環節,直接決定了一節課的好壞,是一節課的靈魂所在. 一個好的引入,可以調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更快更好的進入學習狀態。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導入法
在解析幾何這一章的教學中總感覺教學不好引入,尤其是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一節,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引入不到位,大多數老師是開門見山直接告之新課的課題,有的教師包辦代替,簡化了引入過程。這種引入方法忽視了能力的培養,失去了探索發現的時機,也難以吸引全體學生的注意力。下面我就結合自己這幾年的教學實踐,談一下自己對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課堂導入的幾點做法:
【案例1】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三幅太陽升起的照片,地平線與太陽的位置關系是怎樣的?
【設計意圖】情境是探索問題的土壤,一個好的問題情境、有趣的情境能引入良好的學習佳境。我通過演示太陽升起的過程讓學生來體會直線與圓之間的變化關系。導入數學課寓趣味于其中,既體現了與地理學科的整合,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并通過學生自己畫圖,體會從視覺到實踐操作的過度,豐富學生對現實空間及圖形的認識,建立空間觀念,發展形象思維。同時也是對學生想象力的一種培養。
【案例2】
微機演示唐朝詩人王維《使至塞上》: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第三句以出色的描寫,道出了邊塞之景的奇特壯麗和作者的孤寂之感。“荒蕪人煙的戈壁灘上只有烽火臺的濃煙直沖天空”,如果我們從數學的角度看到的將是這樣一幅幾何圖形:一條直線垂直于一個平面。那么“圓圓的落日慢慢地沉入黃河之中”又是怎樣的幾何圖形呢?請同學們猜想并動手畫一畫。
借助微機展示“圓圓的落日慢慢地沉入黃河之中”的動畫圖片從而展現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
【設計意圖】從人們熟悉的太陽東升西落問題展開,讓學生感受生活中反映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現象,通過直觀畫面展示問題情景,學生大膽猜想,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探索問題的氛圍。同時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無處不在,應用數學無處不有。
【案例3】
復習回顧:
1前面一節課我們學習了點和圓的位置關系,點和圓的位置關系有幾種?怎么判斷?
2兩點間距離公式,和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分別是什么形式?
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然后幻燈片演示;
點和圓的位置關系有三種,分別為相交、相切和相離,判斷的方法有幾何法和代數法。
兩點間距離公式: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
探究:一個小島的周圍有環島暗礁,暗礁分布以小島的中心為圓心,半徑為30km的圓形區域。已知小島中心位于輪船正西70km處,港口位于小島中心正北40km處,如果輪船沿直線返航,那么它是否會有觸礁危險?
學生回憶所學知識:①是平面內的點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集合,確定圓的要素是定點和半徑。
談論:以小島的中心為圓心,東西方向為軸,南北方向為軸建立直角坐標系,則問題歸結為直線和圓是否有公共點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回顧喚醒學生記憶,對本節課的學習做出有效的鋪墊。
【案例4】
復習提問:1、點與圓有幾種位置關系?
2、若將點改成直線 ,那么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又如何呢?
1、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觀察右邊的三個圖形:直線與圓分別有多少個公共點?
1、如圖1,直線與圓公共點,那么這條直線與圓。
2、如圖2,直線與圓有公共點時,那么直線與圓。此時,這條直線叫做圓的,這個公共點叫做。
3、如圖3,直線與圓有公共點時,那么直線與圓。此時,這條直線叫做。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教學程序,使學生理清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方法,真正把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轉變為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再創造”過程,體驗數學發現和創造的歷程,為學生形成積極探究的學習方式。
【案例5】
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如下問題:
問題:一艘輪船在沿直線返回港口的途中,接到氣象臺的臺風預報:臺風中心位于輪船正西50km處,受到影響的范圍是半徑長為30km的圓形區域,已知港口位于臺風中心正北50km處,如果這艘輪船不改變航線,那么它是否會受到臺風的影響?
教師提出:利用初中所學的平面幾何知識,你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請同學們動手試一下。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數學角度看日常生活中的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探索熱情。 【案例6】
聯系生活中的具體情境,師生共同舉例:如
(1)自行車在平坦的地面上騎行,把自行車輪胎看成一個圓,平坦的地面看成一條直線 (師生共同畫出圖形)
(2)自行車在泥濘的道路上騎行,把自行車輪胎看成一個圓,泥濘的地面看成一條直線 (師生共同畫出圖形)
(3)一個圓形的風車在平坦的地面上轉動(師生共同畫出圖形)
【設計意圖】聯系生活,體會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總之,教無定法,教無定則,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這節課的引入方式是多樣的,根據學情及教材特點可以選擇恰當方式,我們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的調動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提高教學效率,我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為例舉出不同的課題引入方式,以期拋磚引玉,引起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對課題引入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