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建球
【摘要】隨著中國與國際社會的接軌,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育管理推出“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方式。在傳統的中小學教育管理中偏重于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對中小學的教師進行管理和監督,強調服從和量化考核,這一點的加強,使教師在很大程度上都失去了教學育人的本質,使教師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出教學潛能。隨著我國進入民主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以人為本”的政策得到廣泛的應用。中國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與國際接軌、與世界接軌,以驚人的速度融入了世界的發展。教師們對自身的發展也有了渴望,因此,對中小學的管理推出了以人為本的政策。下面將對以人為本的管理在中小學教育管理中如何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以人為本 中小學 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9-0008-02
我國是一個和諧的社會,每個人都被尊重,一些著名的心理學家提出過,人是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感和被尊重的。中小學教育管理中提出的以人為本進行教育,是對教師的尊重,正確認識到要尊重教師的人格和尊嚴,尊重教師在教學中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師的感情和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讓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潛能。讓教師在以人為本的管理中起到積極地引導作用。讓教師發揮出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才能夠使中小學以人為本的教育方式呈現出活躍的氛圍。在教師的教學得到尊重的同時,在對中小學生的教育管理方面也同樣的應該實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通過素質教育,讓中小學生的自我素質得到提升。不光是素質教育,在當前教育課程的不斷改革創新的同時,我國各個地區的中小學校也在積極地參與,并改革教育方式,通過響應改革的號召和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讓中小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
一、中小學教育管理制度的現狀
目前的中小學教育管理機制的制度,與其說是一種對制度自身的保障,更不如說是一種監督手段。隨著素質教育的廣泛推廣,對于中小學生的懲罰制度應該繼續沿用,并且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完善對中小學生的懲罰制度。在中小學生教育管理制度的開展實施時,要做到到對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并對以前出現的問題要杜絕在發生,對潛在的問題進行預防。我國各地的中小學都應當建立教育管理制度,通過對教育管理人員的監督檢查,不斷地完善當前的教育管理制度,讓中小學的教育管理機制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
二、中小學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
1.勞動資源的分配不均和完善
我國的中小學的教師職工都是通過工資制來進行教學管理,這種工資制都是通過課時來決定的,這就是說,老師們上課的多少直接決定了老是每個月的薪水,薪水和課時量是成正比的,這一制度的實施,在一定成程度上能夠促進教師職工們的教學積極性,能夠讓教職工在為學生們上課的同時能夠享受良好的待遇,既能促進教師的教學興致,也能夠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然而,每一項政策的實施都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長期實行這一制度,會導致教師們過于看重薪水,對于自己所教授的學科不重視,嚴重影響教學質量,教師在過分看重工資的同時,會忽略對教學方式的創新,教學方式會過于沉悶,沒有創新,會導致中學生的學習方式過于死板,不僅對于中小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有影響,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不了興趣,更是違背了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理念,導致學生的學歷能力下降,對于學生的各方面培養都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學校在發展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體系時,應該做到科學合理的利用教師再教育中所占地位的重要性,因為教師是學生在學習的長征中的一個指路人,通過對教師資源的合理利用,加強教師在中小學生教育中的引導和輔助作用,在推廣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下,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學生的整體素質。
2.校領導缺乏監督和完善
中小學的教育管理已經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關注,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措施來加強中小學生教育管理機制的改革,然而在實際的改革過程中,需要學校的領導和學生共同監督。學校領導在教育改革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是由學校領導負責實施的,學校領導在教育改革政策的實施中起到了領袖的作用。中小學生的教育管理機制的改革,是通過對傳統的教育方式不斷檢驗,從中發現問題并及解決,并且,從實際問題出發,找到源頭,并提出建設性的對策,并且要不斷的創新和完善,在創新的同時,要結合學校的教育管理現狀,從實際出發,不能過于夸大學校的管理成果,正確認識學校的管理。學校領導在學校教育管理的改革的過程中,應當結合教育部所發布的教育目標,切合實際的進行改革。學校領導在面對學校進行的教育改革時,承擔這風險和責任,這就體現在,如果在學校施行相關的教育管理改革時,學生的學習沒有得到一定的提高,反而還沒有改革之前的教育管理方式更加能激發孩子學習的動力,這時,就說明這個教育管理機制的改革是失敗的,學校領導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由于有些教育管理機制的改革,可能會導致學校領導的領導權力不能更好的實施。所以不管是學校領導,還是教師職工,在提出教育管理機制改革的建議時,要遵守中小學的教育發展規律,遵守合理的教育管理機制,與學生進行更好的溝通和協調,讓中小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教育管理環境中更好的學習。
3.中小學教師職工的工作模式存在問題及完善
在我國的教師中,大部分的教師都是每個有固定的薪水,而且,在教師的招聘中,依舊采用傳統的說法,一日為師,終生為師,一旦步入老師的行業,將一生從事這一工作。然而,教師是最值得人們尊重的職業,他們默默無聞的奉獻自己的知識,傳道受業解惑,而教師的職稱評定按照固有習慣來進行,對教師的人事制度管理中,沒有得到最好的發展,使得一些優秀的教師發展受到影響。教師職工在進行職稱評選時,都是通過發論文的形式,通過發表的論文,來對教師進行職稱評定,而一些優秀的教師,忙于自己的工作,并不能及時的對自己的教學方式或者教學感想通過論文的形式發表,這就嚴重影響的教師是職稱評定的公平性。因此,相關的管理部門,應當對中小學教師職工的人事制度進行改革,通過對人事制度的改革,提高教師對工作的積極性,使教師在認真傳播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對自身有正確的認識。
三、以人為本進行教育管理
1.以人為本,培養高素質的校長
校長是一個學校管理的靈魂,只有一個好的校長,才能管理出一所好的學校,校長是領袖,所以,對校長的建設性培養,也就是一個學校長遠發展的關鍵。對于校長的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強校長的政治思想素養,校長應當是具有高尚的品格與美好的品德修養,古人有云,上梁不正下梁歪,校長是學校教育管理的關鍵,校長的日常生活都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每一位同學。校長是一個學校的最高領導,當今社會是一個反腐的社會,校長應當以身作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學習方針。做到公平對待每一位學生,不偏心、一碗水端平,做到對每一位同學的公平對待,面對差生時能夠針對性的提出管理方案,而不是一味的數落,要讓學生感到校長威嚴可敬的同時,看到校長為學校發展做出的貢獻。其次就是校長要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現在教育強調的是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在面對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時,校長需要做出更好的調整,這就對校長這一工作有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培養高素質的校長,在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管理體制改革中有重大作用。
2.以人為本,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
經過上文的闡述,不管是對教育管理體制的改革,還是對校長、教師所提出的的一系列意見和管理方針,最終的目的是落實到教育對象——中小學生上,因為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落實到學生身上,只有學生受益了,教育方針的改革,才算是有用。我們在強化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時,要做到教學先教做人,讓學生們意識到,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不光是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更高的要求,而是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要明確教學的宗旨,是面向全體的學生,通過落實這項宗旨,對中小學生的教育管理進一步的加強。
四、結語
以人為本的教育管理方式,要求當今中小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提高,通過深化教學改革,因材施教,通過合理科學的教育管理體制,讓中小學生在完成義務教育的同時能夠進一步的提高自身的修養,為我國青少年發展成為國家棟梁作出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1]朱磊.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主要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3年17期.
[2]邱百惠.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及改進策略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4年11期.
[3]潘玉霞.有關初中班主任管理和教育藝術的研究[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3年24期.
[4]王麗偉.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效率的相關措施分析[J].考試周刊,2014年85期.
[5]黃宏偉.有關初中班主任管理中的問題與對策[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5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