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伶麗
[摘要] 目的 研究PDCA循環模式用于婦科護理臨床帶教中的價值及臨床效果。方法 隨機抽取200名婦科護理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綜合序貫法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100例。參照組采用傳統教學,實驗組采用PDCA循環模式教學。采用試卷的方式對實習生理論能力及實踐能力進行評定,并記錄其在護理工作中發生的不良事件,后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實驗組理論評分(92.10±1.24)分,參照組理論評分(72.13±1.20)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實踐能力評分(92.16±1.14)分,參照組實踐能力評分(73.66±1.21)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率(2.00%),參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1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PDCA循環模式用于婦科護理臨床帶教中具有顯著效果,可準確提高實習生的綜合能力,減少不良事件發生率,值得應用于臨床推廣。
[關鍵詞] PDCA循環模式;婦科護理;臨床帶教;不良事件;實踐能力;理論知識
[中圖分類號] R-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11(a)-0122-02
臨床學習對實習生證實接觸護理工作的重要環節,在以往教育過程中,均以教師單方面教授為主,雖然能夠使學生過多地接觸書本知識,但在實踐方面存在明顯缺失[1]。而在臨床帶教教學過程中,學生如果不能得到準確有效的教學干預,使其掌握的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相結合,便會導致其在實際護理工作中出現失誤,影響護理質量的同時,限制其自身綜合能力的提升[2-3]。因此,臨床有必要采用正確的教學模式進行干預,以提高其理論能力與實踐能力為目標,使其綜合能力能夠達到臨床護理工作的需求。該院就100名婦科護理實習生采用PDCA循環模式教學干預開展研究,旨在為明確PDCA循環模式用于婦科護理臨床帶教中的價值及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該院于2017年7—10月收錄的200名婦科護理實習生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為應屆畢業生,經學院理論考試合格者;②均明確該研究開展核心及主題,自主配合研究內容開展;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自身嚴重疾病者;②抵觸或不配合研究內容開展者;③參與其他研究者。采用隨機綜合序貫法分為參照組和實驗組,各100名。實驗組男10名,女90名,年齡21~23歲,平均(22.3±0.2)歲;參照組男12例,女88例,年齡20~23歲,平均(22.1±0.3)歲。兩組基線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兩組基線資料具有較好均衡性,可進行對比研究。
1.2 方法
參照組采用傳統教學,實驗組采用PDCA循環模式教學,具體內容如下:帶教人員首先應對現有的教學方式及制度進行分析,并充分理解PDCA循環模式,結合醫院特點制定干預出不同層次的帶教計劃,并由教師擔任監督、教育、管理及評價者的角色,圍繞醫院護理內容及婦科護理理論知識制定教學計劃。開展過程中,從學生進入科室第1天,將本科特點、職責、護理內容、制度等對學生進行講解,使其盡快使用自身工作,采用臨床示例操作的方式開展教學,要求學生自發成立討論小組,圍繞理論及實踐操作開展討論,并提出與之對應的問題,相互探討后進行解答,通過教師介入了解問題的回答是否正確。課程開展之后,結合教學內容制定考核標準,對學生表現、操作能力、服務態度等進行打分,實施了解學生綜合能力及掌握程度,如存在掌握不全面者,應側重進行培養,并及時完善修改,確保教學質量。
1.3 研究指標
采用試卷的方式對實習生理論能力及實踐能力進行評定,并記錄其在護理工作中發生的不良事件,后進行對比分析。
實踐能力以該院自制的內容操作為判定標準,滿分100分,分值越高實踐能力越強。
理論能力采用該院自制的調查問卷進行評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理論能力越高。
1.4 統計方法
該次研究在處理數據時采取SPSS 20.0統計學軟件。計量數據呈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取獨立配對t檢驗;計數數據呈百分比(%)表示,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理論評分對比
實驗組理論評分(92.10±1.24)分,參照組理論評分(72.13±1.20)分,實驗組與參照組相比明顯要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5.730,P=0.000)。
2.2 實踐能力評分對比
實驗組實踐能力評分(92.16±1.14)分,參照組實踐能力評分(73.66±1.21)分,實驗組與參照組相比明顯要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1.282,P=0.000)。
2.3 不良事件發生率對比
實驗組不良事件發生率2.00%(2/100),參照組不良事件發生率16.00%(16/100),其中實驗組護理糾紛0例、配藥差錯0例、院內感染2例,參照組護理糾紛6例、配藥差錯6例、院內感染4例,實驗組與參照組相比明顯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317,P=0.001)。
3 討論
以往臨床針對婦科護理臨床帶教多采用常規教學進行干預,由教師占據主導對實習生進行講解,圍繞臨床護理內容及實踐操作開展課程,以灌輸式的思維將相關知識告知患者[4]。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實習生的操作能力及理論知識,但提升程度有限,實習生在實際護理工作中仍舊會出現較多失誤,限制其護理能力的提升。PDCA循環模式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學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一種管理理念,能夠將管理工作圍繞計劃、執行、檢查、調整等4個環節開展,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帶教人員按照PDCA循環模式合理調整教學方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內容相互結合,以綜合提升實習生自身工作能力為核心,確保實習生經過PDCA循環模式干預,使其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獲得對應提升[5-6]。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PDCA循環模式能夠按照計劃帶教,有目標、有方面的實施教學內容,使教學更加規范、科學及制度化,并根據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高低差異進行分組,合理調配教學方案,使其整體學習能力得到提升。本研究結果,實驗組實習生理論知識成績及實踐操作成績與參照組相比明顯要高(P<0.05)。證實將PDCA循環模式用于婦科護理臨床帶教中具有顯著效果,能夠在提升學生自身綜合能力的同時,使臨床護理工作質量得到提升。
綜上所述,在婦科護理臨床帶教中采用PDCA循環模式干預效果顯著,可行性較高,能夠幫助學生融合理論知識及實踐知識,從而提高整體帶教水平,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Eman R Ahmad,Nourah Hasan Al Qahtani,Hoda Nafee,et al.Teaching professionalism to Saudi nursing students using guided reflection on clinical vignette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 2018,8(1):1.
[2] Apor Emmanuel,Connell Nathan T,Faricy-Anderson,et al. Prechemotherapy Education: Reducing patient anxiety through nurse-led teaching sessions[J].Clinical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18,22(1):76-82.
[3] 蘇來曼·卡斯木,丁俐文,買合甫拜·艾山,等.PBL與LBL雙軌教學法在留學生臨床見習帶教中的應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7,12(28):2-4.
[4] 黃慧紅,言彩蝶,楊莉,等.婦科臨床護理教學課程體系改革研究及應用[J].大眾科技,2017,19(1):77-79.
[5] Xiao Ying,Xian Chunjing,Su Shumei,et al.Effect of PDCA mode on improvement of qualified rate of cleaning of endoscopes in operating rooms[J].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2015, 25(18):4293-4295.
[6] 朱曉菁,熊勇,王根群,等.PDCA循環法在臨床護理帶教老師培訓中的實踐[J].現代臨床護理,2014,13(6):84-87.
(收稿日期:2018-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