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軍威 于冰 才立軍
摘 要:東北的冰雪有著濃郁的民族風情和地方特色,冰雪文化更是有著久遠的歷史。冬季冰雪項目課程開發與教學實踐是我們體育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冰雪課程開發與實踐教研活動中得到充分的見證,這將極大地推動各個學校的冬季冰雪項目課程開發與教學實踐的進程。
關鍵詞:冬季;冰雪項目;課程開發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8)03-0068-02
作為遼金文化的發祥地,阿城地處張廣才嶺與松花江平原的緩沖地帶,有著近百里綿延的青山和旖旎蜿蜒的阿什河,在白山黑水之間,滿族人借助滑冰與滑雪器具的漁獵生活歷經了幾百年。20世紀30年代,阿城就有滑雪場,玉泉滑雪體校是中國最早的滑雪基地,被譽為中國的滑雪之鄉、中國滑雪人才培養的搖籃。因此,阿城冰雪育人資源豐富,冰雪項目課程開發可以選擇的課程內容有很多。
多年來,阿城區教育局堅持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以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體育鍛煉為工作思路,創造各種有利條件促進冰雪教學開展,在硬件上借助周邊20多家雪場資源,校企聯合開展滑雪教學,投入大量資金,澆筑百塊冰場、冰塊,提出“冰雪特色,魅力阿城”的口號。在中小學中開展冬季“1+1”工程,即冬季一校一品,一名學生一項冰雪技能,并把冰雪技能考試列入中考項目,嚴格執行考試程序,督促各校上冰上雪。在軟件上,阿城冰雪項目課程開發以體育名師工作室為依托,以陽光體育運動為載體,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強調愉悅身心與素質技能提高并存,注重教學實踐為原則,實現冰雪育人的教育目標。
一、冰雪課程開發的四個層面
阿城區體育工作室把開發課程內容的方向瞄準在課程資源的以下幾個層面。
1.素質游戲項目系列化
利用冰雪自然環境資源與身體素質練習的有機結合,重新開發針對耐力素質、力量素質、協調素質等方面的趣味性強的練習內容。例如“趣味雪地輪胎”系列。廢舊輪胎在冬季相對柔軟,無棱角,取材便捷、經濟安全,制作工藝相對簡單,對場地要求寬泛,容易進行素質拓展游戲,利用這一特點,開發了“勇闖迷宮”游戲 ,將學生分成人數相等的兩組,一組利用輪胎上的繩索將輪胎拉起保持豎立,同時繩索交叉形成繩網,繩網高度1米左右。另一組按順序依次匍匐爬過繩網,并鉆過輪胎,全部完成后兩組替換,通過評價游戲完成的質量和用時多少決定勝負。“百舸爭流”游戲方法:將人數分成3~5人一組,1人坐在輪胎上,其余人合作拉動繩索。根據任務難度和不同水平,設為30米、40米、50米,組織者發出“開始”口令后,各組一起出發,先到達終點的小組獲勝。“砸核桃”游戲方法:4~8人為一組,將掛有3米長繩的輪胎平放在地面,中間放置一個足球。每人手持繩的末端一起將輪胎拉離地面1.5米左右高度落下,套中目標足球,先完成規定次數為勝。“雪地威龍”游戲方法:8~10個輪胎連接在一起,輪胎上坐1人,每個輪胎兩側各有1~2人拉動繩索。在準備就緒后,組織者統一發出指令,所有輪胎一同前行。在規定的時間內,拉繩的人與坐輪胎的人進行角色輪換,在每個人都輪換過一次后,游戲結束。
2.對民族、民俗項目的繼承與發揚
阿城是我國歷史上女真族的肇興之地,是金朝的開國都城(1115-1153年)。這里作為金朝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長達三十八年之久,金源文化是以女真族傳統文化底蘊,吸納和融匯中原文化及其他民族、部落文化而形成的具有時代和地域特點的文化,發展到了清朝,在民間滿族人經常結合傳統節日舉行體育比賽活動,項目有“采珍珠”“狩獵”、冰嬉、溜冰車等。而今阿城的滿族村、滿族學校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傳統,經常舉行區域間的比賽,體育工作室抓住這些良好的育人項目,把冰雪融入其中,開拓創新整理開發出適合校園內教學的冰雪項目,例如:把滿族文化中“珍珠球”“狩獵”傳統項目改造開發成“雪地珍珠球”“拉雪橇狩獵”。“雪地珍珠球”項目的技戰術和競賽規則與“珍珠球”相同,只是增加了場地的大小與單人技術。“拉雪橇狩獵”的比賽方法是:兩人沿規定的路線拉動雪橇快速移動,一人持弓箭坐在雪橇上,在移動過程中對動物標靶進行射箭,以計時計準為評判比賽成績。該項目既能體現個人能力,又能突出團隊配合協作的重要性。
3.改造現有的冰雪競技項目
現有的冰雪項目有很多速滑、短道、高山滑雪、單板滑雪、越野滑雪等,把它們引進校園教學多數都會受到場地器材的限制,不宜開展,只好從中找到在普通的場地也能進行的項目進行改造,例如:越野滑雪進校園。把在叢林中穿行的越野滑雪引進到平整的操場上,在學完基礎滑行技術后,利用操場上的積雪修建多個滑行難度障礙,讓學生模擬體會越野滑雪。另外根據學生年齡特點,改造滑雪器材,把標準的比賽雪板改造成適合三年級以下的1米板,三年級以上七年級以下的使用1.5米板,八年級以上的使用標準板。同時把越野滑雪的軍事三項改造為滑雪與自制射箭相結合,提高越野滑雪的趣味性。
4.創新項目的課程化研究
如何把創新項目引入課堂,首先要把握住時代的脈搏,吸取社會體育與家庭體育的特色項目,與學校體育進行整合,讓課堂內容能夠充分吸引學生參與,改變原來學生想運動卻不想上課的狀況,然后在課堂教學中逐步根據要求提高運動質量,例如:“冰壘球”項目結合了冰球、曲棍球、壘球的特點而形成對抗比賽,學生剛開始不要求有太高的滑冰基礎,站立原地手持自制的球桿也能參與比賽,入門門檻低。隨著興趣的提高,學生就自覺練習持桿滑行了,逐漸學生的對抗賽就變得激烈有看頭了。
二、冰雪課程開發的兩點困難
課程開發是一個系統工程,從課程目標的制定、內容的選擇、方法的運用、課程實施的檢驗等,需要長時間反復地進行實踐,在冰雪課程開發實踐中,工作室又遇到了一些困難與問題。
1.開發課程內容學段問題
以越野滑雪為例,越野滑雪是借助滑雪用具,運用登山、滑降、轉彎、滑行等基本技術滑行于山丘雪原的運動項目,我們把它引入校園雪地上教學,像滑行這一技術,低學段的學生學習標準動作技術,配上標準的器材練習就十分的費勁,所以我們改造并自制了適合低年級用的輕型短雪板,雪杖也改用適合不同身高不同學段的竹制雪杖。降低教學的難度,先從培養學生興趣入手,逐步隨學段提高動作標準,向趣味性、競技化靠攏。
2.器材開發和再利用問題
采用自制低成本、原生態自主知識產權的器材,例如:把廢舊輪胎上色,根據需求鉆孔,選擇適宜的螺絲桿鐵環焊接,并用保險卡扣連接輪胎與繩索,確保接觸面光滑無毛刺;越野滑雪狩獵項目中,利用廢舊的竹貔子、架條、旗桿、稻草、PVC管加工后變成學生們滑雪時用的雪杖、弓箭與標靶;把修不上的薄桌板拆下來,鉆出小洞,穿上繩,制成小雪橇板;把破舊的冰刀拆卸后做成“單腿驢”;利用破舊罐頭盒灌上水后凍實,做成冰靈球。由于體育名師工作室在課程開發上做了很多細致的工作,阿城區現已開發成型的有“趣味雪地輪胎”“雪地壘球”“雪地卡巴迪”“冰壘球”“冰靈球”“雪地珍珠球”“校園越野滑雪”七個項目,這七個項目也分別在實驗小學、雙豐中學、第八中學、料甸中心學校、金龍山中心學校、亞溝中學等學校進行了實驗。這七個項目具有四個方面的特點:第一是修改了內容,去掉不適合學生“身心健康、社會適應”發展的、與體育學科課程性質無關的內容,例如堆雪人,單純雪地作畫等。第二是降低了難度要求,降低運動難度、動作難度,不苛求動作的細節,調整器械規格,改變器械功能等,例如校園滑雪。第三是簡化技戰術,降低需要經過較為系統的訓練和較高體能和技術水平才能完成的戰術,保留簡單的基本技戰術,例如雪地壘球。第四是改造場地器材,使場地器材適合學生的年齡、性別、身高的特點,滿足學生的興趣和需求,例如趣味雪地輪胎。這七個項目很快就在其他區校間進行推廣并開展了教學,反饋效果良好,深受師生們的喜愛,其中“冰壘球”“冰靈球”兩個項目已經成功開展了校級聯賽,學生學、練、賽興趣濃厚,健身價值高,兩個項目的技戰術方法與競賽規則等相關內容還在《體育教學》雜志發表。
三、冰雪課程開發應注意的三個方面
課程資源開發就應該積極利用人力資源、設施資源、人文地理、自然環境等資源因地制宜地發揮其應有的教育優勢。在北方的冬季體育課程可開發的資源是豐富的,有著很大的潛在價值,但是,在冬季課程資源開發時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選擇項目時存在著盲目性,資源豐富不代表都適合現代的體育教學要求。
2.課程內容開發沒經過反復論證與實踐就急于形成一本本的教材,大面積推廣。
3.課程資源開發不能與有效的教與學結合起來。
體育教學是按一定計劃和課程標準進行的有目的和有組織的教育過程,其任務是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技術與技能,增強其體質,培養其道德、意志、品質。所以在選擇冬季課程項目上要從是否符合教學要求出發慎重考慮。冬季項目課程資源開發要做到教學內容易推廣、情趣感強和健身性強,內容教具學具與所教學段不要脫節,過濾掉存在安全隱患的環節。
走進冬季的阿城區就如走進了童話般的冰雪世界,這里有著獨特的冰雪育人環境,我們正用冰雪特色這張名片,廣結各地的教育同人,集思廣益為我們的冰雪教育出謀劃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