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究性教學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相當于大學的論文研究這種學習方式,這種研究方式是圍繞某一數學問題進行探究和思考。在此期間,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自己要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這也是新課程大綱改革當中對數學教學模式的探索,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的學習負擔,提升學習的能力,本文就以初中數學教學為背景,探討高效學習數學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潛能。
關鍵詞:初中數學;探索性學習;數學研究
一、 探究性教學的內涵
探究性教學一般以數學問題為出發點,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對現行的數學教材進行探究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在課堂當中做學習的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中自由表達,充分討論,圍繞某個數學問題,舉行獨特式的討論教學,學生通過個人,集體,小組,等多樣的方式進行疑難問題的解答,這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科學探究能力。
二、 教師在教學活動當中的作用
(一) 提出探究性問題
因為數學本身是一種非常抽象的知識,這種知識,在一些教師的引導之下,有些同學可能學習起來并不困難,有些同學則會陷入兩難境地。這是真實存在的一個問題,但有些教師認為,只要教師勤勤懇懇的教,學生就會學會,這種教學實效,一定要摒棄,建立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要想掌握這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就必須要學會提出疑問,讓學生擁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機會,具體的步驟和過程有以下幾點:
1. 在備課時,做良好的規劃
教師在備課過程當中,對一些知識點的設問一定要合理科學,盡量能夠引起學生對問題的關注,比如在初中數學學習概率統計這一章的知識時,在教材當中有擲骰子這一幅圖片,那么教師可以依據這幅圖片進行提問,比如說大家在擲骰子的時候,擲六次會有多少種情況?這樣學生就會開發自己的想象空間,通過各種方式去尋找答案,往往一些同學會根據自己的思考,得出正確的答案,老師再通過一些具體的糾正,這樣學生就會掌握好學習內容。
2. 采用點名式的提問方式
點名式的提問方式有非常多的益處,它能夠使學生產生一種課堂的緊張氛圍,這樣的學生必須要緊跟老師的教學步伐,對于老師所提出來的一些問題,要積極思考,并且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回答這樣一種問題,比如我們在學習函數這一章知識的時候,教師就會提出什么是函數這個問題,然后學生根據翻閱課本或者查找資料,最后再經過自己的總結,往往多個小組或同學的總結內容和答案是比較接近于真實的答案,教師在對這些答案進行一定的糾正,就會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樣很多學生就能夠把自己所犯的錯誤進行很好的歸納和總結,記憶和印象都比較深刻,這樣學習到的知識才比較扎實。
3. 問題式的小組學習
目前都倡導小組學習這種方式,小組學習這種方式是非常不錯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帶動大家去積極討論,同時能夠從其他同學的討論當中獲取知識,掌握一定的溝通和交流技術。但是由于初中生在討論過程當中往往會將一些問題帶偏,所以教師在組織大家進行討論時,必須要帶有一定的問題,這樣大家在討論過程當中就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比如說我們在學習函數這一章知識時,就可以向同學提問,函數的類型有哪些,當然了,函數的類型有很多種,對于初中范圍的學生來說,并不一定能夠回答全面,但是能把初中范圍的知識回答好,就是一種進步。
(二) 組織學生獨立思考
我們之前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對探究性教學所做出來的一種鋪墊,其實最主要的一種方式就是組織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問題,對于現行的教學模式和具體的情況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一種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環境,對于每一個課程來說,可以安排一次小小的測試,讓學生能夠在緊張的考試氛圍當中解析問題、獨立思考,在考試的總成績當中,可以按平時小測試的成績進行加分或者減分,這樣就會帶動大家去思考問題,同時也可以避免吵鬧喧嘩,交頭接耳,影響其他同學學習。
(三) 對問題進行總結
這是探究性教學最主要的一個過程,就是對所探究的問題進行總結,因為學生的學習和認知是有限的,不管采用什么樣一種方式,都無法將問題說的特別全面,這時老師就可以對探究性的問題進行一定的總結。學生可以用這樣的標準知識和自己所探究出來的知識進行比對,得出與其他同學的差距,在課堂當中營造一種攀比的學習心理,這樣才能夠促進大家學習和探究。而且教師要對一些小組所討論的知識進行點評,對表現不好的同學提出改進意見,對表現優異的同學進行鼓勵,讓所有的小組都能夠有競爭意識,有小組討論的自信,不斷學習,不斷成長。
三、 學生在探究性教學過程當中的成長
這樣的探究性教學的過程當中,最主要的主體也是學生,因此,學生在探究性教學過程當中的成長也是巨大的,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大方面:
(一) 學生自主發現問題
學生在長時間的探究性教學活動的影響之下,就會形成一種對數學的獨特思維,對分析問題的能力,逆向思維的能力和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都會有一定的提升,學生通過對其他問題進行觀察,反思和聯想,就可以得出非常好的問題。比如學生在學習相似三角形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供相關的教學素材,學生通過自己獨特的觀察能力,對圖形進行觀察,通過以前學習的全等三角形的定義,內容,對相似三角形進行反思聯想,提出相似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之間有何差別等等一系列問題,這樣也能夠提高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 假設能力的提升
假設對于數學的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能夠掌握好假設這種方式,對數學的學習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學生在掌握的知識的基礎上,對一些數學問題進行假設,然后再通過一系列的探究手段去驗證自己的假設,這樣能夠開闊學生學習數學的思維。
(三) 提高解釋數學問題的能力
數學的很多問題,到最后都必須要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所有的假設,所有的問題都要得到一定的解釋,教師應該營造一種非常民主的氛圍,學生能夠自主去解釋自己所提出的一些假設和問題。這樣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初中數學探究式教學,這不僅是一種新的方式,也是對課程改革的一種要求,培養綜合性人才的必然選擇。所以作為數學教師一定要完善這種教學方式,展現這種教學方式在教學中的效果,為學生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徐彥輝.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探究教學問題之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2.
作者簡介:
吳群,四川省資陽市,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中和鎮龍潭九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