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傳統教育中照本宣科的授課模式早已不能滿足現代化建設的需求,教師應貫徹落實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以數學基本理論與實踐為基礎,達成利用數學思維看待社會問題,形成終身受益的數學角度思考能力、自主分析能力、感知猜測能力等素養,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始終保持求知的狀態,即使脫離了教師的引導,依然能夠結合已有的知識體系,完成知識的新舊串聯,達成寓教于樂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思考與實踐
小學數學具有抽象性、邏輯思維性較強的特點,對于學生想象能力、創造能力等各個領域的思維拓展均有良效,因此,教師應一改往日獨裁者的教學角色,將學生從被動的知識接受狀態引導進入主動的探究意境中,為學生自由的思考提供契機,在課堂上創設出民主的表達空間,尊重學生天馬行空的想法,結合學生的反饋調整教學策略,以人為本實現素養的全面培育與進步。
一、 創設情境
課堂是學習的主戰地,學生學習的大部分時間都集中在課堂上,但是長期的封閉限制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拓展,使得學生觀點狹隘,束縛想象能力的延伸,教師可針對這一弊端,創設出虛擬的問題情境,從學生熟知的內容著手,簡化知識的繁復性,讓學生打消對數學的逆反心理,從內心深處認可數學知識,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與實用性。例如:學習“10以內加減法”時,教師先布下背景:“同學們我們今天去買菜?!睂W生議論紛紛,好奇心瞬間被激起,教師在學生興致盎然的當口,推進情境的創設:“大家都喜歡吃什么呀?我們今天一起去買些菜吧!”學生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的喜好,與此同時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反饋設計數學問題:“A同學愛吃的黃瓜今天賣2元、B喜歡的胡蘿卜3元、C喜歡的西紅柿4元(假設)…”讓學生計算自己喜歡的食物一共加起來多少錢?順勢詢問學生平日里的零花錢有多少,讓學生算一算自己的零花錢夠不夠買菜,買完后還能剩多少?由于情境中問題的設定更加契合生活,學生不由自主地展開了討論,教師可以利用現場資源,讓學生畫出“黃瓜、西紅柿”等食物進行“虛擬售賣”,自己為食物定價,學生在挑選計算的過程中,不忘“貨比三家”,整個課堂沉悶的氛圍被打破,其樂融融的主動進行探究,教師此時無須設定更多的問題,學生已經迫不及待的自問自答起來,輕松掌握基礎知識,樹立了自主意識。
二、 動手實踐
傳統課堂上教師慣于滔滔不絕的授課,學生難有獨立思考的機會,即使占據高分榜首的學生對于數學本身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完成呆板的字符演練,不利于數學素養的培育,教師應重視知識的獲取過程,讓學生摸索知識的由來,親自參與動手實踐,激發潛在能量。例如:教學“圓柱與圓錐”時,教師事先拿出一疊撲克牌分發,讓學生嘗試將一個角立在桌面上,讓學生快速進行旋轉,并在講臺上進行示范,讓學生觀察,旋轉中的撲克牌由平面變成了什么結構,一些聰慧的學生脫口而出:“圓”,教師可趁熱打鐵,基于學生的反饋詢問:“是什么樣的圓呢?”從而引出“圓柱與圓錐”的概念,或者,一些小學生喜歡“轉筆”,利用筆來代替撲克牌作為教學素材也是不錯的選擇,之后教師可讓學生回想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圓柱?哪些是圓錐?由具體事物的聯想區分兩者的知識點,在全身心參與的過程中,學生掌握的知識更為牢固,記憶十分深刻,有效避免了學新忘舊的情況,提升了數學素養。
三、 開展游戲
教師應摒棄故步自封的主觀臆測進行授課,在數學課堂上,尊重學生的主體意愿,并以學生的喜好出發,讓學生感到數學的樂趣橫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并非教師的獨角戲,而在學生樂于配合的前提下開展,必要時,教師可采取游戲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例如:學習“加減法”時,讓學生分為兩組開展“扔飛鏢”比賽,以接力的形式同組加分,學生為了時刻記錄組內的成績與其他組進行比較,自然就會對各自的分數進行計算,教師可在游戲中設立獎項,對于表現最佳,或者默契最高的組合提供獎狀或是小紅花的獎勵,這樣學生的熱情高漲,對于分數也就更加在意,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可讓學生回想,贏的一組與輸的一組差多少分?在此時賦予輸的一組表現的機會,讓該組成員進行過程梳理計算,也就是游戲心得分享,學生絲毫感受不到數學的枯燥性,反而對數學未知的內容充滿了期盼,在課外也可以同樣進行比拼,達到數學的持續性進步。
四、 串聯知識
學貴有疑,數學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想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提問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同時各種教學手法中也都糅合著提問的內容,教師應提出契合學生理解范疇的問題,輔以圖形解說,啟蒙學生的自主思考,例如:學習“圓的面積”時,利用三角形的面積回顧去思考:“圓的面積應該如何求?”促進知識的融會貫通。
五、 結束語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培育,可將課本上的知識遷移到實踐當中,避免知識的枯燥與無用,教師應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感悟深層次的數學哲理,徜徉在數學廣闊的天地中,自在的享受數學的學習過程,為國家儲備素質人才做好奠基。
參考文獻:
[1]錢留娟.探究如何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J].都市家教月刊,2016(2):262-263.
作者簡介:
蔡文娟,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沿湖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