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雪
【摘要】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最好的主陣地是課堂。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六個方面。
【關鍵詞】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數學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50-01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發《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中,“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這就是現今中國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總體框架,作為教書育人的我們關注的是,我們培養出的學生走向社會時,學校教育有沒有真正給予他們終身受用的東西?從而讓我們陷入“立什么德、樹什么人”等沉思中。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最好的主陣地是課堂。只有優化教學過程,能夠引發學生思考的課堂、高效的課堂的教學方式才是更好的方式。在實際教學的實踐過程中,結合自己的思考,談下個人粗淺之見,整理如下:
1.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育的本質,樹立的綠色理念,真正給予學生一生受用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2.關鍵要從課堂為抓手,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學生求知動力為原動力的教學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如可以講述數學史,再現數學創造過程,學生在經歷中感受數學內容的出現、演變過程,培養了學生社會學習素養。同時體會到數學家的偉大智慧和堅定意志,就是古人的高貴品格和無私奉獻精神才有這樣智慧的結晶。陶冶學生的情操,有效提升學生科學精神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素養。
3.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重視學生數學抽象、邏輯推理的素養能力的培養。數學課程目標中也對發展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與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做了特別強調,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教學中,這也是關注的重點。這就要求教者一定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團結協作獨立分析解決問題,在動手實踐中,知識本身會被真正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也會逐漸養成,更重要的是探究性思維也被開啟了。在探究中感悟、領會的體驗過程,也培養了學生勇于探究、樂學善學的素養品質。 4.在反饋中,能夠和學生互換角色,真正站在他們學后的狀態和層面上指導學生的學習,要做數學,而不是做題。學習數學不但要理解數學知識本身及其應用,還需要理解不同內容之間的橫向縱向聯系。更重要的是,做數學,要經歷選擇有效問題,大膽猜想結論,尋找有用條件,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最后在探究中得出結論。關鍵要在探究中緊緊抓住數學的本質,以點成線,以線帶面,真正的做到“做數學”。抓住本質,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5.要重視數學思想的培養。如類比、化歸、分類、數形結合、分類思想等數學思想,培養學生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和數據分析的能力。很多知識、方法都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膽進行歸納,這樣學生才可能對知識進行深層理解,揭示知識內在的聯系。數學思想的強大之處在于可以增強學生認知結構,對數學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條理化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避免出現“見木不見林”的現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切忌只重視知識本身,數學思想的引導和培養才是學生終生受益的。
6.評價方式多元化,建立綠色評價體系,有效落實核心素養。評價的主體、內容、對象、方式均要多元化。盡可能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充分體現以全體學生參與為主、組織形式上以因材施教、分層達成為主,落實核心素養中人文情懷素養。方式上不僅包括書面作業評價,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評價,包括對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動中的表現評價,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評價等,這樣不但落實核心素養中學會學習的能力,責任擔當意識,還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成功體驗。
核心素養課程體系,目前尚處于成長的路上,作為基層的落實實踐探索者,我們會繼續努力,力求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學習到了數學的知識與技能,領會數學知識背后精神思想、價值觀念,更應學習到適應學生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和能力。我們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學業質量、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均達標的人,大氣陽光的中學生。
參考文獻:
[1]《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基本要點》[J/OL].中國教育新聞網.基礎教育.基教試點.2016年9月14日
[2]盧良芳.注重數學實驗 展示探索過程 積累思想方法
——提升初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實踐與探索[J].《中學數學(初中版)下半月》2016年 第5期:63-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