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清
【摘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逐步發展,將生活情境教學法應用在教學中,特別是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自主學習,進而增強其學習質量。同時,生活情境與農村生活有很強的聯系性,可以讓學生通過生活經驗更好的認識與理解數學知識。此舉既能增強農村小學數學教學質量,也能推動農村小學生進一步增強學習能力。
【關鍵詞】生活情境 農村小學數學教學 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7-0165-01
引言:
我國是典型的農業大國,擁有數量眾多的農村人口。而小學教育是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關鍵時期,其中數學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但是對于農村小學教育而言,怎樣選擇適當的教學形式是農村小學數學教師需要認真考慮的大事。分析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的意義和具體策略,能夠有效增強數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一、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的意義
首先能夠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小學時期,農村學生的想象力特別豐富,和較好的思維拓展能力。由于數學知識具有一定的不易理解性和抽象性,在教學中融入生活情景模式,讓知識更加形象化、具體化,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消化與理解。
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大量數學知識隱藏在生活之中,但因為學生缺乏觀察力,難以認識到數學知識的具體應用。同時,生活情境教學方法能將日常生活與數學知識妥善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為其未來深入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基礎。
提高數學教學的互動性。部分農村小學生覺得數學知識不好理解,所以對其產生敬畏心。將生活情境應用在數學課堂上,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熟悉感與親切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關系,增強互動性的同時,增強學生學習效率。
二、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生活情境設置過于復雜
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法能夠提高學生參與性和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實踐能力與觀察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發展。但具體教學中,一些教師比較繁瑣的設置生活情境,讓學生沉迷于情境,難以集中精力聽教師講解,對學生學習產生負面影響。
(二)生活情境設置與生活實際不相符
將生活情境應用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時,一些教師沒有深入分析農村學生生活情況,隨意選擇場景,導致學生無法順利的進入情境中。另外,教師沒有基于學生視角處理問題,讓生活情境不符合生活實際,影響農村學生增強學習水平。
三、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的策略
新課標明確闡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基于學生生活經驗開展教學,要強化生活和知識的聯系,為學生營造優秀、生動的學習氛圍。將生活情境應用于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上,要重視選擇恰當情境,并實現知識與情境的雙向轉化。
(一)恰當選擇生活情境,增加與學生的交流
在數學課堂教學前,教師要細致分析教材,結合生活資源來設置情境,讓課堂體現出鮮明的生活化特點。如此既能縮短師生距離,也能促進學生發展,增強學生學習的能力與熱情,推動學生健康成長。如在學習“認識鐘表”課程時,農村數學教師要研究教學內容,按照內容設置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回答“在一天不同時間內都做了哪些不同的事”,幫助學生分辨時間,也可以讓學生按照鐘表樣式繪制時間表,促進學生快速、準確的認識時間。
(二)生活情境與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相互轉化
首先,將生活情境向數學問題的方向轉化。小學數學教學能為學生打下數學基礎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目前農村小學生盡管心理成熟,但思維能力較差,難以正確處理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數學知識源自于生活,教師要認真觀察生活,以實際生活為基礎設置情境和問題,提升學生理解抽象數學知識的能力。
其次,讓小學數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數學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學生既要掌握數學知識,也要懂得怎樣使用數學知識處理生活中實際的問題,進一步提高知識運用能力。教師要讓知識回歸實際生活,增強學生處理問題能力。如學習“對稱軸圖形”一課時,教師讓學生從農村生活中找到軸對稱圖形,結合已掌握的知識處理生活問題,如此既能增強學生學習能力,也能有效增強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綜合水平。
結束語:
將生活情境適當應用在農村小學數學課堂上,既能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和魅力,也能幫助學生將生活場景與數學知識相結合,提高其學習參與性和學習自信心,調動其學習熱情。生活情境的應用是增強農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科學方式和有效途徑,對增強農村學生實踐能力有難以替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宏.提高農村中學數學教學效果的幾點認識[J].學周刊,2017(30):118-119.
[2]陳文明.對如何促使農村小學數學教學實現“生活化”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7(10):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