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親易
摘要:一個優秀的有效的教學設計方案及形式總是隨著教師不斷地推敲與設計而形成的,如何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應是每一位老師思考的問題。如何進行音樂教學課堂設計,如何使音樂課堂豐富而有趣?音樂是人類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藝術形式之一,它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陶冶他們的情操,開發學生的潛能,提供學生以美的感受。那么如何通過一堂堂音樂課傳遞音樂,發揮音樂的價值呢?
關鍵詞:音樂課堂;教學設計;音樂價值
一、把握教學內容
(一)明確音樂學習的基礎
學生應該根據自己的音樂基礎,明確自己所在的水平,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累積音樂學習的經驗,培養學生自己的音樂功底和團體配合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自己的水平。
(二)根據學生的不同年級階段培養相應的音樂素養
中小學音樂課堂大致分為1—2年級,3—6年級,7—9年級,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可以從實現音樂情緒與情感的體驗,題材與形式,風格與流派方面著手。如,1—2年級的學生在音樂情緒與情感方面應體驗各種形式的音樂才能夠通過表情和體態的反應自然流露和表現音樂,并能準確的說出音樂情緒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3—6年級則應感受不同情緒的音樂,才能夠進行簡要的描述,體會處音樂情緒的變化。7—9年級應能夠有意識地體驗音樂所表達地各種情感,才能準確的運用音樂術語進行描述,并能簡要描述或通過多種形式表現出來。
二、明確課程總目標
(一)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能夠為學生提供音樂的興趣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又能促進其感受音樂,表現音樂,使音樂形式更為豐富;開發創造性發展潛能,提高創造力;才能更好的讓學生傳承民族優秀文化,從而增進對世界音樂文化豐富性和多樣性的認識和理解;更能促進人際交往,使團隊協作能夠得以提高。
(二)注重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感受音樂,充分地詮釋音樂作品,表達音樂的喜愛。讓學生更加享受過程,從而感受與理解音樂的感性特征與精神內涵。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三、培養具體的音樂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
表現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中,我們應注意培養學生自我表現能力。在低年齡階段能夠學唱兒歌,童謠及其他短小歌曲。培養學生良好的歌唱習慣,組織齊唱,輪唱,合唱多種歌唱形式。演奏方面學習其他課堂樂器的演奏方法,參與歌曲,樂曲的表現。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
(二)具備基礎的讀譜能力
現如今有許多中小學生的音樂課堂雖然教授音樂歌曲,但是卻沒有讓學生掌握讀譜的能力,導致在遇見新曲子時只能靠老師一句一句教才能學會。音樂課堂應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自主讀譜能力。
(三)通過音樂學習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音樂學習應以開發學生的潛能為目的。音樂創造包括兩類學習內容,第一點,我們應該注重開發學生潛能,比如說即興音樂編創活動;第二點,運用好音樂素材讓學生加以音樂創作。課堂上可以通過引導聆聽音樂探索發聲材料,感受聲音的強弱,長短和音色。引導學生通過人聲,樂器聲表現出一定的意境。
四、制定教學策略
(一)安排教學程序
通過課的類型是單一課還是綜合課來確定教學的步驟,從最初的引導學生聆聽音樂逐步讓學生對音樂產生興趣,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為了使音樂課程具有廣泛適應性和普遍實施的可能性,教師應該注意教學的進度,要明確教學的重要規定和規則,又要使學生有可選擇性的權利,使得不同地區的學生能感受系統群面的音樂課程,同時均衡發展自我的音樂素養。
(二)組合教學方法
在一堂課上,教師應通過子的的歌聲、教會學生演唱,演唱形式可以多種,最先可以讓學生齊唱,繼而讓學生進行組合演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表演欲望,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獨唱,并且加上肢體動作繪聲繪色地演唱。
(三)設計課外練習的作業
除了在課堂上的學習與表演外,還可以給學生留些家庭作業,即:表演給家長看,并且發送小視頻。這樣可以讓音樂教學課外與課堂實現結合,并且讓學生感受到表演的快樂,使家長也更加重視孩子的音樂學習。
五、學習如何編寫教案
教案的編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教案的編寫可以讓教師對課堂具有一定的把控能力。使自己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更加清晰,從而更好地實現教學。在對教學課程總目標有了一定了解之后,通過具體的實施方案進行課堂教學。在教案的編寫過程中更要注意音樂教學過程。避免教學的機械和僵化。可以提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多提能夠激起學生的聯想和想象的問題。另外,在教學編寫的過程時,多用音樂語言詮釋音樂、展示音樂,使得學生對音樂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六、結語
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我認為應當對每個學生負責,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是我們都想看到的成果。音樂課的開展應該面對全體學生,將學生投入到音樂活動的參與中去,多參與比賽。學會進行音樂課堂教學設計應是每一位音樂教育者的職責。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
[2]《學校音樂教育導論與教材教法》.
(作者單位:廈門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