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要】小學語文作為我國義務教育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對于小學生智力和語文能力的養成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尚不完善以及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不足和缺陷,導致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低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低下。因此,本文主要針對這種現象研究如何利用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根據小學語文的教學特點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為主進行分析,通過設置特定的教學情境、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和良好的師生關系來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教學 提高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4-0058-01
1.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無論在什么學科的課堂上,一定要把學生作為課堂上的主體,教師要一直處于引導、輔助的地位。在傳統的語文課堂上,學生是被老師灌輸的一方,跟隨老師的意識轉移而轉移,處于被動學習的一方,但是在新課改和高效課堂的要求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具有獨立人格的人,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以學生為主體,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除此之外,還要引導小學生能夠自主的學習,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讓小學生由之前被動的學習轉變為主動的學習,產生學習的積極性。
2.教師明確語文教學的重要性,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
教師是否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直接影響課堂教學的高效性,首先,語文教師在教學之前只有先明確的認識到語文對學生人格和成長的重要性,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達到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教學要求。小學語文的教學是教育中最為基礎性的知識,這對于小學生的性格形成、人格塑造和審美能力等等,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等方面的形成都有直接的影響,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不斷的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而教師更新教學理念主要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的:
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的吸收和借鑒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和理論成果,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要大膽的進行創新,不斷的進行教研教改和更新教學模式,勇于實踐探索,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情境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另一方面,小學語文教師要努力創建和諧的課堂氣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積極、良好的課堂氣氛是嚴肅與認真、嚴與寬和張與弛等等的有機統一的狀態,在這種和諧的課堂氣氛需要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創造井然有序的課堂活動,滿足小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進行民主的課堂管理,尊重小學生,讓教師和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心理共振、配合默契,使教師的最佳狀態和小學生的最佳狀態相互吻合。而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構建能夠調動教師教學和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小學生能夠產生對教師肯定的想法,欣賞教師,能夠聽取教師的教育,產生學習的積極性。
3.教師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傳統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多元化的社會發展,所以為了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就要在課堂教學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打破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根據社會對人才的實際需求和小學生的特點來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根據不同的課文要求,通過設置相關的課堂情境,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技術,讓小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提高小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也提高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小學語文《烏鴉喝水》的課文,教師在正式講課文之前,就可以提出這個課文題目讓小學生自己思考,如何在這種情況下,讓烏鴉喝到水,每個學生都開動腦筋,集思廣益,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小學生在老師設置的教學環境中能夠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的思考和思維能力。這種課前情境的設置,能夠很好的為課文鋪墊好情緒,讓小學生能夠快速進入狀態,準確的找到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這種設置情境的教學方式是構建高效語文課堂的基本途徑,也是語文教師智慧的展示。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所以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實際情境進行教學,不能死板的按照固定模式進行教學。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盡最大可能的將自己的思維與小學生的思維接軌,站在小學生角度進行教學情境的設置,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多讓學生參與并表達見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夠積極主動的去學習,從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陳永秀,王來有.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模式初探[J]. 新課程(小學),2017,(05):181.
[2]柏衛華.小學語文高效課堂與有效教學模式[J].新課程(小學),2016,(08):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