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構主義在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四個不同的學派,各個學派既有共同特征,在實踐中又有各自的側重點。本文根據該理論各學派的優勢,分別探討每個學派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設計的指導作用,以期提高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建構主義 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教學設計
【基金項目】2013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大學英語翻譯教學模式實證研究”(湘教通(2013)223號第455項)。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13-0118-02
一、問題的提出
長期以來,由于各種原因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我?,F在使用第三版新視野大學英語,每個單元精講課文A的練習后面安排兩篇英漢互譯的文章。即便如此,大學英語老師真正在這兩篇翻譯練習上所花的時間也并不多。從我校歷年四級考試的成績報告單來看,學生的翻譯成績不理想。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大多數時候遵循著“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這種傳統模式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學生翻譯學習中被動學習的問題。
為了切實有效的提高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翻譯能力,需要大學英語老師不斷地進行探索和科學的理論來指導。建構主義理念根植于認知主義,強調以學生為中心,有別于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把它運用到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實踐中來,指導翻譯教學設計,無疑將對我們的教學具有指導意義。具體說,翻譯課不應該只是安排學生對翻譯理論死記硬背,盲目大量地做練習,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教師要從知識的灌輸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選擇、授課的方式等方面都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情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切實做到以學生為中心。
二、建構主義的發展及各學派的基本觀點
建構主義理論是一種探討知識和學習相互關系的理論,它吸收了行為主義學派合理要素,重視學習的認知過程,即知識是如何被加工和理解的,強調建立幫助學習者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情景。通俗地說,建構主義就是把人們對知識的習得比作一個建房子的過程,所謂如何“建構”才是最重要的。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來源于人們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建構,而不是老師的傳授獲得知識(Jonassen, 1993:35)。只有當學習者明確了目標,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完成對知識的建構(張春莉,2002:38)。建構主義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四個基本學派,即皮亞杰學派、維果茨基學派、社會建構主義學派和整體建構主義學派( Green, Gredler 2002)。
建構主義的提出最早可追溯至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杰所創立的日內瓦學派。他認為兒童通過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逐步形成對關于外部世界的理解,從而發展自身的認知結構。皮亞杰學派強調學習者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主張課堂教學中學習者開展既獨立又合作的學習, 同時強調要以學習者為導向。該學派認為當學習者在群體中進行學習時,可以對各自的觀點進行討論,甚至提出挑戰,并相應地做出回應,以此來推動學習者思維的發展。此時的關鍵就在于教師要把學習任務變得具有挑戰性和探索性,鼓勵學習者自我思考。
維果斯基提出了“文化歷史發展理論”,重點探討社會文化歷史背景在認學習者知過程中所的作用該學派注重心理和認知能力的發展,例如注意力、概念感知、概念思考、邏輯記憶等自我調控能力。重點關注學生通過相關概念的交流來發展高級認知能力。課堂上的師生互動是最重要的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地對學習者遇到的問題進行解釋、詢問學習情況并及時糾正錯誤等,督促和幫助學生進行自我思考和做出解釋。
社會建構主義學派認為學習是由所有參與者共同完成知識建構的過程,強調學習在群體性中進行。學習者通過完成邊緣任務和核心任務來實現和專家實踐者的無縫對接,建構知識和意義的途徑是在社會交往,即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中實現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和老師一起共同構建知識。教師要做的就是幫助學習者形成一個共同學習的群體,并幫助學習者參與到知識的“共建”的實踐中來。
整體建構主義特別側重整體語言教學,顧名思義,該理論強調學習者必須從整體而不是從部分理解開始,強調學習者的讀寫能力要在真實的言語環境中發展,學習者應該在真實情景中學習,因為這種環境具有整體性。其主要目標是讓學習者注重學習過程同時也要注重學習成果的獲得。課堂的重點在于教師通過設計能培養興趣、發揮優勢的真實交際任務來滿足不同學習者在具體學習情境下的需求,以此促進他們在不同情景積極學習。
三、建構主義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設計中的運用
綜上所述,建構主義四個學派的共同點在于幫助學習者積極建構自己的學習,但是側重點各有所不同( Green, Credler 2002: 59)。我們可以吸收和借鑒建構主義各個學派的優勢,在教學設計中博采眾長,提高教學質量。
皮亞杰學派強調發展個人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批判性的翻譯能力。老師可以要求學生針對同一文章的不同譯文提出自己的理解,給出評價,做出解釋,或者要對自己的譯文進行說明,所謂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教師要做的就是創造各種機會鼓勵學生針對不同的譯文進行討論、批評和解釋,借此發展學生的翻譯能力??梢园呀處熡脮锬切┎粔虻氐雷g文挑選出來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做出批判性評價,同時提出更加完善的翻譯。
維果茨基學派注重發展概念感知、概念思考等自我調控能力。為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翻譯概念知識,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翻譯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思考,向他們解釋翻譯理論的指導作用。當然,學生一般對翻譯中概念性的東西不是很感興趣,這些內容處理得不好很容易讓學生感覺枯燥泛味,失去興趣。此時教師就要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某些概念的理解,并適時糾正錯誤的理解。如果能夠幫助學生積極思考翻譯概念的內涵,就能促進學生完成對翻譯概念的建構,從而提高學生的翻譯基礎知識能力。在引導學生對翻譯概念思考時,尤其是比較抽象的術語,如“形合”、“意合”,要做到趣味性和現實性相結合,深入淺出地講解。
社會建構主義學派主張通過學習者和專家實踐者群體的無縫對接來培養構建知識的能力。吉拉里社會建構主義學派提出了翻譯工作坊式的教學模式,該工作坊分為3個階段: (1)基本知識導入階段;(2)翻譯實戰階段,通過真實翻譯任務形成翻譯能力,掌握翻譯規范,逐漸從職業翻譯社群的邊緣進入到中心;(3)研究階段,學生在綜合他人觀點基礎上形成自己的理解,再進行互動、協商 (王樹槐 2010: 45-46)。我們可以考慮通過建立工作坊的形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整體翻譯能力,并因地制宜提出適合我校工作坊模式無疑是大學英語教師教學中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整體建構主義主張學習者在真實情景中學習,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讀寫能力,這些對于培養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的翻譯能力具有啟發意義。為了在大學英語翻譯教學中提供真實情景,教師可以利用語料庫,把同一體裁文章的英漢語兩種版本提供給學生,或者根據不同專業的學生選取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文本(如各學科的專業英語),讓學生在真實語境下進行交流與學習。這樣,教師通過提供專業性強的翻譯練習素材,即創造真實語境,就能來滿足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促進他們的翻譯能力培養。
四、結語
建構主義強調學生是知識的主動建構者,把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作為整個學習過程的最終目的?;诮嬛髁x的教學設計通常不是從分析教學目標開始,而是從如何創設有利于學生意義建構的情境開始,整個教學設計過程緊緊圍繞意義建構這個中心來展開。盡管建構主義各個學派的側重點不盡相同,但是它們都指向了教師如何幫助使學生自覺、自主和積極學習的問題,以期實現學生自我建構知識的目標,因此,建構主義翻譯教學也符合當今翻譯教學的趨勢,在提高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質量、優化大學英語翻譯教學設計中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Green S K. Gredler M E.A review and analysis of constructivism for school-based practice[J].School Psychology Review,2002(1):53-70.
[2]Jonassen, D.H. Thinking technology: context is everything[J].Educational Technology.1993 (6)
[3]張春莉.從建構主義觀點論課堂教學評價[J].教育研究,2002(7).
[4]王樹槐.吉拉里的建構主義翻譯教學:貢獻與缺陷[J].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4):44-49.
作者簡介:
宋孝廷(1982-),男,湖南資興人,湘南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