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紅梅 趙開明
摘要:課標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把以往的“鴉雀無聲”釀成“暢所欲言”,“紋絲不動”釀成“和諧活躍”,“填鴨式教學”釀成了“自立試探”。讓學生在寬松、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中不怕問、不怕問、善于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和發展。
關鍵詞:和美課堂;問題意識;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和美數學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大膽,創造給學生質疑的機會,傳授給學生質疑的方式方法,讓他們和諧的教學情境中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離不開提問,提問也是和美課堂位的重要手段。要做到讓學生不怕問、好問、愛問,讓學生數學思維“動”起來,以達到培養創新能力學生的目的,這就是我校和美數學課堂的核心素養所在。
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之一是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學生。提出問題是數學活動的顯著特點。最精湛的課堂教育藝術就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難,也更重要。所以,如何培養學生提問能力,這是每位教師都值得探討的論題。
一、創設良好的氛圍教學,引導學生問難質疑。
我們的學生具備了的問題意識,輕生適宜的環境和氛圍可以讓能學生得以顯露和提高。課程活動教學活動應順應這一個規律,充分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問題意識,課堂氛圍要保持和美的人際關系,打消學生在教室上的緊張感、恐懼感,讓他們充分釋放天性,張揚個性。
二、培養小學生好問一個關鍵點是創設有效的情境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是培養問題意識教學程序的準備階段。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架起數學學習與現實生活、抽象數學與具體問題的橋梁。
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生活中,點燃求知欲望,促進全體學生的參與。通過自己提出的問題,動手操作、實踐,感知、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激發出積極主動探索的求知欲望。促進全體學生都敢于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通過自己提出的問題,動手操作、實踐,感知、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價值,同時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很多事情,能夠學好數學。
創設問題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生活中的真實事例、自制動畫教學課件、童話故事、精彩的談話引入、激疑設疑等,根據學生年齡特征和不同的教學內容巧妙運用,教學效果會收到最佳效果。
1.創編有問題情境的故事,提高問題的趣味性。
故事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以故事的形式創設問題情景,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順利掌握新知識。
比如,在平均數教學時,可以用“小老鼠分果子”的故事引入問題情境,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就是要解決求平均數的問題了。
2. 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問題的操作性。
小學生比較活潑好動,喜歡做游戲。利用游戲創設問題情境,有助于學生在游戲中探求新知。在游戲中也可以動手操作創設問題情境,會使學生的手腦得到有機結合的鍛煉,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會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如,在學習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后,可以進行“巧算24點”游戲進行鞏固綜合練習。
在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可以讓學生將事前自己用硬紙皮制作的圓柱展開,通過這操作,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圓柱的表面積就是圓柱的側面積加兩個底面積,就可以用原有的知識輕松計算出圓柱的表面積。
3.利用日常生活現象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問題的可接受性。
數學源于生活,新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從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教學情境,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問題情境。
例如,“角的認識”教學時,讓學生觀察教室內物品中的角,引導學生說出哪些物品有角,然后從觀察實物中抽象出所學的角和直角,讓學生經歷數學概念的提煉,從而激發其對數學的興趣。
4. 溫故知新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問題的層次性。
溫故而知新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原有知識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逐步提升學生的思維。
三、使學生愛問采取多種不同的方式鼓勵學生提問,保護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問題的提出需要一個完整的思考過程,為了引導學生樂于經歷這樣一個思考過程,要調動小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我們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評價激勵。首先要求家長接學生放學回家的路上,和孩子聊一聊,在課堂上提了幾個問題?當時你提問時的情景是怎么樣的,讓小學生跟家長口述。家長對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以表揚和鼓勵為主。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把主動權放給學生,當學生提出問題后,讓學生互相評價問題哪個提得好?好在哪里?對有創新性的問題,教師要給與高度的評價和鼓勵,讓學生充滿成就感,大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其次按年級,每學期定期舉行一次提問題能力的評比,不僅獎勵提問題多的學生,也獎勵有進步的學生,這樣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孩子們具備了敢問和好問的能力后,不一定就能把問題問得貼切,問得有深度。因此,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設計問題,引導孩子大膽提問,啟發他們發現問題。
1、通過教師典型例題的示范教學,教會學生反思回顧。
教師可選取一些較為典型例題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從多維度進行解析。
2.敢于向教師提出質疑,培養學生提問水平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了質疑提問習慣后,教學中給學生留有空間質疑,使學生始終處于質疑主動的狀態。
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時,我讓學生帶來一些兒童紙幣,開設了一個一(1)班兒童銀行,請孩子們輪流當小行長兌換紙幣。老師問:“我有2元錢可以換幾張一角?”學生間也可以互相提問,在這樣具體創設的情景中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明白了1元=10角,1角=10分。
這樣,創設這樣的情景,讓學生實際運用,用已有數學知識分析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等。學生就會想學樂學,同時伴隨著的是探索結果的過程產生了繼續探索和思考的強烈愿望。
總之,打造我校和美數學課堂,還有很多方面需要研究,需要每個教師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要努力地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專業水平,勇于探索,敢于標新立異。讓學生在寬松、自由、和諧的學習環境中不怕問、好問、愛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余洪松. 小學數學課堂啟發學生提問初探[M]. 上海:余洪松, 2007.
[2]支建芳. 追尋思維的生命源泉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M]. 南京:支建芳,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