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簡析職業學校教學質量低的原因,詳述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分科分類指導、加強檢測監督和管理三大措施,以期通過學校、教師、學生三方共同努力,全面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和職業學校的發展。
【關鍵詞】職業學校 教學質量 常規管理 分類指導 檢測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8)02B-0013-02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可逐步提高,職業教育在獲得大量人力物力的扶持下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機遇。然而,職業教育的招生規模、設備投入、師資力量雖已達到一定水平,但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職業教育,主要體現在:一是職業學校無普通中學那樣沉重的升學壓力,因此對教學常規抓得不夠認真,缺少力度;二是生源質量差,上職校的學生大都是基礎教育階段應試失敗而被淘汰的,文化底子相對較薄弱,學習上的積極主動性也比較差;三是缺少有效措施,一些職業學校教學管理松散,缺少行之有效的措施。因此,如何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成為職業教育界共同關心并應努力攻克的重要課題。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通過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分科分類指導、加強檢測等辦法,為全面提升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一、抓好教學常規管理,穩定和提高教學質量
有句名言說得好:“只有正規,才有機會?!弊ソ虒W質量亦如此。職業學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可以參照教學管理比較規范的普通中小學:從教師備課、上課、作業布置和批改等常規環節認真抓細、抓實,每個環節都要監督管理到位。教師在及時有效的管理和監督下,必然比較認真地完成教學工作,不敢馬虎大意、應付了事,教學效果就自然好得多。
(一)抓備課。抓教師的備課的辦法是每周都堅持檢查教案,以杜絕教師上課無準備造成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情況發生。對教師的備課檢查要分類對待,對剛走上教學工作崗位的教師要堅持讓他們在備課時盡可能形成詳細的教案,對相同科目教了多年的教師則要求寫簡案即可。
(二)抓上課。抓教師上課的辦法是每周堅持不定時、不打招呼地隨堂聽每位教師的一節課,讓教師不敢上課隨隨便便、馬虎大意。通過隨堂聽課,指導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促使教師避免使用照本宣科和滿堂灌的落后方式進行教學。
(三)抓作業。主要是抓教師的作業布置和批改(或實踐操作的練習及指導)。對于文化基礎課程及專業理論課程,要規定并檢查科任教師布置作業的次數以及每次作業的量、難易程度;對教師批改作業的情況認真做好記錄并提出反饋意見,促使教師及時改進。對于專業實踐操作課程,要規定科任教師布置并指導學生完成實踐操作的內容和實踐操作練習的量,檢查教師指導學生完成實踐操作的情況,督促教師有效地指導學生完成實踐操作練習。
二、分科分類指導,細化教學管理
職業學校因其專業類型多、課程復雜,進行教學管理時也應分門別類,細化管理。
(一)文化基礎課的教學管理要以定目標來求成效。職業學校的課程中,文化基礎課的比重較低,僅占 30% 左右。而且學校對每一門文化課的教學缺乏比較明確的質量目標的硬性指標要求。由于所占比重低,質量目標不明確,很多時候得不到教師在教學上的重視和學生在學習上的重視。因此,教師對教學不夠認真,學生對學習也不當一回事,導致職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文化素質很低,一些職業高中、中職學校畢業的學生,其文化水平還停留在初中原有的基礎上。要解決這種狀況,就得對語文、數學、政治(思想品德)、英語這四門文化基礎課程提出具體明確的教學目標,并按目標細致地指導教學。如,語文科的目標是:學生在提高敘事說理的寫作能力的基礎上要掌握計劃、總結、求職信、應聘信等常用應用文的基礎知識,提高應用文的寫作能力,訓練學生聽、說、讀的能力;數學科的目標是:學生在學習中訓練并形成嚴密性、靈活性、創造性等思維能力,通過對知識的學習,具備基本的思維方法;思想政治科的目標:一要培養正確的人生觀、道德觀;二要通過實例分析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三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奉獻精神等品質;四要傳授和培養學生一定程度的法制知識及其應用能力。
(二)專業理論課的教學管理要以實用性為目標。激發學生對專業基礎理論的興趣,通過夯實理論知識,為實踐操作打下基礎。專業理論課的教學管理可從以下方面進行:
1.檢查教師傳授專業理論知識的量。每學期要定期了解教師傳授相應專業理論知識的量??赏ㄟ^查閱教案編寫、向學生了解、聽課等方式了解教師對專業理論的傳授情況,防止科任教師為了追求“教會學生”而“少教學生”的情況發生。
2.檢查教師傳授專業理論知識的質量。每個學期可向學生進行兩次問卷調查,再加上隨堂聽課、隨堂檢測等方式,全面了解專業教師的教學情況,促進教師對專業理論知識教學質量的提升,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3.指導教師對專業理論知識的傳授向實用性、實踐性方向傾斜。職業學校要對所開設的專業的發展情況、就業前景進行認真研究,然后指導教師制訂每一門專業理論課的教學內容、教學計劃,確保教師傳授的理論知識具有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的特點,對學生的就業和職業發展有普遍的意義,避免對學生的實踐毫無價值的純理論教學。
(三)專業實踐操作課程的教學管理注重技能培養和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具體如下:
1.對科任教師的操作指導計劃要仔細檢查,讓專業實踐操作課圍繞實習和生產實踐的需要來進行,學生進行的實踐操作與當前企業生產實際相一致,使學生能練以致用、練而有效。
2.實踐操作要強化動手能力,提升手上功夫。有條件的學校和有條件的專業在專業實踐操作上要盡可能地讓學生多動手、讓學生勤動手;條件差的學校和條件稍差的專業也要極力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動手、勤動手操作。在多動手、勤動手的基礎上形成一種實踐操作技能,從而讓畢業生成為企業招之能用、用之出效的“香餑餑”。
3.實踐操作要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學管理上要檢查教師對學生實踐操作的安排情況及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操作能力差的學生給予更多的練習機會。十個手指有長短,學生在實踐操作能力上必然存在一定差距。操作指導時要重點兼顧那些能力差的學生,指導他們更多地進行練習,以縮小差距。教務在對實踐操作課檢查指導時,也要強調教師對操作能力差的學生的輔導力度。
(四)對不同類型專業,教學檢查要有區別。具體如下:
1.對一、二類產業專業的教學指導,要看理論教學與實踐的結合是否緊密,實習訓練的效果是否達到一定的要求,學生的學習與將來的就業是否有實際的意義。
2.對第三產業專業的教學指導,要看基礎理論的學習是否扎實,學生的基本功訓練得怎樣,在實踐中的應變能力是否得到加強。
(五)同一專業,不同課程的教學指導要有分別。對同一專業的指導,有三個不同著眼點:即文化知識、專業理論、實踐操作。文化基礎課要強調學生能學到相應的文化知識,成為有文化、有修養的人;專業理論課要為學生打好專業基礎,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成為有一定專業知識的人;專業實踐課要提高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成為有技術的人。
(六)同一課程,要細化不同階段的指導。具體如下:
1.文化基礎課,在傳授知識、提高知識素養階段,應強化知識的掌握和學科素養的提高;在實習、實踐階段,應強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如幼師專業的語文課,在傳授知識、提高素養階段,應讓學生掌握必備的語文知識,提高閱讀、寫作等語文素養能力;而在學生實習期間,則應努力使語文知識轉化為幼兒語言教學實踐能力。
2.專業理論在最初階段,讓學生了解專業課的性質、特點、社會作用、地位,隨著學習的深入,知識、理論的不斷增加,實踐操作性的逐步顯現,則應強調理論對實踐操作的指導作用和指導意識。
三、加強檢測監督和管理,達到以測促學的目的
通過高效的檢測和監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督促教師用心做好教學,從而達到以測促學的目的。
(一)督促科任教師做好檢測,提高檢測的信度和效度。督促教師做好檢測,主要包括平常檢測、階段檢測、總檢測三種檢測,要規定測試的次數、內容、形式,提高檢測的信度和效度。
1.平常檢測要常態化。一般來說,每門課程每學期應該達到 6 至 8 次的平常檢測才合適,因為每個月進行 1 至 2 次的檢測并不算多。檢測題的內容要求以所學的內容為依據,一般來說,學什么測什么,主要檢測學生對重要的知識、理論、實踐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不降低難度或增加難度,做到測以致用即可。檢測形式以簡便快捷的小紙條式、問答題、填空題、判斷題為主,注重量少而精,適用于課前的復習、預習檢測和課后的鞏固檢測。一般不采用太多的印制試卷,要體現出測試的靈活性,同時不會占用學生太多的學習時間,以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達到“常”而不“煩”的效果。
2.階段檢測要適度。階段性檢測分為單元(章節)檢測和期中檢測。單元(章節)檢測的量應以一節課完成為宜,單元(章節)內容多的可以以一個單元內容作為一次測試,單元(章節)內容少的可以以幾個單元(章節)內容作為一次測試。階段性檢測綜合兼顧知識、理論、實踐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綜合性的特點。
3.總檢測分為期末檢測和畢業考試兩種。總檢測內容較多,綜合性強。理論、知識總檢測,要做到內容覆蓋教學理論知識體系,面要廣,試題多樣化,盡量涵括填空、選擇、判斷、簡答、閱讀分析、案例分析、論述等題型;實踐操作檢測,要考核學生對某項技術(程序設計、模塊操作)的 3 至 5 個工序(程序、環節)的熟練掌握程度,或檢修某種機械故障的幾個方面,等等。
(二)突出檢測的重要性和效果,發揮檢測對教師教學積極性的推動作用。具體如下:
1.教務教研組、年級組等教學管理部門對每位任課教師的各種測試規定好數量,并定期進行檢查,當作備課、批改作業、學習輔導一樣的教學常規檢查登記,并對教師檢測提出指導性意見,促使教師認真對待各種測試,提高檢測的效果。
2.科任教師認真對待每次進行的大小檢測,掌握好學生的學習情況,以檢測為依據,對學生進行查漏補缺的輔導,同時思考和調整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以不斷提高教學質量。
3.學生通過檢測發現自己所掌握的知識、理論、實踐操作技能的缺陷,及時彌補,避免因對知識、理論、技能的缺失太多而積重難返。
綜上所述,由于職業學校的教學管理缺乏嚴謹和力度,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沒有嚴格的常規檢查,教師無工作上的量和質的壓力,學生的學習無目標、無量和質的要求,導致職業學校教學質量普遍低下,從而制約了學校的發展。職業學校要重視這些問題,狠抓教學常規管理,分類指導,加強各種過關檢測,通過學校、教師、學生三方共同努力,全面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作者簡介】趙建華(1967— ),男,廣西桂林龍勝人,龍勝各族自治縣職業教育中心學校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職校教學管理、職校班級管理。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