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紅
[摘要] 提高數學文化素養是高職學生教育的重要命題,論述數學文化的重要意義,分析國內外數學文化教育趨勢,結合高等數學教學特點進行討論。
[關鍵詞]數學文化;文化素養;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 G715??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8)36-0242-02
一、文化教育的重要意義與數學文化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在實現了規模與速度的快速發展之后,培育與提升核心競爭力便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戰略重點。構建先進的學校文化,充分發揮文化素質教育的優勢,是提高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只有充分認識到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將技術教育與人文素質教育緊密結合,創設富有高職院校特色的文化環境、文化氛圍,才能培養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是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在當今社會,數學的學科地位發生了大的變化,很多國際專家把數學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并列在一起,列為基礎科學的三大領域,這幾乎成為有識之士的共識,越來越被廣大民眾所接受,成為一種思想潮流。毫不夸張地說,衡量一個民族文化素質的一個顯著標志就是看這個民族能否運用數學觀念,自覺在生活、學習、工作中運用數學思維和數學方法。事實上,提高一個民族的文化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就是提高該民族的數學素養。大量事實證明,數學技術是高科技產品誕生的關鍵,是創造發明的方法源泉。人們常說,科學研究的三大支柱是科學的計算、理論的研究、科學的實驗,其中數學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的應用領域急劇擴張,數學地位發生巨大變化,必然使數學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跟著相應提高。
令人遺憾的是,目前我國的數學教育存在一定問題。在高等數學的課堂上,教師花大量的時間在習題的講解上,而數學的發現過程卻只字不提或提得較少,更不可能揭示其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內涵,學生普遍認為,數學就是解題,認為數學沒有美感,使數學喪失了無窮的魅力,進而使學生失去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原因就在于我們忽略了數學文化的教育,忽略了為數學教學應該營造有文化內涵的教學氛圍。
二、我國數學教育改革的趨向
在我國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數學課程標準強調了數學文化的作用。教育部在2001年頒發的《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強調,在教材編寫時介紹有關的數學背景知識。教育部在2003年頒發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里指出: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部分是數學,數學的課程必須能反映數學的歷史、發展和應用,數學能夠促進整個社會的全面發展,社會發展能推動數學的發展,數學家具有的創新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數學科學的課程有助于學生了解數學的作用,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數學觀,所以數學的文化價值應該在數學教學體現出來,并提出對數學文化適當的學習方面的要求,有一定的數學史的選講。這表明數學改革對數學文化非常重視。
早在1998年,教育部高等學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正式成立,著名教育家楊叔子院士就在多個場合多次呼吁重視數學文化課程的教育作用。國內學者當中,較早注意數學文化的是北京大學的孫小禮教授,她編寫和出版了《數學 科學 哲學》。之后鄧東皋等編寫了《數學與文化》,他對數學文化進行思考主要從自然辯證法的角度進行。齊民友在他編寫的《數學與文化》一書中強調了數學思維在文化層面上的意義。張維忠在他編寫的《數學文化與數學課程》一書中向讀者闡述了數學的文化價值。張楚廷在他的著作《數學與文化》一書中指出:數學教育對人的綜合素質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數學可以讓人們變得聰明睿智,數學可以推動人的素質發展等。國家級教學名師、南開大學顧沛教授主持的國家級精品課程《數學文化》比較全面地梳理了數學文化課程的各種要素,對數學文化課程給出了全新的診釋,使學生感想頗多。以上各位學者雖然從不同的角度對數學文化進行闡釋,但他們都盡量擺脫簡單的數學邏輯推理,他們揭示數學的文化內涵和肯定數學文化的價值主要是通過對數學文明史的分析進行的。
三、國外數學教育改革的趨向
事實上,當今世界許多國家的數學教育也都體現了數學文化的教育理念,如1995年英國在國家數學課程的標準中提出培養學生數學學習及應用的信心。1989年美國頒布的《美國學校數學課程與評價標準》就強調要使學生成為有良好的數學素養的勞動者,并提出了具體目標。1999年,日本頒布的學習指導綱領中強調了數學文化的重要性,并在高中的數學課程中專門設置了數學基礎,內容包括數學和人類的活動及社會生活中的數學觀察和統計,體現了數學文化的重要性。后來,在2000年,新加坡也提出了“喜歡做數學,欣賞數學的美和力量,對應用數學有信心,有解決問題的毅力。”綜上所述,世界上各個國家都普遍認為數學教育一方面能讓學生學習到數學知識,另一方面對樹立和強化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體驗數學的應用價值和美學價值、培養他們的數學精神起到了積極作用。
四、高職數學課程的特點
高職數學教育是高等職業教育非常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它首先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特點,在教學上應該滿足“必需、夠用、適度”的原則,高職數學教育既不同于本科的數學教育,也不同于中職的數學教育。
首先,高職數學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它必須遵循高等教育的教學規律,具有本科院校數學教育的一般性特點,但是和本科院校數學教育又有所區別,一方面高職院校數學教育的理論性和完整性相對低于本科院校的數學教育,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數學教育在為專業服務的實踐性層面卻強于本科院校的數學教育。因此,我們認為不能簡單地把高職院校的數學教育當作本科院校數學教育的壓縮。
另外,即使高職教育和中職教育都遵守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都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應用型人才,但卻在培養人才的標準上有所不同,培養對象的年齡特征上也不同,所以我們也千萬不能把高職數學教育當作中職數學教育盲目膨脹。高職教育需要教師、管理員、學生均具有足夠的耐心。高職學生數學基礎差,集中注意力的時間相對于本科學生來說更短。數學課程是他們“老大難”課程,加之課時緊張,作業量大,學生容易產生焦慮心理。恰當地融入數學文化、數學史內容,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緩解學習壓力。正是因為高職數學教育的這些特點,因此對高職數學進行教學改革時,一方面不能使用本科教育的改革模式,另一方面也不能按照中專的改革模式來操作。所以,我們要努力探索,找到一種適合高職數學教育的改革模式,通過對高職數學教育進行有效改革,有力地推動高職數學教育的健康發展。
高職教育作為一個新的課題,還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數學文化教育的提出是數學教育的理念的呼喚,更是數學課堂教學的訴求。通過在數學課堂中對數學文化理念的滲透,既能關照學生的教學需求,更能促進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的融合。但可惜的是,在目前的數學文化教育的實踐過程中,數學文化的教育仍然存在著形式化和庸俗化的傾向。近年來,越來越受教育界重視的數學文化,如何才能跳出泥潭,讓數學文化理念和數學文化實踐有機地結合,怎樣讓數學文化走進高職的課堂還需進一步研討。
參考文獻:
[1]郝茹.談“翻轉課堂”在高職數學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6(21).
[2]李健.張家界航空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五年制高職《應用數學基礎》課程分層教學的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16(16).
[3]杭紅霞.基于合作學習教學模式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5(12).